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中國吸引力日增 美國南方2500人成“海龜”

(2006-08-22 11:39:38) 下一個
中國吸引力日增 美國南方2500人成“海龜” 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使海外華人回國發展的興趣日益濃厚,美南地區海歸回流的專業人才也比比皆是,回國熱可謂方興未艾。 據世界日報報道,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教育組領事武世興表示,2005年美南八州約有2500人回國發展。雖然其中不少人是由單位派到美國培訓後再回去的,但有近半數是在美國長期居住回國的人才。他們有的應聘在大學擔任教授,有的則返國自行創業。 這些被稱為“海龜”的人才,在國內接受大學教育,熟悉中國的文化和社會風俗,了解複雜的曆史、政治;又在西方接受教育,擁有多年海外工作經驗,受到國家的歡迎。 前德州醫學中心教授、現任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金力,就有著這樣的背景。他在複旦取得遺傳學碩士學位後,1994年獲德州大學休斯敦健康中心生物醫學科學/遺傳學博士,後被聘為德州大學副教授、辛辛那提大學教授。以這樣的資曆,金力於2003年受聘於複旦大學校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是國內高校第一位向全球招聘的院係負責人,成了一位“名海龜”。 金力曾於2月隨複旦校長王生洪訪問休斯敦,其中一項任務便是為生命科學院招攬海外人才,休斯敦一行已麵試四名海外學者。 金力說,回國熱一直未消退,近兩年每年回到上海的海龜平均3000至5000人。 而中國教育界對人才的需求非常大,發展機會好,教授的待遇明顯提高,科研投入也大量增加。 很多海外研究人員擔心回國後研究環境不適應,金力說,有些人想到回中國覺得很可怕 ,其實是對中國現狀不了解。現在的科研資源愈來愈好,而且是中國人自己的環境,文化氣氛濃厚,菜很好吃,環境汙染也已改善很多。 至於回國需要適應的方麵,金力表示,現在與當初出國時的文化確實有很大區別,海歸對新的文化、體製需要適應。 多年來往返中美兩地、現任休斯敦美中聯合商會執行副會長的林誌共,雖然自己沒有海歸經驗,但長期以來為本地留學人員提供大量人才需求信息,為他們回國牽線搭橋。 他說,回國創業IT、軟件、石油設備、製造業等比較熱門,生物醫學非常難,主要是因為成本高、周期長,並且法規限製等原因。 而創業要成功團隊精神非常重要,林誌共說,合夥人往往誰都想當老板,有技術的人總認為自己應該占最大的股份,其實不然;提供技術的人與資金、管理一方都要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