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父子賣驢:也說如今中醫的處境
(2006-08-22 11:39:37)
下一個
父子賣驢:也說如今中醫的處境
來源: 科技時空
中醫處境與父子賣驢____(高粱蜀黍的偏見)
先說那個老掉牙的故事__父子賣驢。說的是,有父子兩個,趕驢上集去賣。
1. 路上有人建議,何不騎著?於是父騎著,子走著;
2. 又有人說:哪有這樣的?大人騎驢,讓個小孩子走路?這爺兒倆聽著有理,父親下來,讓孩子騎上了;
3. 又走了一程,又有人說了:小孩子騎驢,讓大人走路,太不孝了。兩人聽了,覺得這樣是不對。幹脆,爺倆一起上來吧。
4. 可走著走著,又有人指指點點地評論了:這倆人,心太狠,一頭驢子上坐二人,這驢受得了嗎?父子倆想了想,就下來了,可這路怎麽走呢?怎麽也是不對。終於有辦法了,___抬著!
5. 這下,路人更笑了。從來都見人騎驢,哪有活驢讓人抬的?
6. 這樣,這父子倆可真是找不著辦法了,心迷意亂。再加上驢子享受不了這待遇,走到一座獨木橋上,一陣掙紮,連人帶驢滾下河去,隨水而逝。
再看看目前中醫的處境:
1. 傳統的中醫看病效好,病人歡迎,可評職稱時,有人說:你說你治的好,有論文嗎?於是這中醫就去湊熱鬧,不評不行啊,人要吃飯,再說工作也要人承認不是?終於把自己的病例總結了些,算是臨床報道吧。
2. 有是有了,又有人說了,你這論文診斷不明,都是中醫診斷,你說治“腹脹”,可那是病嗎?也許是神經性的,或許是癔症,一個症狀,不是病名啊?
3.這中醫想了想,有理。就做病種的篩選吧,單治經胃鏡診斷的慢性胃炎,又過了三五年,寫出論文,又有人嘲笑了,這算什麽東西,這也算科研成果?每個人的方都不太一樣,量也不一樣,設計不嚴密,就算是有效,也經不起重複啊,不能重複的東西,不科學,科學的東西就得誰都能用,驢子都會才算。
4. 老中醫悲憫心生,為了大家都能學會中醫,相信中醫,使中醫科研正規化,割愛設計出了固定地治胃炎的方子,雖然有效率由99%降到了19%,總算是有個手段,讓中醫看起來科學化了。大麵積臨床試驗,加上靈老鼠、笨驢子的一通摻合,大家如獲至寶般發現一個新方劑。
5.於是有一部分人用開了,且有人因主持試驗獲某部科研成果大獎,被評為名中醫。這個老中醫呢,隻是參與者之一。還在看他的病。這還不算,進一步有人從中找出最高頻使用的藥,獲博士學位,又有人分出化學單體,作為博士後研究。最後的結論是,在西醫的主技下,從民間發掘個補益氣湯治胃炎,經十年研究,找出主要是陳皮的作用。
6.又經十年,確定了是其中的橙皮甙對胃平滑肌細胞的線粒體在起作用。大家歡呼,中醫科研的勝利,可門診上等著人工合成橙皮甙來治胃脹的病人,經過這幾十年的等待,已有不少先脹死的了。反看這個老中醫,開方連陳皮也不是常用,一致說他不科學,落後了,這把年紀還沒混上個副主任醫師,水平可知,主持陳皮項目的早帶中醫博士研究生了。
中醫進化到這裏,大家不難想象,怕是早已和那笨驢一起滾下河去,隨波而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