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發展勢頭好 “海鷗現象”漸離“海歸”遠去
(2006-08-22 11:39:37)
下一個
國內發展勢頭好 “海鷗現象”漸離“海歸”遠去
來源: 美國中文在線
一出由留學歸國人員擔綱編劇、反映自己生活的話劇《動心》去年夏天在上海首演,出人意料的是,演出並沒有引起太多留學生的共鳴。
《動心》演繹了留美學者方傑為治理家鄉母親河,不顧妻子苦勸,放棄美國的事業,帶著新技術回國創業的故事。劇中主人公在回國之後,麵臨著與妻子長期分離的考驗和煎熬。
目前正在上海一家英國律師事務所工作的劉華英評價說:“故事很感人,但情節有些落入傳統思維,已經不能反映最近回國的這幾批‘海歸’們的實際生活了。”兩年前,劉華英在英國利茲大學取得法律碩士學位後回國。
許多中國留學生用“海鷗現象”來比喻已經在海外定居的華人夫婦因為有一方回國就業,不得不奔波於不同國家之間,以求家庭團聚的現象。許多旅居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因此而猶豫是否應該回到中國,還有許多已經回到中國國內的則因患上“海鷗現象綜合症”而苦惱。
上海捷華通訊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啟華就曾親身體驗過“海鷗現象”。1998年張啟華帶著智能電話係統技術從加拿大回國創業,同時也開始了與妻子分居兩地的生活。張啟華說:“當時我告訴太太自己就象隻風箏,隻要你一收線我就回來,誰知這一放就是7年。”
7年來,張啟華每年在加拿大居住的時間從8個月慢慢減少到4個月,去年甚至他有10個月一直呆在中國。“國內市場業務的不斷發展讓我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張啟華說,“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達也部分地緩解了我們分居大洋兩岸的溝通問題。”
曾經在美國生活10年的陳瑞鳳則在決定回國的開始就拒絕了“海鷗現象”。去年年初陳瑞鳳回國出任上海醫藥集團國際部副部長,而她的先生和兩個孩子同時回到了國內。
“現在國內的發展勢頭這麽好,沒有必要再因為一些不必要的擔心而讓自己的家人忍受分離之苦。” 陳瑞鳳說。其實她決定舉家搬回中國居住還有另一個原因----讓自己的孩子不要丟掉中文和中華文化熏陶,在美國的中文學校裏,陳瑞鳳的孩子花了兩年時間隻學會了10個漢字,這讓他們憂心忡忡。
根據去年年底全國青聯海外學人工作部所作的調查顯示,多數留學生並不希望在具有相同留學背景的海歸人群中尋找伴侶,而且男性比女性更不希望自己的愛人有留學背景。有伴侶的留學生中70%以上兩地相隔,至於相思之苦,大部分人選擇忍受。上海市人事局國際交流合作處黃渭茂處長說,隨著近年來留學低齡化和留學生回國潮這兩大趨勢,在海外結合的留學生在所有留學生中的比例正在逐漸下降,即使是已經一起定居海外的留學生夫妻也開始慢慢接受人才的國際化分布的觀念。“因此海鷗現象或許會成為一個時代中國留學生的印記而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