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

(2006-08-22 11:39:40) 下一個
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 【簡介】比爾·格羅斯,出生於俄亥俄州中鎮(Middletown),1966年畢業於杜克大學。世界上最大的債券基金公司PIMCO的經理。2005年與其妻蘇共同捐贈0.23億美元給母校杜克大學用於學生獎學金。其女珍妮佛,是97屆杜克大學校友。 【國際金融報】對於比爾·格羅斯而言,債券就是他的生活。投資債券領域超過30年,比爾·格羅斯對債券投資的熱愛未曾衰減,他形容債券投資有如一場遊戲:“當你真的沉浸其中時,你會發現,這是一場遊戲,有輸有贏,每天早上都會重新開始一場戰爭。” 格羅斯相信在變化莫測的債券市場中,有一種必然性的因素,那就是數學的精確。把所有債券的平均到期日帶入一個數學公式裏,就可以看出在一段持續時間內利率浮動對債券的影響,這是一種簡單的衡量風險的辦法。債券期限時間越長,它隨著利率的波動而波動的幅度就越大。   他正是利用這一係列的數學公式,把債券市場的利潤最大化。在短期的風險競爭中,他最大的挑戰就是能夠在曆史上駕馭一艘最大的航空母艦於債券的牛市之巔。   “我喜歡把曆史拚湊在一起,不單單是因為我對此感興趣和有這方麵的癖好,而是國家之間、洲際之間不同的爭論。”通過學習戰爭,他能分析各國政府為什幺會這樣做和他們為什幺會犯錯,這些變化給了他一個經濟增長模式、通貨膨脹,利率和債券價格的線索。   他就是被業界稱作債券之王的比爾·格羅斯。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格羅斯就開始走紅華爾街,成為福布斯雜誌評選的最具影響力的25位美國企業界人士之一,同時也是唯一入榜的現任基金操盤手。   對於比爾·格羅斯在全球債券市場的影響力,市場上恐怕無人能及,這也是市場尊稱其為“債券之王”的原因。格羅斯現在管理著超過3500億美元的債券投資。他的一句話會引起14萬億美元的債券市場的震動。   作為世界上最大債券權威德盛安聯資產管理集團旗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締造者與戰略製定者,他的作用無可替代。自1973年以來,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資本以平均每年10.6%的速度增長。   格羅斯的言論往往顯得語不驚人死不休,最近他在英國《金融時報》上宣稱,目前全球經濟正處於25年來最不穩定的狀態,而且可能會在高昂負債的影響下突然脫軌。這番言論引起了金融界的一片嘩然。   數學高手   “拉斯維加斯教會了我可以通過艱苦工作獲得自己的理論,以及讓我學會忍受一般人難以忍受的枯燥,但對我來說,這些都是最有意思的東西。”格羅斯說。   格羅斯在債券領域一直有他自己的投資理念。他舉例說,當美聯儲把利率調高一個百分點,一隻5年期的債券售價將下跌4%,而一隻30年期的債券售價將下跌12%。所以,對謹慎的投資者來說,短期債券風險將會比較小。如果可以確定穩定的利率或低利率的話,毫無疑問,買長期債券會比較劃算。   格羅斯相信在變化莫測的債券市場中,有一種必然性的因素,那就是數學的精確。把所有債券的平均到期日帶入一個數學公式裏,就可以看出在一段持續時間內利率浮動對債券的影響,這是一種簡單的衡量風險的辦法。債券期限時間越長,它隨著利率的波動而波動的幅度就越大。   他正是利用這一係列的數學公式,把債券市場的利潤最大化。格羅斯有著多年的債券經驗,在短期的風險競爭中,他最大的挑戰就是能夠在曆史上駕馭一艘最大的航空母艦於債券的牛市之巔。   格羅斯能走到今天,和一本名為《莊家與取勝之道》的書密切相關。那一年,22歲的格羅斯還在美國杜克大學念四年級,因為一場嚴重車禍讓他頭部受到重創,於是在那學期剩下的時間,他都是在醫院接受植皮、治療腎髒。   格羅斯為了打發漫長的治療時間,開始讀一本名為《莊家與取勝之道》的書,書中關於風險最小化而利益最大化的提法讓格羅斯很感興趣。傷愈後,格羅斯來到拉斯維加斯,他每天用16個小時專門研究那套書裏的紙牌賭博理論,並在大量實踐基礎上,根據書裏的理論,創造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我不知道我要做什幺,但是我對心理學感興趣。”格羅斯說。大學畢業之後,他在拉斯維加維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玩21點和牌九。格羅斯說:“我知道我不能在維加斯繼續我的工作。但是,我明白我是數學和遊戲的高手。”6個月後,當被他應征入伍時,他已將200美元變成了1萬美元,而這筆錢成了他從越南回來後進修MBA的費用。   “拉斯維加斯教會了我可以通過艱苦工作獲得自己的理論,以及讓我學會忍受一般人難以忍受的枯燥,但對我來說,這些都是最有意思的東西。”格羅斯說。也正是因為他的維加斯經曆,也為他成為一個債券經理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格羅斯相信“債券是一個長期的借條,而有穩定的利息支付,當利率上漲,債券價格回落,你能更好地計算出債券返還而得出的利率,但是,債券經理人不得不計算出什麽將使美國和世界利率改變,因為債券管理真的是一個不能有絲毫差錯的遊戲,債券經理不得不計算出什麽投資能夠產生出百分之幾的產量而沒有太大的風險。” 在越南服役兩年後,格羅斯憑借自己在拉斯維加斯賺到的1萬美元到UCLA大學進修MBA學位,而那時候他的目標是成為一個股票經理人。但是,當他畢業以後他隻收到一份工作聘用書:在太平洋投資當一名債券分析員。“我惟一可以找的工作是在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做一個債券分析員,但是我希望能借這個機會進入股票市場。”格羅斯說,“之前我從來沒有接觸過債券。”   在那時,債券投資並不複雜,所需做的就是買入一種債券,然後收取利息單。通脹、不景氣的經濟使債券投資顯得無利可圖,那是最艱難的時期。格羅斯在這個時候向他的老板提交了一份提議,讓他成為投資經理並掌管操作一筆債券資金,看看他是否能做得更好。   他對老板們說,通過預測對利率有很大影響的通脹率,他認為可以在讓資本基本不擔風險的情況下獲益。他指出,當一項投資看上去很危險時,投資經理可以通過減持債券、犧牲一些可能的利益的方法來減小風險。   最終,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劃了1500萬美元給他管理。這其實隻是個開頭,4年後,他手頭的資金已經增加到了4000萬美元。在其他那些債券持有人痛苦地掙紮著的1975年,格羅斯的戰略給他帶來了17.6%的回報率,接下來的一年達到了18%。到1987年,資產已升至200億美元。從1987年開始,格羅斯接管了“Pimco Total Return”債券基金,在過去15年,他每年獲得9.5%的收益,這個收益甚至早以超過美國雷曼兄弟公司每年債券市場中獲利比例。   此後,史無前例的爭鬥發生在股票和債券之間,格羅斯和他的債券小組選取了大量的藍籌股基金,“Pimco total Return”債券基金的資產現在已經超過760億美元。沒有多少人會想到,在股票市場中選擇風險性收益性強的基金,到現在的收益居然已經落後於精明且保守的人所購買的債券基金之後。格羅斯的收益甚至讓許多華爾街人士感到吃驚,這讓那些在華爾街股票市場闖蕩多年卻一直對債券市場沒有興趣的投資者感到驚訝。   格羅斯說,“如果當初我入了股票經理這一行,我想我也會幹得很出色。兩個市場都基於數學,取決於對人性的敏銳感覺……我入債券這一行時,正值債券從被動型向主動型(投資)轉變,我當時覺得有必要開始交易,以獲得資本收益,而不僅僅是剪下息票去拿利息。”   敏銳感覺   格羅斯的一舉一動都是同行關注的重點,他們開始買入大量某種的債券時,往往會吸引對手的注意,而後他的同行們也通常會跟風行動   30年來,格羅斯每一天都是從早上4∶30開始,先是走下住宅的地下室,打開Bloomberg和Telerate的數據終端機,查看10年期國債的變化、全球債券市場的情況、各種貨幣的匯率情況,以及股票及債券指數;最後,格羅斯會看看他的幸運骰子是否還在昨天晚上所處的位置。然後,經過12分鍾車程到紐波特海灘,進入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交易大廳。他的襯衣領子從來不扣,領帶經常不係好,隨隨便便地坐在椅子上,輕輕打開他桌子周圍的4台電腦———這一切都是每天都相同的程序。   大約在上午10點,他到體育館坐45分鍾的瑜珈課和騎半小時的固定自行車。“在我50歲的時候,我告訴我妻子,我不會用我的後半生再去做這同樣的事。”格羅斯說,“現在我有一個新的身體,它的好處是能幫助我思考。”   在做完運動之後,他回到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辦公室和他的員工進行兩個小時的會議,他大概在4∶30的時候回家,下午5點前回家和家人在一起,到晚上9點上床睡覺,嚴格的作息時間讓人明顯地感覺到那種軍人的氣質。   2000年5月,他就堅持認為,美國的一場經濟衰退就要來臨,而高科技股票泡沫的破裂和美聯儲為了冷卻經濟而瘋狂提高利率的舉動,正在為這一場殘酷的經濟減速創造條件。這時,他的公司便開始將100億美元的公司債券轉換為美國政府債券和政府支持的住房抵押債券。在幾個月內,他就為公司賺取了5億美元。 Google背後身價百億的CTO Google能夠在激烈的網絡競爭當中幸存下來得益於它懂得把搜索結果與相關的廣告鏈接起來。 約翰·巴特爾就在新書《網絡搜索》當中提到一個對Google來說極其關鍵的一個人物——“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Bill Gross)。正是他開創了“關鍵字廣告”這種互聯網搜索的盈利新模式,並以16億美元的天價把自己的這項專利賣給了Google。“關鍵字廣告”從此以後一直到今天都是Google最主要的利潤來源。 約翰·巴特爾在書中說,如今現在搜索引擎的巨頭們都在想方設法把網上的信息、自身的搜索功能和商家的利益聯係在一起,達到三贏的目的。1997年9月,比爾·格羅斯最先建立了一個叫做goto.com的網站,宣傳他收費推廣模式的理念,成為了付費廣告搜索的開山鼻祖。 這種模式可以說是三贏:搜索者找到了需要的信息;廣告商找到了商機,搜索引擎擁有者可以從中賺錢。早在它剛剛推出的時候就已經顯示出了強大的實力,在廣告行業引起了革命性的變革並讓其他傳統媒體刮目相看。 這種搜索廣告的經營模式還可以根據付費方式的不同細分為很多種:一種可稱為文本關聯廣告。搜索者輸入相應關鍵詞如“數碼相機”,那麽所以和“數碼相機”有關的廣告鏈接都會彈出來,搜索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點擊鏈接,廣告商隻需按照自己鏈接被點擊的次數和訪問量支付費用即可。 另外一種則是以拍賣關鍵字的手段經營,也是Google正在使用的一種方式。投標者可以就Google上最流行的搜索字或詞進行競標。Google根據廣告的點擊率收取費用。競標以5美分起價,但經常會達到15美元,對於一些像直升飛機配件這樣的高端產品,價格還會更高。有意思的是,如果一個廣告主反應率過低,Google會相應地降低其在網頁上的位置。同時還會將該廣告主的競爭對手的廣告提升,以獲得更多的點擊率。這就無形中對廣告主造成壓力。如果廣告點擊率不到0.5%,他們甚至會要求廣告主修改廣告的措詞。 關鍵字廣告,特別是Google的模式,是吸引任何規模的廣告商隨時隨地投放廣告的方式。芝加哥一家出售裝飾品和舞台道具的小公司Barnard,自從2002年開始就購買了Google關鍵字廣告中的“fake food(偽裝食物)”和 “Styrofoam balls(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球)”,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該公司又持續購買了其他的常用關鍵字,如“裝飾品”,在第一年其銷售額就增長了70%。公司還實現了全球和全美國的銷售。 Google不是獨家提供點擊付費的公司。但到目前為止,Google在融合計算機科學、用戶行為以及商業動機方麵做得最成功,至少目前關鍵字搜索付費仍是Google的印鈔機。 據統計,去年美國關鍵字搜索市場達38億美元,占美國整個87億美元的在線廣告市場的40%。而且關鍵字搜索市場的份額仍在擴大。 Google遠期的夢想就是為世界上從唱片到收音機節目再到電影所有的公共信息都建立索引,並使它們可以被搜索到,然後再從中獲得利潤。這聽起來有點聳人聽聞,但從Google現在的發展勢頭看來,這並非是不可能的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