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想

My dream of this life is to bring my company to public.
帶領公司上市。
個人資料
正文

巴黎奧運會開幕式 如何向普通中國人解釋其中含義?zt

(2024-08-05 23:52:21) 下一個

 

 
 
 
 
 
 
 
 
 
 
 
 
 
 

我來法十年,目前藝術史博士在讀,看到國內不少網友都對巴黎奧運開幕式上的一些畫麵感興趣,特別是這位豐滿妖嬈,衣不掩體的藍精靈。我第一眼看到也是驚掉了下巴,而身邊朋友們都很感興趣,那麽就來說一說這位藍精靈。

 

 
 

藍精靈造型的文化身份很明確,這是取自希臘羅馬神話中的酒神,Dyonisius(希)-bacchus(羅)。這一形象通常出現在狂歡和宴飲場合,身上纏著葡萄枝蔓,身旁堆滿了蔬果,象征豐收和富足,同時也表達人們的喜悅和及時行樂的生命觀。酒神是歐洲文化中常見的意象,想必文藝複興名畫,卡拉瓦喬創作的《年輕的酒神》,我們都不陌生。在法國,從拉伯雷的戲劇對酒神傳統的誇張,到巴洛克-洛可可建築中隨處可見的酒神柱和植物裝飾,酒神這一意象早已成為一種精神,占據著法國文化核心。



《年輕的酒神》

相對於藍精靈魔性的表演,歌曲《Nu》似乎並不輕浮。演唱者是Philippe Katerine,自編自唱,現年55歲,以荒誕風格著稱。曲名nu是法語詞匯,意為“裸體”,每一句都用nu押韻。我大致分辨出了幾句,“無論神聖愚蠢,就這樣簡單地裸露著;我們回到裸體時,便沒有了富貴和貧窮之分。”(qu'on soit sain, qu’on soit con, tout simplement tout nu. Plus de riche plus de pauvre, quand on revient tout nu.)顯然,歌詞中的“裸體”並沒有指向酒肉聲色,相反還有些自然哲學的意味。但總之,句句不離“光溜溜”,央視主持人隻能勉強概括成“呼喚世界和平”,真實難為他了。
 
 
 
個人感到很激動的是三個小孩走進地下河道登上小舟時,《歌劇魅影》的經典管風琴主題曲恢弘地響起,腦海中已準備好那熟悉的光怪陸離的故事。



《歌劇魅影》是英國音樂家安德烈韋伯於1986年創作的著名音樂劇作品。故事取材於法國作家Gaston Leroux 1910年的同名小說。劇中核心設置就是聞名遐邇的巴黎歌劇院,在法國通常稱為Opéra Garnier,以其建築師Charles Garnier之姓命名。令中國觀眾熟知的可能就是2004年改編的同名音樂電影了。但如果參觀過歌劇院,就知道影片中的光和彩真的不是想象,甚至還遠遠不夠。

開幕式中出現的短短一小句音樂是劇中主題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標誌性動機(motif)——管風琴配上現代打擊樂,轟鳴出清晰的下行半音階,帶來沉重又強烈的節奏感,如同魅影複仇的腳步,宿命般地走來。開幕式中,三個孩童穿過catacombes,來到地下水道,也如同劇中女主乘上魅影的小舟,從水路進入幽僻的歌劇院地下室,而他們則駛向塞納河,一路火把爍焰,水光交錯——“來到另一個世界”,這也是Garnier設計的初衷。此時出現,也許就象征著從這洞天之地豁然開朗,來到這短暫平行於現實的幻想奧運世界。

我覺得巴黎奧運會開幕式非常好看,思想境界、藝術高度直接拉滿。我沒覺得有啥元素令人費解,如果說有,就是我不理解為啥巴黎奧運會裏麵有那麽多美國角色,第一個節目就是意大利裔美國歌手Lady Gaga,後麵還有美國環球影業的小黃人……我從一個電影學院的藝術生的角度,來解釋一下我記憶深刻的,巴黎奧運會開幕式裏火炬手通過跑酷串聯出來的經典片段吧。
 
 

法國是最早發明電影的國家之一,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的《火車進站》是電影史上的裏程碑,標誌著電影技術的成熟和電影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正式誕生。法國要展現給大家的是他們在電影藝術領域做出的成就。



電影《火車進站》

在電影史上法國還有一個重要的運動就是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這是繼歐洲先鋒主意和意大利新現實主義以後的第三次影響世界電影的運動。新浪潮電影最明顯的創新標誌是他們不拘一格的外表。用現在網絡上的用於就是“鬆弛感”。這麽經典的事必須要致敬一下。開幕式上三個穿彩虹衣服的年輕人在圖書館裏,用蘇菲瑪索主演的經典影片謬塞《勿以愛情為戲》、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漂亮朋友》同時也是德克蘭·多尼蘭導演的電影、2022年獲得諾獎的安妮·埃爾諾《簡單激情》、獲得龔古爾文學獎的80後女作家蕾拉·斯利馬尼《性與謊言》、雷蒙拉迪蓋《魔鬼附身》、曾經被拿破侖任命為陸軍準將的軍官也是作家的德拉克洛《危險關係》、喜劇作家莫裏哀《美麗情人》等一些列能夠代表法國的名著來做隱喻對話後,一邊激吻一邊奔跑,致敬了法國新浪潮代表人物特呂弗導演的電影《祖與占》。平行蒙太奇演出的還是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歌劇《卡門》詠歎調《愛情是一隻自由的小鳥》。我的視覺感受就是一場淋漓盡致的愛情故事,有奔放、有自由、有性解放……讓我看到的是年輕人的才氣與進取。視覺、音樂、文化藝術的感染力超強,完全表現出來新浪潮所主張的“個性”。



《祖與占》劇照和開幕式截屏

火炬手乘坐熱氣球串聯了法國人的精神世界,法國作家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裏於1942年寫成的兒童文學短篇小說《小王子》,深刻探討了成人世界的空虛、‌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條,‌以及人類的孤獨寂寞和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世界第一部科幻片,法國導演喬治·梅裏愛《月球旅行記》,這也是電影史上一部劃時代力作,其影響力和文化意義不亞於現代的大製作科幻電影。‌它不僅展示了人類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還探討了科學與探索的力量,‌以及冒險精神的價值。



巴黎奧運會開幕式導演用《神偷奶爸》講述了20世紀最不可思議的藝術盜竊案,就是1911年奧地利人偷走了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起初我費解的是法國自己沒有動漫人物嗎?為啥用美國的動漫形象?好奇心讓我搜了一下,原來小黃人製作方是法國照明工作室,所以小黃人主人格魯說法國口音的英語。小黃人正在舉辦自己的奧運會,歡樂沒多久後麵變成災難片,畫風猶如《後天》,最後《蒙娜麗莎的微笑》微笑著浮上水麵,出現在塞納河上。不得不承認,法國人微笑麵對生活的信心和浪漫。或許這就是另一種的文化自信。

整個開幕式中致敬的電影就很多,還有《歌劇魅影》、《悲慘世界》、《戲夢巴黎》、《玩樂時間》、《新橋戀人》等。其他藝術門類比如雕塑和油畫作品更多了。充分讓我們感受到了“藝術之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