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想

My dream of this life is to bring my company to public.
帶領公司上市。
個人資料
正文

毛澤東民間膜拜,大饑荒曆史墓碑zt

(2023-12-28 01:18:43) 下一個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58621 次)
  
 
 
 
 
 
 
 
 
 
 
 
 
 
 
 
 
 

 

 
 

近年每逢毛澤東冥誕或忌日,大批中國民眾到其湖南韶山故居祭拜這位已故獨裁者。

12月26日,中共已故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的130周年冥誕,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率中共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和國家副主席韓正到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央的毛澤東的紀念堂瞻仰,隨後舉行了紀念座談會。習近平發表講話,高度讚揚毛澤東。與此同時,一如往年,許多民眾湧至韶山紀念毛澤東130冥誕,引起網絡輿論關注。民間對這位已故中共最高領導人是非功過的評價褒貶不一,許多爭論涉及65年前中國人共同經曆的那場大饑荒。

資料照片: 中國“大躍進”政策造成的饑荒期間,有14萬至20萬人非法進入香港。1962年5月中國難民在香港的臨時避難所。

史料記載顯示,始於1958年的大饑荒導致數千萬中國人非正常死亡,尤其是農民。一些研究、記錄大饑荒史實的作家和學者認為,65年前發生的五年大饑荒是毛澤東主導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造成的浩劫,是一場大屠殺。然而這段曆史遭到中國當局長期冷藏,年輕世代知之甚少,甚至漠不關心。關注大饑荒及死難者的民間人士呼籲解密當年的政府文件和檔案,為死於這場浩劫的數千萬人建紀念碑,以期後世汲取慘痛教訓,銘記死難者的無辜蒙難,避免悲劇重演。

依娃:一場大屠殺

《尋找大饑荒幸存者》一書的作者依娃(本名宋琳)指出,大饑荒是一場大屠殺。她自己的家庭在大饑荒中有五人餓死。2011年至2019年,這位定居美國的作者到中國一些地方采訪調查。

依娃說:“最初的著重點在我母親的故鄉甘肅省秦安縣、通渭縣一帶。最後的兩年又去了河南省的信陽地區采訪當年的“信陽事件”,先後走訪了近二十個縣,500位左右幸存者,整理出有上百萬字的口述材料。對這樣一個餓死3600萬農民的巨大災難,目前所有的研究是非常不“匹配”的,就是留下的第一手資料太少。甘肅省通渭縣當時據官方承認是餓死了三分之一人口,稱’通渭問題’。我在村裏采訪的時候幾乎每家都餓死好幾個人,不是父母就是未成年的孩子。一個叫苟應福的老人一家餓死了十六口,父母哥哥嫂子侄子侄女,我都記錄下他們的姓名、性別、年齡等等。老人因為出門幹活,勉強有點吃的,雖然餓得成了凸子,但活了下來。我問:有人來統計過嗎?登記過嗎?問過嗎? 老人默默地說:死了就完了,誰管呢? ”

“人相食”曆史鐵證

依娃告訴美國之音,人吃人在通渭、信陽一些村子相當普遍,人們講述了很多細節,這些都是曆史的鐵證。

 
 

她說:“通過調查大饑荒我對毛澤東時代對農民敲骨吸髓式的壓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農民被剝奪了吃飯的權利。許多生產隊的糧食是一邊打一邊收,村子裏是翻箱倒櫃搜刮一空。婦女從地裏幹活回來,幹部會上下搜身。一位96歲的老奶奶氣憤地告訴我:‘我的鞋都用鐵棍紮著查糧食,糧食吃到生殖器裏都能搜出來。’因此,有一部分農民是被活活打死的,被逼自殺的。”

年近七旬的王平是民間研究和推動銘記中國大饑荒曆史活動的一位誌願者。他說:“當年各省市縣公安係統存有很多人相食的刑事案件檔案。湖南澧縣劉家遠案,……當地公安局保存有文字記錄,有照片,真正是鐵證如山。”

評論:顧及領袖顏麵 人禍洗成天災

大饑荒在中國官方敘事中一直被輕描淡寫,甚至回避抹殺,往往以“三年自然災害”或“三年困難時期”一筆帶過。《中國大百科全書》沒有收錄所謂“三年自然災害”或“困難時期”。中學曆史教科書隻是以“我國經濟發生了嚴重困難”泛泛提及。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榮休教授、中共黨史學者宋永毅對美國之音指出,當年劉少奇在“七千人大會”上作出結論說,大饑荒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是對毛澤東比較客氣的批評,實際上應該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禍,因為氣象資料顯示,1958年到1961年,中國沒有出現自然災害。

依娃說:“從小到大,我的父母、學校老師、電視報紙上講得都是‘三年自然災害’,直到我看到楊繼繩先生的《墓碑》才了解了這場大饑荒的真相、規模和原因。雖然我母親1961年在家裏餓死了四口人之後,由人販子把她和我的外婆舅舅領到陝西活下來,但是作為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民,她沒有大饑荒的概念,更說不出來為什麽沒有糧食。前些年國內的一位數學家出版了一本書《總要有人說出真相》,七算八算得出的結論是當年城市下放農村時戶口搞錯了,頂多有250萬人口‘營養性死亡’。這方麵的代表人物是孫經先。他們的目的就是要給大饑荒的製造者毛澤東塗脂抹粉,讓今天的年輕一代繼續愚昧地崇拜他,維護共產黨的統治。”

依娃:為無名死難者建文字紀念碑 避免悲劇重演

對於一些學者、作家和民間人士記錄並呼籲紀念毛時代發生的大饑荒的意義,58歲的依娃認為,其意義在於為那些餓死的冤魂建立文字的紀念碑,同時要以史為鑒,反對浮誇和瞎指揮,避免大饑荒曆史重演。

她說:“如楊繼繩先生所說:一個沒有記憶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我覺得這麽多年許多學者作家研究、記錄大饑荒重要的意義有兩個方麵。第一,就是最真實的、最全麵的、最細致的記錄中國廣大農民所經曆的這場大饑荒,把農民的聲音留下來,留給後代,留給曆史。給餓魂修建起一座文字的紀念碑,永遠紀念他們。第二,以史為鑒。習進平主席紀念南京大屠殺的時候不是也說永遠以曆史為明鏡嗎?不學習曆史,不反思曆史,不從以往的曆史中得出教訓,曆史將毫不客氣的、甚至驚人相似的重演。其實,作為農民子女,知道農村的瞎指揮風一直存在,一會鼓勵你種這個,一會鼓勵你種那個,有時候僅僅是為了掙種子錢,農民最後的收成怎麽樣沒有人管。還比如目前的房地產熱已經龍卷風一樣刮到農村,和大躍進時期一樣。高樓大廈林立,農民爭先恐後到縣城買房子,花去大半生積蓄。但是又需要回到農村種地養殖。我真的擔心再過二十年,誰還會種地?還有沒有地種?中國人將吃什麽?大饑荒會不會重演一次?”

 
 

依娃:毛像香火旺盛 備感悲哀絕望

《墓碑》一書作者楊繼繩在為依娃的《尋找大饑荒幸存者》一書撰寫的序言中說:“這些大饑荒親曆人的口述文字,將成為無懈可擊的曆史的鐵證”。

依娃說:“雖然我的大饑荒口述曆史書籍已經出版了近十年,但是關注的人非常有限。很多人並不感興趣。有人會說都是過去的事情,有人會說哪個國家沒有過饑荒。我這個年齡的人大多數不知道這段曆史。看到長沙、韶山毛澤東像前人山人海,香火旺盛,我是極其悲哀和絕望的。我也不期望習進平這一代中共領導人會承認這場大饑荒,承認毛澤東在和平年代導致3600萬人餓亡,承認共產黨對中國農民欠下的滔天大罪。我相信,那片土地上有一天會矗立起一座大饑荒紀念碑,有一座大饑荒紀念館。但是我感覺我活著的時候看不到了。”

民間學者:餓死3600萬 細思極恐

民間曆史學者王平對美國之音表示,大饑荒隨著1958年大躍進和大煉鋼鐵等運動爆發,延續到1962年,遇難人數至今沒有定論。

他說:“按照《墓碑》這本書的結論,有3600萬人餓死,很多人認為這個數字偏低,保守。用這個3600萬除以5年1826天,得出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19715。也就是說,在長達5年1826天的大饑荒時期,平均每天有約兩萬人死於饑餓。”

王平認為,3600萬人被活活餓死,這是一個令人細思極恐的數字,一個讓人深感痛苦的數字。

他說:“這段曆史,今天的中國人絕大多數一無所知,因為六十五年來,它一直被隱瞞,被篡改,我們的曆史教科書用六個字“三年自然災害”一筆帶過,對大饑荒的慘烈和遇難人數隻字不提。但是,這段曆史的存在像一塊巨大的堅硬無比的鋼鐵,沉重地壓在我們幸存者的心底,讓我們常常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六十五年了,這是我們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王平:新年心願——3項訴求

這位研究中國大饑荒曆史的民間人士多年來堅持每天上網為大饑荒和數千萬死難者發聲。2024年到來之際,王平表達了他的新年心願。

他說:“2023年是1958年過去65周年的紀念年。明年,很快就要來到的2024年,是1959年過去六十五周年的紀念年。借此機會,我們再次重申中國人民的三項訴求:1)建立中國大饑荒紀念碑,建議地點在河南信陽或者甘肅酒泉夾邊溝;2)確立中國大饑荒紀念日,建議定在每年的4月5日;3)解密大饑荒檔案。2024年4月5日北京時間上午10點整,我們將再次為遇難的3600萬同胞做一個36秒鍾的靜默。每一秒鍾,代表100萬個生命,100萬個曾經鮮活、曾經美麗的生命,也代表我們幸存者對他們紀念、哀思、懺悔和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