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醫藥代表公開日記撕開藥品回扣黑幕(ZT)

(2006-08-22 11:39:37) 下一個
醫藥代表公開日記撕開藥品回扣黑幕 -------------------------------------------------------------------------------- 【來源:華西都市報】   醫藥黑幕深度調查   隨著本報“讓看病不再難”調查報道的推進,本報記者先後采訪了多名醫藥代表了解到一些藥商和醫院聯手,醫生憑處方吃回扣,最終將高昂費用轉嫁到患者頭上的黑幕。一位“走南闖北十多年”的醫藥代表稱,希望通過本報報道“將一些關於醫生憑處方吃回扣的細節告訴大家。”他說,這樣做並非良心發現,而是自己也是一名患者,也挨過宰。   關鍵詞·勇氣   醫藥代表同樣挨“宰”   昨日上午,天氣陰冷,成都城東某露天茶園稀稀拉拉坐著幾名茶客,跟以往的周末相比,這裏顯得異常清靜。10時30分,瘦高的“影子”手握報紙,肩上斜挎著一黑色公文包來到記者跟前,這是我們第二次見麵。“因為還要在這個行業混,所以我不會告訴你真實姓名,如果需要找個符號替代,就叫我‘影子’吧……”他說。“影子”在醫藥行業幹了13年,醫藥代表做了整整10年,呆過的地方很多,和醫院上下打交道也太多。所以他才敢說“我對行業裏麵的一些過經過脈的東西太清楚了。醫生咋吃回扣,我了如指掌。”   “影子”說:“看了你們的報道,都在講患者看病貴、藥價貴。藥價為什麽這麽貴?都是醫生吃回扣吃貴了的。”他說。   “影子”之所以憤而站出來勇揭行業黑幕的原因是,他是一名肝病患者。為了治病,他先後到過不少醫院,花了近10萬元,因為自己熟悉醫藥行業情況,明知挨了宰也隻好忍著。他說,自己不可能在這個行業裏一直呆下去,況且自己的親戚朋友以後也難免會患病,難道讓他們也要同樣被醫療黑手“痛宰”?正是懷著這種複雜的心情,他決定將醫療行業內已成慣例的遊戲規則講出來。 醫藥代表的“回扣日記”   關鍵詞·曝光   日記本寫滿“回扣清單”   “影子”今年37歲,1993年畢業於某醫學院,學醫的他並沒有從事他的臨床醫學專業,而是進了一家醫藥企業搞管理。後來又跳到一家藥廠做醫藥代表。10年來,因為業務關係,跑了全國不少地方,跟醫院打交道的經曆自然就可以“寫書了”。交談中,“影子”從皮包裏掏出3本泛黃的日記,他說:“這些就是我和客戶們打交道的記錄,我一直帶在身上,上麵有些東西你們感興趣。”   “影子”負責銷售公司生產的“××藥”。日記中,“影子”較詳細地記載著醫院部分科室醫生,在開具處方中“××藥”的數量,和應得多少回扣,以及和部分醫生回扣結算情況。翻開這些本子,除了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影子”的工作心得、客戶資料和工作日記外,記者在一個軟抄本上發現了醫生開藥品吃回扣的詳細清單:   “胃腸科:20支小返40(已給)4支大(未返),泌尿外科:5支小未返,內耳鼻喉:15支大返45(已給),××1000元整(已付)××300元(已付)××150元(已付)……”記者看到,“影子”的日記本中,滿篇都是這樣的賬目記錄,神外、消化內科、門診甚至庫房,涉及的醫院科室眾多,主任、護士長、一般臨床醫生都有。   “影子”稱:他接觸過的醫院“基本上全都這樣,比這更凶的還多呢。”   比開處方拿回扣“更凶”的是什麽?記者問。“索賄不辦事!”“影子”說,有一家醫院護理部有個主任,曾公開向他索要1000元紅包,承諾讓他代理的藥進入該醫院,結果收了錢卻未兌現承諾。   關鍵詞·訣竅   新藥進醫院要送“紅包”   一名叫李芳的醫藥代表始終不願意和記者見麵。5次簡短的電話交流,她都強調之所以不見麵,就是因為“在這行裏做出頭鳥,是不明智之舉。”不過在電話裏她表示,願意談談通過什麽渠道將藥品打進醫院,以及醫藥代表是如何與醫生打交道的內幕。   李芳稱,一種新藥從生產公司出廠、委托銷售公司經銷,到進入醫院和藥房銷售,最後也是最關鍵的程序就是由醫藥代表完成的。一般情況下,新藥出來後,有經驗的醫藥代表會帶上樣品和資料找醫院聯係,直接找醫院分管院長、藥劑科主任和臨床科室負責人,通過幾次接觸和不厭其煩地做工作,當醫院對其不再反感後,醫藥代表就會拋出“殺手鐧”———明確告知醫院使用這種藥品的“實用性”,即回扣有多高。   新入行的時候,由於沒有摸清“行規”,李芳屢屢碰壁。2004年8月的一天,她帶上一種新藥品的資料和樣品,來到一家大型醫院,聯係藥品進臨床的事情。醫院主管藥品采購的副院長毫不猶豫地將他喝出門去:“不許在醫院推銷藥品。”就在她灰溜溜要退出去時,另一公司的一名醫藥代表進來了。這時該副院長態度急轉,笑臉相迎這名醫藥代表:“你們的藥臨床效果不錯啊!”“那還不是多虧院長關照。”說話間,這名醫藥代表將一個信封遞了過去。見狀,李芳明白了其中道理。   第二天上午,李芳又去了那間辦公室,直接就將一個裝有2000元現金的信封遞給了院長。“院長,我們老總讓我找你幫幫忙,這個藥品很實用的。”接下來就是宴請吃飯,醫院副院長、藥房主任、幾名臨床科室主任、護士長悉數到場。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就這樣,李芳成功地在很多家醫院建立了促銷藥品網絡。   李芳稱:“醫生不是神,而是人,隻要是人就會有軟肋。”而最奏效的方法就是“投其所好”。哪個醫生喜歡喝酒,哪個醫生喜歡抽煙,哪個醫生喜歡打牌,哪個醫生喜歡洗桑拿,這些都是醫藥代表需要掌握的,“投其所好,對症下藥就能獲得對方的信任和好感。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按時支付醫生的藥品回扣。”   關鍵詞·行規   “二八定律”擺平醫生   在確保自己聯係方式、家庭住址、服務的藥廠、跑的醫院這些材料都必須保密,同時個人的影像和聲音等不被曝光的前提下,醫藥代表鍾平和記者見了麵。盡管進入醫藥代表行業才2年,但看上去就很精明自信的鍾平已經很有建樹。談起“征服客戶、屢建奇功”的“二八定律”,鍾平洋洋得意。   鍾平告訴記者,他經手的“××藥”成本價一般在5到8元左右,醫藥公司賣給醫院的價格有20元、23元、25元三種,而這些醫院給患者的價格又變成了30元、35元、43元,一些藥店的銷售價格又是10多元、20元不等。同一種藥有這麽多不同的銷售價格,就是因為藥業公司、醫院和藥業代表、醫生等有不同的利益。   鍾平告訴記者,藥品進入醫院後,剩下的工作就是到臨床科室做工作,讓醫生盡可能地使用他們的藥品,由於藥品開得多醫生的回扣就拿得多,在這種利益驅使下,醫藥代表似乎不需要花多大力氣。   是不是科室內的所有醫生都會為了回扣而濫開處方呢?答案是否定的。   鍾平稱,也有不少醫生反感開處方拿回扣。為此,他們會套用“二八定律”開展業務攻堅。何為“二八定律”?比方說,一個科室裏有10名醫生,醫藥代表隻需要花功夫“擺平”其中的兩人,給這兩位醫生足夠的回扣,要他們盡量多開自己代理的藥品,其他的醫生按照常規開藥,這樣就可以保障藥品在醫院的銷量了。   鍾平說,在一家醫院的護理部,每月要用掉他們4件共400瓶的藥,其中兩個醫生開出的藥就占有一半。當然,他們的提成就比較豐厚。   關鍵詞·手法   假發票衝抵回扣缺口   一般情況下,各診室的醫生在開完一批處方藥品後,就會要求醫藥代表兌現回扣,回扣都以現金返還。據記者所知,醫院給藥業公司貨款結算,一般是每月或者每季度一次,那麽,給醫生的回扣是由醫藥代表墊資還是由醫藥公司支付,中間是如何操作的呢?   一家醫藥公司的醫藥代表羅飛告訴記者,醫生的回扣都是醫藥代表在負責,按照業內慣例,醫藥代表會經常性地與醫生聯係,不定時地與他們結算,所有回扣都由醫藥代表先行墊付,等醫院將藥款支付給醫藥公司後,醫藥代表再向公司支取回扣,以電話票、餐飲發票等衝抵,羅飛稱,為向公司衝抵回扣款,他們甚至有去購買假發票的經曆。也有一種包幹方式,即藥業公司給醫藥代表的費用中就包含了給醫生的回扣,醫藥代表如何與醫生勾兌,公司不管,隻看效果。   由於頻繁結算,醫生的回扣有時數十元,有時上百元。對於那些“業績突出”的醫生,醫藥代表往往會多給些提成,零錢也不用找補,而一些平時就沒開多少藥的醫生,醫藥代表則不願意多給他們回扣,否則自己貼本。   關鍵詞·謊言   “謝絕醫藥代表不過是個幌子”   在很多醫院的門前,人們經常可以看見“謝絕醫藥代表”、“醫藥代表禁止入內”這樣的醒目警示標牌,這樣看來,醫藥代表是醫院最不受歡迎的對象,事實果真如此嗎?   鍾平告訴記者,這種標識,其實是醫院自欺欺人的謊言。“內心裏,他們是很歡迎醫藥代表的。”   一次,有種新藥需要進入一家醫院,之前,鍾平的老板要他給C醫院院長送去了10000元錢,還要求他和院長見麵後“不能提任何的要求。”當然,其他的接洽工作自有人再去完成。後來,他們的藥品果然順利地進入了這家醫院。   鍾平稱,為了建立長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醫藥公司給醫院各環節主要負責人的打點是經常性的,過年過節送禮是小事兒,請院領導全家外出旅遊也司空見慣。而平時醫藥公司經常召開的產品說明會,據稱也是勾兌醫院一般員工慣用的公關手法。(為保護當事人,醫藥代表姓名全部采用化名,一些細節也做了技術處理。特此說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