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ZT我來說說這裏很多溫州人引以為自豪的溫州

(2006-08-22 11:39:40) 下一個
我來說說這裏很多溫州人引以為自豪的溫州 溫州當年是怎麽發家的?溫州今後會向何處去? 我認為溫州發展大致經曆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78年改革開放到八十年代初期,這時候溫州人 靠“勤勞”和傳統的由走南闖北的溫州掌握的供銷渠道,從 全國各地搞來許多塑料,小五金,服裝之類技術壁壘很低的 訂單,這些產業需要的無論是技術投入還是資本投入都非常 低,適合以農村家庭作坊為生產單位從事產品生產,這時溫 州發展的第一桶金。 第二階段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溫州借助幾個專業批發市 場在本地建立了完整的小商品生產產業鏈,這些產業鏈基本 還是以一些由私人作坊發展起來的中小型私人企業為核心, 以大量農村家庭作坊為外圍形成的。所從事的基本上還是傳 統的五金,打火機之類的產品,技術含量偏低。不過這個階 段為整個溫州積累了數量龐大的資本和社會流資。 第三階段是90年代末到現在,溫州的製造業擴張遇到了所謂的 玻璃頂,傳統產業利潤下降,很多淪落為微利產業,比如織襪, 當年我回國遇到一溫州織襪大哼,說他每雙襪子隻能賺一分錢 人民幣,完全靠10億20億的生產規模來跟進口的和中國其他地 方的高技術織襪廠拚。 第三階段最重要的特征是,大量溫州社會資本紛紛尋找利潤更 高的產業,溫州商人開始炒房,炒媒,炒電,炒石油。。。。 這就是所謂溫州炒房團的由來。溫州本地從這些炒作獲利遠遠 超過了溫州傳統製作業產業鏈上的獲利。 溫州人的這個舉動是非常奇怪的,因為當傳統產業鏈遇到玻璃頂, 淪落為微利產業後,一般地區大多都是試圖作產業升級來保證利 潤。 比如香港,當香港傳統製造業淪落為微利甚至虧本後,香港本地製 造業紛紛向廣東轉移,香港自身經濟從製造業為基礎向金融服務業 轉型,經過多年後,今天再看香港,還有誰記得當年香港曾是世界 手表和家電生產重鎮? 再比如浙江其他地方,蕭山/杭州紛紛轉向製藥業,而寧波則轉向石 油化工和汽車製造業這些利潤更多的產業。唯獨溫州,是走一條用資 本炒作來攫取利潤的道路,我想,這根溫州本地相關人才缺乏,產業 升級困難有一定關係。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