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卡內基carnegie的公共管理碩士MPA/MPM的選擇
(2006-08-22 11:39:39)
下一個
再談卡內基carnegie的公共管理碩士MPA/MPM的選擇
[原文] by tedaljx from 寄托天下
關於留美讀公共管理碩士(MPA/MPP/MPM)的個人建議
本人現在美國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就讀MSPPM(Master of science in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也算是公共管理碩士(MPA/MPP/MPM)之類. 已就讀一年,對於此學位有一定的體會.前一段時間也收到國內一些對這些學位感興趣的朋友的來信,我都一一回複。現在感覺也學在這發表一下我的看法對大家更有益.
我的總體觀點是: 不要申請這一類的學位. 下麵的論述比較雜亂,希望大家諒解.
公共管理碩士(MPA/MPP/MPM)在美國算是一大類,比較流行的說法時MPA.但其實在美國是有細分的.比如Syracuse就是培養政府官員的,其課程以政府所麵臨的問題為主.而Berkeley 和Princeton就注重政策(policy)的研究,比如婦女問題究竟最佳解決辦法是什麽,貧困問題,種族問題等等.所以如果你一定要申請的話,你一定要仔細看清楚學校的側重.有的學校寫的麵很廣,其實就一兩個方向,請注意
由於學校的側重不一樣,所以畢業生的就業也不一樣. MPA一般從事一些行政管理的工作,而MPP一般從事政策研究分析的工作.一個台前一個台後.一般情況是聯邦政府去三分之一,州,地方政府去三分之一,非贏利性機構去三分之一.如果畢業於MPA/MPP名校,還是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的. 但是,這些都是針對美國本土學生而言,對於國際學生,情況就完全不是這樣了.
吸收三分之一的聯邦政府根本不對國際學生開放,這一點是絕對不用想;
吸收三分之一的州,地方政府基本上不要國際學生;
剩下我們的機會就是那三分之一的非盈利性機構.但是就這一點點希望,還要打折.美國的非盈利性機構一般靠拉讚助維持,而且集中於扶貧,幫助殘疾,小孩,老人等公益事業.這樣就產生幾個問題:
工資很低: 3萬算是平均收入吧;美國人有的是真的希望這些事業,對於國際學生,我感覺希望得還是比較少的;
工作的一個主要職責是拉讚助。語言的問題你就估量估量吧。
由於是集中於扶貧,幫助殘疾,小孩,老人等公益事業,所以跟人的接觸非常頻繁,也估計你的語言能力吧。我這一年的感覺是,中國學生很難。這樣這僅有的三分之一也門縫很小。
象世界銀行,聯合國這樣的大型NGO也基本無望,除非畢業哈佛,普林斯頓.競爭非常激烈.而且一般是就喜歡錄取那幾個學校的.
這樣下來之後,中國學生的出路真是很渺茫。一些公共管理學校在網頁寫國際學生20-30%,畢業生很多去商界(private sector)。這裏麵你需要注意幾個問題:20-30%的國際學生中很多是日本,韓國,新加坡,土耳其的學生,他們都是公費,畢業之後直接回國,還有很多國際學生是高中或者本科就在美國讀書,你再掂量掂量。所謂的很多去商界的學生其實還是美國人。
比如我現在的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在美國名氣很大,我們學院的主頁上也宣傳的很厲害,什麽1/3去企業,我當初就是被‘騙’來了,但是經過這一年,我認為這些數據對於我們中國學生而言,一點都不符合我們的情況。
現在號稱MPA以後必然象MBA一樣在中國流行,但那畢竟還是‘將來’。我在國內也是政府部門工作,我感覺一個美國MPA學位對於國內政府發展沒有什麽特別的幫助。
更為可氣的是,MPA/MPP的學費不比MBA便宜。我現在學費一年3.2萬美金。
所以如果有這筆錢,不如讀個MBA或者技術類的。到了這邊才真正明白什麽叫“技術類的人到美國好找工作”。有時候覺得很不公平,我們出一樣的錢,一樣的辛苦(讀MPA/MPP可不容易,想想你一外國人試圖分析美國的政治,政策。比如,我們曾經寫過‘論美國60年代的黑人運動’,這簡直就跟讓美國人寫“論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運動”一樣。你讀了幾十篇文章,也許還沒弄到點子上),可是出來後的待遇卻完全不一樣。技術類(統計,數學也歸於技術類)學位即使借錢讀書,可是心中有底,很快能還清,可我們忐忑不安。
最後以我身邊的實際情況結尾(都是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2002屆有一個師哥讀MPP,結果最後轉行做數據庫了,他給我的建議是中國人在美國做政策,難。
05屆一師姐,接著讀博士了;06屆兩師姐,一個根本不需要找工作,暫時在家修整;一個想找還沒找到工作。我就是07屆的人了,一直忐忑不安中。大家也可以看出,中國人讀這些方麵的人少,沒有勢,也是一個問題,加劇了找工作的難度。
我的最終看法是,如果不是公費,或者哈佛,普林斯頓,最好不要申請這類學校。外國人在美國是很難在政策/政治這個領域混開的。別說政策/政治,就是MBA,除了真正的牛人,大部分也都集中在技術類的管理工作。即使是研究領域,美國頂尖商學院的中國教授裏麵,大部分都是運籌學,會計學和信息技術領域的。
[再談CMU的MPA/MPM的選擇] by blue memory
很及時地看到了這文章。
隻是LZ是public policy 專業,太過於研究性。MPM還是不同吧
我今年被此校MPM錄取,在等CMU的MPM的I-20。MPM=Master of public management, half tuition waiver. 兩年下來也要付另一半的學費約3.5W 刀。
我在6--15號已經下了250美金的定金,原決定去MPM,今天看到這個文章不得不再多考慮考慮。
還有兩個MBA 的offer , 隻是沒有什麽名氣,其中一個還在丹麥。我最有興趣的是entreprenurship 和marketing. 原來決定去CMU有以下考慮。
Students in the MPM program can choose to follow one of the designated areas of concentration:
• Health Systems
• Information Systems
• Financial Resources
• Human Resources
• Management
•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 Educational Leadership
• Leade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
• Individual Program( like entrepreneurship) Public school of CMU 有自己的entrepreneurship 的課程。
Carnegie Mellon MPM共有144個units ,36個units的基礎課 後,我可以定自己的學習方向 in Information system,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entrepreneurship. 我的導師 encourage us to design our own concentrations.
原因1) Though it is MPA, 很多基礎課程與MBA相通。有24個units可以自由選課,我可以在商學院去選MBA課程。
2) The strengths in IT and quantitative skills of CMU will help me to find a job, possibly about IT or quantitative, in USA。利用網絡做市場做銷售也是我將來的一個擇業和創業方向的重點。希望能進E-bay 這樣的公司,工作中學習利用網絡做市場最後用於自己的郵購生意。當然生活很現實,多半是公司選我,我能夠所學的 IT or quantitative找到工作就不錯了。中國人想在美國找到marketing 的工作很難很難。
校友告訴我:CMU的computer 太強了, 以至於CMU所有的專業的computer 課程的設置都很強。 alumnus from public school told me that she know nothing about computer before Cmu. But after MPA in cmu, 她的計算機水平比一般學院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還要好。大多數中國學生是通過IT skill 和quantitative skill 找到工作的。
3) MPA/MPM的工作機會那當然比不上MBA,但是找工作是比較個人的問題。有關MPA 的求職問題,我在businessweek 論壇上問過,有美國朋友客觀地說:企業不會是拒絕MPA的學位,隻是要看MPA的學生能不能拿到麵試機會了。CMU的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有各自的career service. 校方也有獨立的career officer 對全校開放。有的商學院的學生還是通過校方的career 找到的工作。我business 和marketig 的背景比較多。雖然是MPM的文憑,不也可以通過校方找這樣的工作嗎?
懇請朋友們對我這3 個理由發表一下意見,哪怕隻能是針對1 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