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大陸培植天王會師事務所
(2006-08-22 11:39:40)
下一個
大陸培植天王會師事務所
【2006/08/07 經濟日報】
■ 記者 林安妮
大陸經濟快速成長,造就一批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國工商銀行等「巨無霸」企業。但
在會計師行業內,大陸的經濟沃土迄今仍未培育出一家能與「國際四大」抗衡的「本土第
五大」,頗令大陸官方憂心。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會長劉仲黎今年5月在北京指出,從大陸經濟與行業發展的需要來看
,打造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能夠承接高端業務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是迫切需要解決的
問題。劉仲黎的這番話,十足表露官方的憂心。
挑戰國際四大
「國際四大在大陸搞了這麽多年,玩得還是國際壟斷的那一套,」一位資深的上海台籍會
計師指出,大陸加入WTO以來,不斷開放會計服務市場,雖然促成「國際四大」的繁榮景
象,也讓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出現寸草不生的反差現象。
根據中註協公布的2005年「前百家會計師事務所排行」統計,普華永道中天(PWC)、畢
馬威華振(KP-MG)、德勤華永(Delloite)及安永華明(E&Y)等「國際四大」,仍是大
陸最賺錢的四家會計師事務所,一舉將立信長江、信永中和等「純中資」會計師事務所,
拋在腦後。
會計師表示,盡管「國際四大」遵守大陸法規,和大陸本地公司合組會計師事務所,但外
界看「四大」,還是把他們歸納為「外商」。這幾年「國際四大」接連踩到地雷公司,也
讓大陸官方大為光火。
2001年畢馬威在錦州港案件中涉嫌財務造假,成為第一家被列為被告的「四大」;德勤去
年5月踩到科龍案,被指內部控管不力;普華永道去年7月因會計資訊質量不佳,遭中共財
政部責令整改。
幾個月前,安永也因一分報告指涉,大陸四大國有銀行壞帳比例過高,遭到中國人民銀行
(大陸央行)發函駁斥,被迫在第一時間道歉,並修改報告內容。
獎勵本土業者
一位深諳北京會計圈運作的台籍會計師表示,「四大」頻出狀況,讓大陸官方急欲培養本
土第五大。隻要是純粹大、中型的本土會計師事務所;或是和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合作,但
能當家做主的中資會計師事務所,都是鼓勵的對象。
大陸官方提供的獎勵措施不外乎,指定國營企業優先選擇政策扶植的會計師事務所服務,
或是讓政策扶植的會計師事務所承作大陸特有的「工程審計」或「社保基金查核」。工程
審計是指民間公司承辦官方工程,仍必須接受會計師的財務覆核。
「國際四大」長年在全球資本市場上打滾,不論是組織運作、為客戶提供的會計服務,都
比一般大陸本土會計師事務所,來得嚴謹、成熟。盡管開價不低,但隻要客戶想到海外上
市、或是啟動並購戰,還是得尋求「四大」的中介服務。
台灣會計師形容,「四大」和大陸本土會計師的市場戰爭,就好像大巨人碰上小豆苗。特
別是大陸資本市場還相當稚嫩,這幾年大陸會計準則也不斷師法國際經驗,「資深的玩家
碰上一個新生的市場,光靠經驗法則,就可駕輕就熟,但新手上路,還需要一段成長期。
」
幾年前,大陸會計圈曾誕生一個由北京、深圳、浙江、廈門、重慶、遼寧等6地會計師事
務所,共同打造的「天健集團」,一度被視為是有機會挑戰「國際四大」的本土新希望。
不過,去年夏天「北京天健」並入德勤麾下,天健集團瓦解之說,開始甚囂塵上。據說,
當時成功收編「北京天健」的德勤健將,正是多年前,從台灣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轉
戰」擔任德勤華北區負責人的顏漏有。
這幾年,大陸市場蓬勃發展,「四大」業績倍增之餘,也展開「求才戰」。英國金融時報
日前報導,普華永道計畫在香港、大陸現有的6,450名人力基礎上,再增加2,000名新員工
;德勤、畢馬威今年也都開出追加超逾1,000名員工的計畫。
吸引海外人才
「四大」求才若渴,也吸引一批東南亞籍或美籍的「四大」會計師轉戰大陸市場。
一位在安永任職的會計師表示,平常沒仔細看,一算才發現,所內從東南亞來的華人同事
,超過兩成,「這些人寧可在東南亞四大辦離職,也要舉家遷往上海重新開始。」
他忍不住調侃台灣的「四大」,是最沒有國際觀的「四大」,不僅少有會計師或經理願意
長期派到大陸工作,有些人來沒幾個月,竟然心生嚴重的排斥感,返回台灣後,還徹底告
別會計圈。
上海「四大」的台籍會計師不多,像是德勤華東區負責人盧伯卿、合夥人林美玲;普華永
道的柯鎮洪、陳寶郎;畢馬威的劉許友及安永的鄭戊水、徐藝芳。
人數不多,也難怪常有人鼓吹最資深的前畢馬威Taiwan desk負責人、目前轉往東建中永
信會計師事務所的鄭平南,籌組「台灣同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