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國總統的擔心,到在美韓人的憂鬱----
(2007-04-18 19:04:34)
下一個
昨天,出差後早早的回了家。喝著啤酒,慢慢地看了V大4年級學生槍殺32人事件的網絡報道,啤酒裏冒出了孤寂的感覺。
傲慢與偏見,存在於這個拜金世界的各個角落(俺公司裏現在實行的”成果主義”的社員評價法,就是一例)。這次槍殺事件的一開始,在報道了凶手是亞裔人後,馬上就有了凶手是中國人的虛偽報道。更有甚者,中國人中還添上了”凶手是上海人”的假設。這就是一種偏見和歧視!
移民,本身就是一種無奈。再加上經濟基礎的薄弱和文化的衝突,以及移民國對本籍人民的保護政策,除了極少數的移民融入或半融入了當地社會以外,大多數移民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都是附在當地社會的外緣或排斥在當地社會的外麵。槍殺32人V大4年級韓裔學生cho可能就是一例。
雖然,cho有其性格等的特殊性,但cho在8歲就隨父母從韓國移民到了美國,從小受到的也是美國的教育,應該是比WXC跨壇那些在30多歲才找個美籍男人嫁到美國,整天在壇裏吹噓美國,為自己成為美國而自豪的中國女人們,更是美國人吧。為何這樣的美國移民還不被稱為美國人呢?為何韓國總統和政府還要出來發表擔心呢(cho沒有入美籍?隻是Green Card的緣故?)?
TV新聞報道中,看到了許多在美國韓國人對這個事件的影響的憂鬱,說明70S的某名筆的自我中心論是行不通的。一個人在異國它鄉,代表的不僅僅是其本人,也代表他(她)來自的國家或地區。就如中國人在日本求職時,如其求職的日本公司雇傭了或雇傭過中國人,那這個中國人的優劣,在采用的過程中會有不少好壞的影響一樣(雖然你和他(她)或許根本不同)。
移民,就如一首歌裏所唱的---“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也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