高房價催生城市結構變化 京片子大都退至五環外
(2006-08-22 11:39:41)
下一個
高房價催生城市結構變化 京片子大都退至五環外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
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8月15日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6.7%,漲幅比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北京房價漲幅突出。
兩年前開始,北京的四季房展上陸續出現許多外地樓盤的身影,後來又在國貿中心一年一度的全國地交會上,北京市以外的參展地塊成為主角,當時難免困惑:外地項目和土地在北京會有市場嗎?毫無疑問,那些異地項目都是來北京掏投資者腰包的。現有情況表明,在任何一個房價、地價高速膨脹的大型城市裏,異地樓盤和地塊都具備了一定的資金吸附能力——無論是投資資本還是普通置業者,均迫切需要轉移受高價格成本困擾的利潤壓力或居住負擔。
這其實就是一輪擠出效應。目前有關北京人在遠郊接壤的河北省三河和廊坊等地置業的信息,我們不妨將之看作此輪效應的冰山一角。由於房價持續飆升,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當地房價、收入比出現較大差距,人們已經開始轉投異地。他們實則是被擠出了那座曾“生於斯、長於斯”的城市。在上海就早早流傳出這樣一種說法:內環都是說外語的;中環都是說普通話的;外環全是說上海話的。北京也大致相仿,具體考察一下,說京片子的人現今大都退至五環外。
高房價就這樣催生出城市人群的結構性蛻變。某種層麵上,這種“優化組合”符合了一些人的要求,比如有開發商呼籲,政府應該在遠郊建設中低檔房,讓低收入人群搬出城區居住。在政府還沒有表態的時候,眼下這種擠出態勢應該令他們如願以償了。可是這些開發商難道從來沒有考慮過,如此一來,他們麵臨的將是一個缺失根本的市場。觀察近兩年的情形,隨著置業者的離去,一些開發主體也在陸續尋求退出,將戰略定位轉移至二三線城市。他們對當前一線城市的利潤預期已不甚積極,另一方麵,他們需要化解高房價及係列政策帶來的潛在風險。
但是,市場的堅實基礎從來是建立在良性的消費互動之上的,普通消費需求保證了市場健康與平穩的持續性。當普通消費力量盡數被逐出城市後,市場隨之將被投資與投機者占領。無可否認,由於資本的撬動能力,短期內市場由於某種聚集效應而形成繁榮,但這是一種非理性的繁榮,是不可持續的。
就此而言,希冀房地產業能夠每年保持對於GDP的千億貢獻,這種由於短視造成的危機感缺失是極其危險的。在房地產GDP的狂熱追慕之下,高房價勢必會造成資金、資源及置業信心、投資預期等市場要素的過度透支,當這一些要素的景氣值呈現負數的時候,過剩也好,崩潰也罷,市場將很快陷入一片冷寂。此外,高房價也是發展動力行將衰竭的前兆,尤其是在一個沒有堅實產業基礎做後盾的市場裏,高房價隻可能是通過榨取社會財富和公共資源得以高速膨脹的產物,無法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