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想

My dream of this life is to bring my company to public.
帶領公司上市。
個人資料
正文

評施一公: 歸來吧 我的朋友

(2015-01-26 04:02:04) 下一個
評施一公: 歸來吧 我的朋友

我這是思考這幾個問題:
1. 施一公年薪 170萬 (網上報道-可能不準),國家給他的其它資助不止於此。不知道他的科研成果給國家和百姓帶來了什麽?除了發表文章為國爭光以外。

2. 施一公進言國家領導,開辟千人引進計劃,他自己也被納入其中,成為第一批受惠者。此計劃所花總費用多少?回報多少?作為始作俑者,是否應該負責到底,評估一下該計劃是否成功?如是,多麽成功?可以展示一下嗎?

3. 施一公宣稱:中國現在最缺的是高端人才。他本人應在其中嗎?什麽是高端人才?為什麽需要高端人才?有比較嗎? 隻有發表文章能手才算為高端人才?設計產品高手算嗎?管理能手算嗎?喬布斯算嗎?他可沒有在生命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確給無數人創造就業機會、產品讓百姓受益、為社會創造巨大財富。馬雲算高端人才嗎?他可沒有本科學位,更沒有博士頭銜。比爾蓋茨算什麽?肄業生。用施一公的算法:這些人都不是高端人才,對嗎?

安靜吧,我的朋友:少說大話,多做些對百姓對社會有益的實事。
 
以下為施一公 所寫:
 
歸來吧 我的朋友們 精選

已有 57636 次閱讀 2010-11-26 16:08 |個人分類:未分類|係統分類:海外觀察

 
——與海外朋友分享我的歸國心路
 
【序:這篇感性文章寫於今年八月初,在北戴河參加千人計劃專家休假活動,與朋友們分享經曆,暢敘未來,豪情滿懷,有感而發。時隔三月,重讀此文,感覺依舊。最近,一個意外事件在媒體和民間傳得紛紛揚揚,也牽動了很多關心我的朋友們的心,過去兩個星期不隻一次有朋友通過短信、電話、電郵的形式勸我回美國,但更多的朋友鼓勵我堅持下去。非常感謝你們的關心!你們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源泉之一。我也一次次告訴朋友:從決定回國那一天起,就從未考慮過任何退路。謹在此通過此文,與關心我的海內外朋友分享我的一點心路。】
 
我的中學和大學時光都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度過的。那個年代,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之初,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價值觀念很快更新、人人上進唯恐落後。那時的一些流行歌曲也充分反映了時代色彩、給人以希望!
 
我特別喜歡張枚同作詞、穀建芬作曲的一首歌《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唱起來激昂、豪邁、向上、催人奮進:
 
……
 
  啊,親愛的朋友們,美妙的春光屬於誰?
 
  屬於我,屬於你,屬於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再過二十年我們重相會,
 
  偉大的祖國該有多麽美!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
 
  城市鄉村處處增光輝。
 
  啊,親愛的朋友們,創造這奇跡要靠誰?
 
  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但願到那時我們再相會,
 
  舉杯讚英雄,光榮屬於誰?
 
  為祖國,為四化,流過多少汗?
 
  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
 
剛學會唱這首歌的時候,我年僅15歲,當時覺得20年是那麽的遙遠!
 
一轉眼,28年過去了!今年4月25日,清華大學99周年校慶,也是我們1985級本科生入學25周年及畢業20周年紀念。當天上午,五百多名85級的同學校友歡聚於清華大學主樓報告廳,同聲高唱這首老歌。我們唱得百感交集、心潮澎湃,有的同學熱淚盈眶。
 
正如歌詞所唱,二十年後,祖國多美好!巨大的變化隨處可見,中國在崛起,中華民族正在實現偉大複興。舉杯讚英雄,光榮屬於誰?創造這奇跡靠的是誰?我們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和許許多多海外的朋友們一樣,在我回到清華工作之前,每次回國探親或開會,總會被國內日新月異的發展所打動,總是心情激動、也常常會聯想到自己的將來。每次乘飛機離開祖國的時候,總有種說不出的惆悵,內心深處有種萌動。中國在全速發展,國內的同齡人腳踏實地的推動著她的前進;我不想隻做一個大洋彼岸的旁觀者。
 
大約十年前,我開始與母校的生物係接觸。2003年起,成為母校的講席教授組成員,定期講學、幫助人才引進。雖然做了一點工作,但因為時間有限、又不能隨叫隨到,對母校的幫助很有限。
 
2006年5月,時任清華黨委書記的陳希老師找到我,直接了當地邀請我全職回國工作。我怦然心動,這不正是我多年來夢寐以求的事情嗎?!考慮了一天之後,我鄭重回複陳希老師:我可以全職回清華。但當時我在普林斯頓的實驗室有十多個博士後,六個博士生,還有兩個實驗員。每年直接的科研經費150萬美元、總經費超過200萬美元。一下子關掉這樣一個龐大的實驗室既不負責任、也不可能。於是我開始了好事多磨的過渡期。2007年,我在清華工作了5個多月。2008年初,我開始在清華全職工作,並於當年辭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職。2009年5月,妻子賣掉了在美國的房產,帶著5歲的雙胞胎兒女舉家回到清華園與我團聚。
 
我的回國過程,看似輕描淡寫,其實經曆了許許多多的風風雨雨。我常常想大聲地對關心我的朋友們說:不容易!真的不容易!!這其中的酸甜苦辣隻有我清楚。多少次的誤解和委屈…多少次的打擊和挫折…又有多少次的喜悅和欣慰…在2008、2009兩年,每天半夜一個人騎車回家的路上,我唱得最多的一首歌是《少年壯誌不言愁》,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崢嶸歲月,何懼風流?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風霜雪雨博激流
 
曆盡苦難癡心不改
 
少年壯誌不言愁
 
金色盾牌熱血鑄就
 
危難之處顯身手 顯身手
 
為了母親的微笑
 
為了大地的豐收
 
崢嶸歲月何懼風流
 
回國過渡的過程中,想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人為什麽活著,什麽最重要?我一次次問自己,一次次說服自己:是為了內心最深處的安寧與滿足!回國前,吃的、穿的、用的、房產汽車,我都有了;學術地位、榮譽獎項,我也有了;還有一對活潑可愛的雙胞胎兒女和一個溫馨和睦的家。但我的內心總覺得缺少點什麽東西,總是悵然若失。我缺什麽?缺少的是對祖國的回報,缺少對自己求學時期信念的堅持,缺少讓我振奮的直接幫助同胞的成就感!遊子歸鄉、報效生我養我的祖國,報答血脈相連的父老鄉親!這是最自然不過、也最讓人自豪的成就感!
 
八十年代中後期,我在清華園讀書,最讓我們清華學子激勵的一句話就是“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那時,我們豪情滿懷,憧憬未來,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們鄭重相約: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任重道遠,行勝於言!
 
2001年,我和王曉東在趕赴北京開會的飛機上長談,他講了一句我永遠也忘不了的話,“一公,我們都欠中國至少15年的全職工作。”這句話平平淡淡地說出,卻讓我心情很難平靜。清華園的情景曆曆在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言仍在耳旁縈繞。是啊!我們的小家富足了,可我們的同族同胞呢?對我們寄予厚望的父老鄉親呢?!我出生在鄭州,幼年成長在駐馬店。雖然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十二年,我至今也忘不了小學常識課老師對我寄予期望的目光和對我講的一句話,“施一公,以後你可得為咱駐馬店人爭光啊”。
 
縱有萬語千言,難訴心中思念。全職回國後,我很想重回駐馬店看看昔日的恩師、同學、鄰居、朋友。但我卻總是忙,至今也還沒有顧得上。但遠在千裏之外的駐馬店,卻常有老同學給我寄來節日祝福;已有近三十年未見麵的小學朋友張國慶多次的問候也讓我從心裏感受到溫暖和厚望。在我心裏,已經無數次地告訴我遠在河南的鄉親們,“我回來了!我回來了!我會為駐馬店、為河南、為祖國爭光!” 這種濃濃的思鄉、戀鄉之情不僅激勵我奮進、也常常幫助我度過難關。
 
祖國在巨變。回國前,我是巨變的旁觀者,偶爾挽挽袖子幫幫忙。現在,我是巨變的參與者,是主人翁!
 
我想對海外的同學和朋友們說:歸來吧!趁你還年輕!雖然北京的空氣還有汙染,雖然中國的科技體製還不完美,雖然國內的文化氛圍還不夠寬容,但這裏是你的家,你的祖國,這裏有你血脈相連的父老鄉親,他們對你充滿了期望。而中國麵臨的問題和困難也正為施展你的才能提供了最好的舞台!
 
中國正在為每一個回國的海外人才想盡辦法創造各種便利條件。這些條件足以讓每一個立誌創業的人能夠大展鴻圖!
 
歸來吧,我的朋友們!
 
我夢想,20年後,我們一起唱:
 
……
 
  再過二十年我們重相會,
 
  偉大的祖國該有多麽美!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
 
  ……
 
  但願到那時我們再相會,
 
  舉杯讚英雄,光榮屬於誰?
 
  為祖國,為四化,流過多少汗?
 
  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我們可以大聲地說:無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x瀟瀟 回複 悄悄話 喜歡真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