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ZT)國企、外企和民企的比較(親身感受)

(2006-08-22 11:39:38) 下一個
(ZT)國企、外企和民企的比較(親身感受) [精] 我曾經在國企、國有控股公司、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工作過,通過我的實際經曆,談談對國企、民企和外企的看法。我目前供職的公司是一家英國在國內的合資企業,由英方控股,主要從事電力相關設備生產銷售和服務。我在國企工作時間是最長的,先後在廣西某國有上市公司、湖北某電力工程公司工作十年,在湖北民營企業楚天激光也工作過一段時間。以下是我對三種企業類型的真實感受。 一、個人待遇。 就待遇來講,當然是外企最好。1994年我在廣西某上市公司的待遇是年薪1萬二左右,後來在湖北某電力工程公司,如果在本部不出差,年薪1.8萬左右,但是福利比較高,每年的養老保險、公積金、醫療的個人賬戶有5000元左右。如果在工地,大概翻一倍(3000~4000元/月)。 目前在外企的待遇大約是每年8-10萬。也有養老保險和公積金等,有商業醫療保險和統籌醫保。加班工資是平時的三倍。“四險一金”約為武漢市平均的三倍。 我在楚天激光時是1500月薪,試用期後是1800。 國企隻有當官的才能出差坐飛機睡軟臥,民企隻要老板同意就能坐飛機睡軟臥,外企大家都能坐飛機睡軟臥。國企當官的能分大房子,一般人分小房子,年輕人沒房子。民企外企都沒房子,但是楚天激光的領導層和部分骨幹分房子。國企過節年終分水果和油(采購這些東西的人少不了要撈回扣),外企很少分,但是有年終獎(1-2萬)。 二、工作強度。 最累的是民企,最輕鬆的是國企。我在國企擔任過技術崗位(技術員、項目專工)、總經理秘書和管理崗位(順便說一句,本人是專業是機械製造)。但是在國企做技術崗位是很累的,收入也最低,還要承擔很多責任,所以壓力很大。但是管理崗位非常輕鬆。在民企工作做技術最累,也很不舒服,壓力很大。 外企工作並沒有想像的那樣累。可能歐洲企業比較人性化一點吧。我工作性質需要經常出差,一般年工作時間為250天。其餘幾乎都可以休假。外企不同的是每個人的崗位都賦予了比較大的權力,自由度很大。比如我是做售後服務的,一個人在現場要出力跟設備相關的所有事情,包括驗收、設備處理、現場雇人、設備調試等等。涉及到經費問題一般自己可以做主,隻要匯報一下就可以了。這點同大部分國企是不同的。國企涉及到經費的時候是很難處理的。 三、員工關係。 國企員工之間關係最複雜。我進電力工程公司是招聘進的,但是電力係統大多數人是靠關係進的,或者是內部子弟,所以招聘進公司的人往往是做實事的,但是如果沒有關係或者自己不很會處理人際關係的話,升官的機會是很少的。國企忙的忙死,玩的玩死,剛進公司時幾乎什麽都做,很累。後來就可以叫後進來的人做了,自己玩,美其名曰帶徒弟。但是國企有一個好處,你再壞,再沒本事,沒有人敢炒你。有時候為了分房子一般工人可以把領導頭打破。 民企和外企員工關係都很簡單,沒有那麽多勾心鬥角,但是外企員工關係更好些,更簡單些。每年都組織家人旅遊,組織員工之間的聚會。遇到困難事情,大家都相互幫助,不像民企各管各的,不管別人。民企和外企都不知道同事一個月掙多少錢,至少不知道細節。 四、工會及職工權益。 國企的工會“實力”最強大,設有工會主席、辦公室主任、女工部長、會計、文娛部長等等,但都是隻拿錢不幹實事的主,而且都有關係才能到那個崗位。這樣的工會根本不可能維護職工的利益,從來不會出現為提高工人工資跟領導談判的事情。 大多數民企沒有工會。我所在的外企設有工會,但沒有專職工作人員,目前工會工作隻限於每年一次出國旅遊。國企員工很難被炒,因為炒一個員工要通過工會代表大會,而且更重要的國企領導怕惹麻煩。民企炒員工和員工炒民企是家常便飯。一般歐洲的外企不會隨便解雇員工,我們公司還沒有出現被解雇的員工,離開公司的員工大多是三條去向:出國、開公司、到更好的外企。個別被炒掉的一般會提前通知到個人,讓他找新的單位,找到後再離職。 五、培訓。 培訓體係最完善的外企,但是外企一般不會雇用一個完全沒有經驗的畢業生。對剛畢業的學生而言,國企才是最好的培訓基地。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一般很難進入外企。 國企培訓不要指望專門送你去進修那種,那是很難給你的,那樣的指標隻會留給當官的和有關係的。國企能給你的最好的培訓就是:做事。比如開發新產品或一個新項目,這種事情在國企很少有人願意去幹的,你大膽拿國有自資產去練兵,沒有關係。因為不論在民企還是外企,你都不會有這麽好的機會給你去試牛刀的。 民企幾乎沒有什麽培訓。 外企的培訓比較係統,哪怕你已經很熟悉的東西,可能每年都還要進行培訓。這種培訓通常是在公司內部或集團內的國外公司,而不是坐在教室聽課。 六、管理。 國企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管理出效益”。這句話沒有錯,但是國企卻誤解了這句話的含義。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管理型企業出效益”,而不是“管理好職工出效益”。事實上,中國大多數國企已經無力與國外企業競爭,壟斷型企業的利潤來源於政策支持,競爭型企業的利潤已經越來越低。自料顯示,國有企業2005年虧損創曆史第二高。國企越來越走向產業鏈的末端。 目前在國內設立的外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而設立的出口加工廠,一種是看重中國市場而設立的企業,後者大多隻注重銷售和服務。這樣,外企在中國招聘的員工並不多,但是利潤可觀。如我所知的北京飛利浦有限公司,員工100人左右,產值10億左右,我所在公司,員工500人左右,產值2.3億美元。至於利潤,遠高於國內相關行業。(這裏有一個外企通過進口本集團國外公司配件以提高成本的問題這裏就不詳細說了,如果扣除惡意提高成本的因素,外企的利潤將更高)。 就本人看來,國企的工人素質還是很高的,技術人員素質也不差,差就差在管理上。說個搞笑的事情,我原來所在電力公司也通過了ISO質量體係認證,而這套文件竟然是質量管理工程師一個人寫出來的,那個人甚至連技術員也沒有當過,因為是女的,不能跑工程,就坐辦公室考了個內審員證書。這麽重要的事情竟然就這樣閉門造車出來了。這樣的文件必然是隻有格式沒有內容的廢紙。這樣的ISO體係認證,不認也罷。好端端的東西被國企糟蹋了。 我所在的外企這樣的文件一般是由部門經理起草,起草人必須要清楚管理、技術等相關的每一個環節,其綜合素質要達到一個相當的高度。外企一般員工通常隻知曉本部門的體係文件。實際上隻要知道這個就夠了,跟其它部門的接口問題在文件中會有描述。這樣,一個事業部,一個售後服務部,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個完整的ISO質量體係,並且可以通過體係的運行不斷完善管理漏洞。 民企給我的感覺象一個進城承包土方的包工頭,他們缺錢卻政策,但是我相信其中有一部分人會發家致富甚至成為民族工業的支柱。國企和民企都在WTO、ISO,但是我覺得他們卻忽略了一些最基本的管理法則。比如放權。我原來所在的國企一直到現在都實行財務一支筆。2000人的單位啊,真辛苦了領導,每天要簽無數個字。一個不會放權的企業把經理累死也做不大。民企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不肯放權,勢必影響企業效率和員工積極性。我所在的外企,幾乎每個員工都有不同程度的簽字權,比如我簽字可以現場購買小配件,部門經理簽字可以同意我借備用金,總經理簽字可以同意部門活動經費等等。 七、前台。 國企沒有前台,隻有門崗的保安,不是問你“Can I help you?”,而是問:“幹什麽的?” 民企有前台,外表不錯,如果不開口說話,還真是一美女。一說話才覺素質低。還有總是坐在台子後麵玩當空接龍。 外企也有前台。也漂亮。但同時兼翻譯,沒事的時候是翻譯資料。有老外時是“Can I help you?”,否則是“你好”。外企前台素質不錯,但是我覺得那種崇洋媚外的勁頭有點讓人惡心。 八、老板。 國企工作十年,老板換了5個,平均兩年一個。第一個是焊工出生,聽說年輕時坐過牢(聽說是流氓罪),我覺得這是別人瞎說的,黨員應該不會幹這樣的事情。第二個在位三年,在武漢的時間不到一年,聽說大多數時間在北京跑官,後來果真去北京了。第三個聽說犯了錯誤,第四個也是是跑官走了。 外企老板我至今沒有見過,聽說是個英籍華人,但不會說中國話。但是分管領導和部門經理經常打交道。分管領導是老外,部門經理中國人。都不錯,把公司當家一樣,其實大家都是打工的。 民企老板是武漢著名民營企業家孫文,很精明的一個人,初次見麵可不要被他憨厚的外表蒙蔽。但給人感覺還是有點小家子氣。特別是給員工開的價碼太低,喜歡雇傭退休的工程師和有點毛病(如殘疾)的員工,我想不是因為他有有善心,主要是這樣的人價碼不高。不過這也也可以看出民營企業成長的艱難,不僅缺錢,還缺核心技術,缺人才,缺政策。 九、經營業績。我在國企時,那家公司在職1500人,離退休1300人,最好的年份產值是6億,利潤逐年下滑,我離開的時候是利潤200萬。我在楚天激光時人數300人左右,產值1億,利潤不清楚。目前所在外企人數500人,2005年產值20億,利潤1億(由於外企喜歡轉移利潤,這個數字不僅沒有水分,實際的可能比這多很多)。 我個人覺得,國有企業和外企的差距那是――“相當”大(名人白雲語錄),最根本原因在於企業發展思路。500人20億的產值靠自己生產是很難做出來的,隻能靠管理,“管理型企業才能出效益”。在跟“武船”、“武鍋”等國有企業打交道時,我越來越感覺到,我們曾經輝煌的國企,如果不改變發展思路,將隻能有給別人打工的份了。市場的高端在品牌、在技術,不在生產,如果中國變成了世界工廠,而沒有自己的品牌、技術,最終的結果隻能是低工資、低效益。 我們國家政策對外企太優惠了,優惠到已經遠遠超過“國民待遇”了,這樣下去,我們的民族工業很危險。我們國家的民族工業的希望不在電信、電力這些國企,不在海爾這些所謂的國有品牌,而在民企,特別是江浙一帶的民營模式(“小狗經濟”),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已經讓很多外國企業感到威脅。 我不知道郎鹹平教授是否真正了解中國的國有企業和國有經濟,希望他老人家有時間去了解一下真正的國企是什麽樣子的,再來談國企要不要民營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