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經曆]職場政治的兵法解析
(2006-08-22 11:39:36)
下一個
[職業經曆]職場政治的兵法解析
作者:瀟然吹雪
??職場政治的兵法解析
——寫給正在或者即將在職場中打拚的新兵老將們
才知湖海文始偉,腹有詩書氣自華。剛剛經過十年寒窗,從象牙塔走向社會的學子們,往往以為進入職場後做出業績是第一位的,於是,他們會辛勤工作,加班加點,事事一馬當先,衝鋒在前,享樂在後。然而效果如何呢?顯赫的業績並不能帶來職位的升遷、薪酬的增加,甚至部分人會適得其反。原因何在?
樓主以為,在政治泛濫的職場中,合理的做人是第一位的,做人是一個方向問題,它可以決定你業績的性質、大小以及實質意義。麵對職場中複雜的政治鬥爭態勢和明槍暗箭的圍攻,我們發現一些人總是傷痕累累,而另一些人卻是左右逢源,是什麽力量讓這些人如魚得水?有什麽秘訣讓他們遊刃有餘?
樓主不才,結合自身在職場的經曆、觀察和冷靜思考,對職場中政治鬥爭的複雜性和內在規律提出了自已的見解,並結合《孫子兵法》做了一番分析,希望對正在或者即將在職場打拚的新兵老將有所借鑒。不當之處,誠請各位方家拍磚。
一、來自古人的智慧:
孫子曰:兵者,人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以上引自《孫子兵法》始計篇
大體意思如下: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是軍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國家存亡的關鍵,是不可以不認真考察研究的。
……..
用兵打仗是一種詭詐之術。能打,卻裝作不能打;要打,卻裝作不想打;明明要向近處進攻,卻裝作要打遠處;即將進攻遠處,卻裝作進攻近處;敵人貪利,就用利引誘他;亂人混亂,就乘機攻取他;敵人力量雄厚,就要注意防備他;敵人兵勢強盛,就暫時避其鋒芒;敵人易怒暴躁,就要折損他的銳氣;敵人卑怯,就設法使之驕橫;敵人休整得好,就設法使之疲勞;敵人內部和睦,就設法離間他。要在敵人沒有防備處發起進攻,在敵人意料不到時采取行動。所有這些,是軍事家指揮藝術的奧妙,是無從事先呆板規定的。
二、結合職場的評析:現代社會是一個市場經濟社會,無論在企事業單位還是政府機關,組織內的政治鬥爭都無一例外的存在。樹欲靜而風不止,人欲直而世不容。不具備一定的情商顯然不足以在職場合理的生存,健康的發展。
我們可以不去處心積慮的對付領導和同事,但絕不可以在危機來臨之際坐以待斃。對於職場政治,我們應該了然於胸並能提前做出應對之策。
三、具體的戰術運用:樓主根據《孫子兵法》始計篇中的內容進行逐條評析。
1、能而示之不能:能做卻偏偏裝作不會做,懂卻裝作不懂。
職場中,你總是很容易發現一些人,當你請教什麽問題時,總會聽到別人說:“不知道,不清楚。”也許,你會納悶,怎麽這些同事這麽差勁,這都不知道?當你洋洋得意的時候,孰不知,這正是其老辣之處,職場中任何一句話都必須謹慎,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往往一句無心之言會成為職場政治征伐的口實,當然,也不排除部分人韜光養晦的可能。
有些業務上的可操作和可變通的程序,部分人會因為人情關係而網開一麵,但開先河的結果就是破壞自已的遊戲規則,所有的後果隨之紛至遝來。而當你重新訂立規定的時候,正是你得罪一大批人的時候,所以,適當的表現“不能”是必要的。
另外,現代職場,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員工,在這個層麵,你的領導可能會為了組織利益,會盡可能使用人才辦事,這樣很容易出現“鞭打快牛”的現象,因為你“能”,你“懂”,所以,你事事一馬當先,事事衝鋒陷陣,而“言多必失,行多必敗”的教訓往往成為“能”者亙古不變的悲哀。當你因為一個小失誤而倒下時,你會看見你的領導和同事正踏著你用熱血衝開的大道昂首前行!
此外,大部分領導會為了組織利益盡可能使用人才,而一些個人素質不高的領導,會存在武大郎開店的心理,不希望手下的人比自已強,當你風頭正勁,威風八麵的時候,你的領導也許正盤算著如何讓你走人。所謂功高震主,正是如此。
2、用而示之不用:要重用卻裝作不想用。
職場中,你往往會看見你的領導正和你的某一同事爭得臉紅脖子粗,甚至於領導會對這個同事破口大罵。也許你以為這個人完了,其實不然,他們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正是領導們體現其權術的地方,他們往往為了回避處室、部門矛盾,在這些爭執的背後,對其大加重用。當你在心底將他從競爭對手名單中剔除的時候,人家已經成竹在胸了,所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正是這一道理。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組織的領導,也可使用這一方法,提撥和重用你信賴的下屬。
另外一種情形是,你明明想請某位同事幫你忙,你不直接的說想請人家幫忙,你可以過去來這樣一句:“您現在挺忙的吧,我這有點活,要是調不過來就算了,我去請某某大姐幫忙做一下,就是怕她做不好。”有心的人一聽,自然會來幫你一把。
3、近而示之遠:想要得到近處的利益,卻裝作要攻擊遠處的目標。
如果你是一個科室的領導,你可以先提出一個遠期規?蚴遣棵?公司的戰略目標,然後以這個目標為契機來調整組織的人員結構,比如,公司會以提升公司形象,提升品牌競爭力為借口進行末位淘汰製,就是典型的事例。正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子曰:“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這個遠期目標就是“辭”(托辭、借口)。
另一種情形是,一個部門正副職之間談心,正職對副職說:“好好幹,幫我頂住壓力,等我調到哪哪去了,這個部門就是你負責了。”當然這個調動是遙遙無期的,上當的副職就在那乖乖就範。
還有一種情況是,很多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人喜歡罵財務的人,而做財務的人喜歡罵人事的人,罵來罵去的結果就是通過一致對外來實現小團體的目標(所有的問題和困難都是圈外人幹的,圈內人自然就幹淨了)。為了促進小圈子的團結而不斷攻伐圈外的目標,也正是這一道理。
4、遠而示之近:想要實現遠期的目標,卻偏偏假裝要實現近處的目標。
如果你是一個組織的領導,你會大張旗鼓地在自已所屬的範圍內開展業務培訓,崗位人員調整等等,你會進行科室或部門績效考核,會進行大項工作布署,但這些隻是表麵現象,最終目標是遠處:實現你升職夢想或是在與另一團隊的競爭中獲勝。當所有的人在你的安排下為了科室或部門利益辛勤工作的時候,你不免在心底得意你離自已遠期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5、利而誘之:對手貪利就用利益引誘他。
天底下隻有兩種人,一曰利,一曰害,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物質利益總是那麽讓人難以抗拒。利分三種,一種為“物”利,一種為“功”利,還有一種“色”利。
先說“物”利,即物質意義上的利。在職場交往中,經常並且適當的使用一些小利往往會成為你職場的重要潤滑劑,比如生日聚餐,比如平時加班後請大家吃飯,業餘時間去唱歌。出差帶點小禮品。當然,所有這些你要積極買單。如果你的經濟實力有限,那你在這些場合就不要表現得太過於主動,以免有喧賓奪主之嫌。當然,所有“物”利中,最有效的莫過於領導對某個職位做出許諾:好好幹,這個位置就是你的了。相信這一招所有職場人都難以抗拒。
再說“功”利,職場中,往往有很多工作是你在挑大梁,但是這隻是在工作的時候,工作總結的時候,功勞是大家的,是公司領導英明決策、部門領導有力布署、科室領導充分指導、同事之間全力協助的結果。而你,隻是在其中起了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另外,在公司評獎的時候,一定要多申報集體性獎勵,即便分到個人頭上,也最好作為組織的活動經費來支配。
至於“色”利,倒不是一些人所想的赤裸裸的情色交易,如果你的上司是異性,有時候,一個暖昧的眼神,一個恭順的態度,足以實現你的職場目標。
經過這一番工夫,你會發現你在工作中可以獲得很多幫助,正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軟”,但是,這隻是一種感情投資,如果你以此為藉口提出過多要求的話,效果會適得其反。
6、亂而取之:對手混亂就乘機取代他。
一個人在職場的機會有兩種,一種是自已經過不斷努力,能力提高後能崗相稱,名至實歸;另一種是你的對手自亂陣腳,給予你橫空出世的機會。
亂有兩個層麵,一是從組織層麵,比如一個分公司或是一個部門出現重大失誤,二是個人層麵,比如某領導犯錯誤了,某女職工懷孕離崗,某人出車禍了,某人病了,某人出差或是學習了。
任何一個組織的領導考慮最多的是組織的利益,當組織內一個結構塌陷的時候,你必須主動出擊:如果你是一名處室領導,你可以向部門領導提出願意承擔這一部分任務(當然前提是對你有利);如果你是一名主管或是普通職員,你可根據自已的實際需要調整工作崗位或是工作內容。
7、實而備之:對手實力強大就小心防備他。
麵對一個處於上升態勢的組織,你必須小心防備,如何防備?主要是明確雙方勢力範圍,看看這個組織或個人與你的業務範圍有無重疊之處,麵對重疊之處,你有何對策?你的組織或是個人有哪些核心利益?在這些核心內容上絕不能讓步,否則,你的領地會有讓對手蠶食的危險。
8、強而避之:對手鋒芒畢露就小心回避他。
職場中矛盾不可避免,但也不能貿然出手,如果你的對手十分強大,你必須小心防備,退避三舍,以靜製動。
實力強大的組織或是個人有什麽表現?一是在公司中處於重要職位;二是組織的領導者或是個人的能力出眾或是有強大的社會背景;三是這個組織或是個人控製著公司的重要資源。
9、怒而撓之:對手暴躁易怒就折損其銳氣。
職場中,你可能會遇到一些人,氣焰囂張,咋咋呼呼,吆喝起來,全世界人全是孫子。但是這種人往往並不是真正的人才,真正成大器者必然胸有城府。如何對付這種人?有兩種情況:一是麵對一般同事,你要學會找到他的七寸,比如,他學曆不高,你就偏揀學曆說事,如果他沒有**,你就偏拿這個來說。所謂哪壺不開偏提哪壺。正如一個鼓著氣的蛤蟆被你一下子點了穴,氣焰頓消。再也神氣不起來了。第二種情況,如果是你的主管領導氣勢逼人,讓你實在有必要反擊一下。你必須掌握好火候,你可在這個領導批評你九次的時候都忍住,但總會讓你逮住一個他完全沒道理的機會,然後你拿這個大做文章,全麵反擊,乘機打擊他的威信,讓他以後再也不敢事事囂張。
當然,不是你惹得起的人那你就別惹了,但以上幾招對付一些擺譜的老同事還是綽綽有餘。
10、卑而驕之:對手謙卑就設法使其驕橫。
高手說過,殺人有兩種殺法,一名“棒殺”,大棒揮下,撲通一聲,應聲而倒。另一種叫“捧殺”,千方百計說你好,把你放到一個你無法勝任的職位上,最後拿你的問題把你拿下台來。
麵對一個事事謹慎的對手,你可能有點像狗咬刺蝟,無從下口,那你可以多加吹捧,讓你的對手在飄飄然中迷失自我,得意忘形,最後讓你得以從容得手甚至於不戰而屈人之兵。曆史上著名的特洛伊戰爭,希臘人正是乘著特洛伊人驕傲自得之時,上演了一場木馬屠城的好戲。
11、佚而勞之:對手閑逸就設法使之疲憊。
職場中,你往往會發現一些領導喜歡把自已管轄下的工作推給另一個領導,你也許會迷惑,你的領導為什麽主動放棄這一部分權力,其實,你隻要稍加分析會發現,這些工作內容要求雜而不專,內容繁多但在公司核心業務中無足輕重,或是潛流暗湧,裏麵布滿殺機。俗話說就是布滿了雷!
工作內容的追加往往會分散對手的精力與時間,讓其顧此失彼,而雷的轟炸又會讓對手焦頭爛額。有點像CS裏麵高手對陣,往往喜歡先扔顆雷,乘敵人被雷炸得麵目全非時,再順手一槍,敵人自然應聲而倒!
12、親而離之:對手團結和睦就設法離間他。
有些初入職場的同誌一般都會有類似經驗,當你新到一個組織時,對你最好的往往不是你的直接領導,而是他的競爭對手(直接的或是潛在的)。原因何在?因為他的競爭對手把拉攏你當成了打擊他的手段。如果你一時顧及人情,可能會迅速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對於拉攏你的人來說,你就像是一把插入敵人心髒的匕首,既充分了解敵人組織內幕,可以適時給人一刀,另一方麵,對你的使用和放棄對他自已的組織絲毫無損,一見情況不妙,他會棄你而逃,頗有點“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瀟灑。
13、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政治鬥爭中,我們既要講究策略,也要學會出奇製勝。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我們在使用每一個策略時,必須對對手有充分的估計,我們需要看懂對手的策略,但絕不能盲目出手,職場有時候就像打麻將,你需要違反常理出牌,方可出奇製勝。
14、兵家之勝,不可先傳:職場政治鬥爭的策略和方法要隨機應變。
生活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高超的藝術,以上策略我們必須靈活運用,適時調整,不可做刻舟求劍的蠢事。
四、應對之策:應該說,麵對複雜的政治鬥爭,想全身而退並非易事,但我們至少可以把握住幾個基本的原則,即便不能事事周全,至少也能平穩渡過大局。
1、分清立場:作為職場人的第一要務是對自已的職位負責,你上班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分清你的崗位職責,你的上級和下屬,你的工作對誰負責。你必須用自已的工作促進自已所在組織績效的提高。
2、量體裁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隨著工作的開展,人際交往的深入,你必須認清你同事和領導的稟性。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亦不可以君子之術度小人之為。否則,你會受到君子的鄙視,也會招致小人的報複。
3、點到即止:職場中很多行為都具有暗示性意義,我們必須學會讀懂領導的意圖,暗示行為泛濫的原因在於領導們總是喜歡通過這一方式來表達自已的意圖,通過對同一行為的不同解釋來實現對組織的縱橫捭闔、翻雲覆雨,既可以達到目的,又可以充分規避責任。
麵對我們會長期相處的同事和領導,我們也必須學會事事留有餘地。一個聰明的棋手會在中盤迅速繳械,而不至於在被吃掉“大龍”後才如夢初醒般投子認輸。
4、公私分明:人是感情的動物,交際是任何一名正常人的正常需要,但我們身在職場必須公私分明,與每一名領導同事保持合適的距離,工作中盡可能的公事公辦,認真執行組織的程序性管理,以私交來體現的例外管理盡量在台麵下完成和維護。這樣,既不至於眾叛親離,也不會授人以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