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安貝兒 於 06-12-16 08:13:58
徐悲鴻(1895年—1953年),江蘇宜興屺亭橋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徐悲鴻出身貧寒,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範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複旦大學法文係半工半讀,並自修素描。1917年留學日本學習美術,不久回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年赴法國留學,1923年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遊曆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係主任、中央大學藝術係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香港、新加坡、印度舉辦義賣畫展,宣傳支援抗日。後重返中央大學藝術係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現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為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
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搏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曆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征和標誌。
徐悲鴻長期致力於美術教育工作。他發現和團結了眾多的美術界著名人士。他培養的學生中人材輩出,許多已成為著名藝術家,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中堅骨幹。他對中國美術隊伍的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
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按照徐悲鴻的願望,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餘件,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餘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餘件,全部捐獻給國家。次年,徐悲鴻故居被辟為徐悲鴻紀念館,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寫“悲鴻故居”扁額。
徐悲鴻繪畫作品----馬
哀鳴

八駿圖

奔騰

不用揚鞭自奮蹄

飛馬

個馬奔馳,形態各異(一)

個馬奔馳,形態各異(二)

個馬奔馳,形態各異(三)

個馬奔馳,形態各異(四)

個馬奔馳,形態各異(五)

六駿圖

三駿圖

雙馬

天馬行空

揚蹄

又見行空

徐悲鴻畫馬 |
|
|
|
2006年 08月 21日 14:30 深圳新聞網 |
|
劉國信 |
徐悲鴻畫馬,堪稱一絕。他很喜愛馬,最早也是以畫馬聞名的。他對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及動態,作過長期的觀察研究,經常在山鄉和有馬的地方對真馬寫生,馬的速寫稿不下千幅。所以他下筆時能作到“全馬在胸”,筆墨酣暢。他早年流落上海時,曾畫了一幅馬,寄給上海美術館,得到主持該館的嶺南派畫家高氏兄弟的讚賞,說:“雖古之韓幹,無以過也”。
1934年4月,徐悲鴻應邀到莫斯科舉辦畫展。一天,他應蘇聯文化局長之請為觀眾作一次畫馬的現場表演,他充分運用中國畫獨有的線條,水墨濃淡相宜,寥寥數筆,一匹勢不可擋的奔馬便躍然紙上。當時,在場的素有愛馬之癖的騎兵元帥布瓊尼,撥開人群走到徐悲鴻麵前,直率地說:“徐先生,就將這匹馬贈給我吧,否則我會發瘋的!”徐悲鴻被布瓊尼的幽默逗笑了,欣然點頭答應。布瓊尼高興地和徐悲鴻熱烈擁抱,並大聲稱讚道:“徐先生,你不僅是東方的一支神筆,也是屬於世界的一支神筆。你筆下的奔馬,比我所騎過的那些戰馬更加奔放、健美!”
徐悲鴻畫的馬落筆有神,奔放處不狂狷,精微處不瑣屑,盤骨強壯,氣勢磅礴,形神俱足。他以周穆王八匹名馬為題材所畫的《八駿圖》,成為這位藝術大師的不朽名作。而其最著名的則是《九方皋相馬》,現藏北京徐悲鴻紀念館。
在徐悲鴻筆下的馬,賦予了畫家自己的個性和理想。他常借畫馬抒懷,有所寓意,以寄托自己的悲哀、憂鬱、希望和歡樂。這從畫麵和畫上的題詞即可清楚地看出,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上世紀40年代初,徐悲鴻在抗日戰爭的戰火紛飛中,隻身遠走南洋,4次舉辦作品展覽,將賣畫的全部收入捐獻給失去家園的祖國難民。他在一幅馬畫上題詞:“水草尋常行處有,相期效死得長征。”表達了主張積極抗日的願望。1944年在重慶中央大學授課並籌備中央美術學院時,他把賣畫的收入多用來幫貧寒的學生、教師和文化界人士,而自己卻過著異常艱苦的生活。他在一幅側麵奔馬畫上的題詞是:“問汝健腳果何用,為覓生活競日馳”,反映著當時的現實境況。1953年,徐悲鴻在北京故居,歡快地揮動墨汁淋漓的畫筆,隻用了十幾分鍾,便畫出了一匹栩栩如生、四蹄騰空的奔馬,並題寫道:“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這充分表達了畫家對新中國誕生的神情和發自內心的真誠喜悅。

品名:九方皋相馬
作者:徐悲鴻
規格:351cm×139cm
價格:
出版物:
時間:1931年
簡介:
作品取材於九方皋相馬的故事。九方皋是相馬名士伯樂的好友,被伯樂推薦給秦穆公相馬。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尋得一匹好馬。他告訴秦穆公說這是一匹黃色的雌馬,穆公叫人牽來一看卻是黑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伯樂卻說:“九方皋見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即不重視馬的外觀而重視其內在精神和品質。秦穆公令人實驗,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作品著重刻畫了九方皋這位見識高明的長者。
徐悲鴻在畫中運用人格化的手法,描繪了那匹黑色雄馬,它看到九方皋,得遇知己而發出歡快的嘶鳴。徐悲鴻畫的馬從不戴套繩,但這匹馬卻例外。有人問徐悲鴻為什麽這樣畫?他回答:“馬也和人一樣,願為知己者用,不願為昏庸者製。”徐悲鴻留學回國後,借這幅作品抒發渴望發掘人才的美好願望。

《奴隸與獅》是徐悲鴻油畫創作成熟時期的作品。圖片來源:千龍網
徐悲鴻的油畫《奴隸與獅》26日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以5388萬港元成交,遠遠超出此前3000多萬港元的估價,創下中國油畫世界拍賣新紀錄。
據介紹,《奴隸與獅》創作於1924年,當時正值徐悲鴻油畫創作成熟時期。畫作取材於西方古代神話,表現對象是一頭受傷的雄獅和一個被蹂躪的奴隸。這幅高1.23米、寬1.53米的巨幅油畫展示了徐悲鴻刻畫人物和動物的高超技藝。

今年夏天,徐悲鴻的《愚公移山》在中國內地以3300萬元人民幣拍出,曾創下徐悲鴻作品最高拍賣價。
為紀念香港佳士得成立20周年,佳士得拍賣公司26日在港推出亞洲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拍賣會。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競投踴躍,多件拍品均以高價成交。(記者王敬中)
附。。。
論馬
來源:
兩隻黃鸝 於
06-12-15
跟牛一樣,馬是很早被訓服的動物。
屬於龍山文化的山東曆城城子崖、河南湯陰白營等新石器遺址出土過馬骨,經碳素法斷代驗證,其年代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
換句話說,中國人馴養馬的曆史至少已有4000多年了。

中國的早期典籍也大都提到了馬的馴養和使用。
譬如《周易。係辭下》載,黃帝、堯、舜“服牛乘馬,引重致遠”;
譬如《尚書。夏書。甘誓》載,“禦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 ;
譬如《左氏春秋》載,魯莊公“
十八年春,虢公、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賜玉五玨,馬三匹。”
譬如《論語》載,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譬如《戰國策。卷一》載,“弊邑固竊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壺醬瓿耳,可懷挾挈以至齊者;非效鳥集烏飛,兔興馬逝,漓然止於齊者”
譬如《國語。周語下》載,“歲之所在,則我有周之分野也,月之所在,辰馬農祥也”
所有這些文獻說明,中國古代早在夏已經開始使用馬,到了周朝,馬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了。
《詩經》三百多篇,涉及到馬的詩就有近四十篇[1],足見馬在當時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這些馬有黑色的,白色的,黃色的各種顏色,有迎親的,拉車的,乘騎的,狩獵的,傳遞信息的,征戰的各種用途。

《說文解字》說:“馬者,怒也,武也”。馬因為好勝善跑,早就被人們應用到了戰爭中。 上麵的文獻說明,中國古代早在夏朝就在戰爭中使用馬。到了戰國, 騎兵更是在戰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古代有“司馬”這樣一個官職,它就是掌管軍事的最高領袖,直接對皇帝負責,和司徒、司空並稱三公,成為黃帝之下職權相等的最高軍事行政和司法長官。在戰爭時期,大司馬的地位更是重要,往往超越於司徒和司空,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第二人。
中國的成語中,更有大量含馬的成語跟軍事和戰爭有關,譬如“金戈鐵馬”,“馬革裹屍”,“老馬識途”,“一馬當先”,“兵荒馬亂”,“兵強馬壯”,“單槍匹馬”,“厲兵秣馬”,“馬到成功”,“人仰馬翻”, “千軍萬馬”,“人困馬乏”,“戎馬倥傯”,“招兵/軍買馬”,“殺回馬槍”,“橫刀/強/戈躍馬”,“大馬金刀”,“弓馬嫻熟”, “枕戈汗馬”,“戎馬生涯”,“放馬華陽”,“馬上得天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兵藏武庫,馬入華山”,“但使龍城飛將載,不教胡馬度陰山”。
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無一不提到馬在戰爭中的重要性。譬如譬如《紅樓夢》裏的焦大先吃馬溺再吃馬糞,《西遊記》裏的小龍馬在關鍵時候讓豬八戒去請回孫悟空,《水滸傳》裏的宋江為了一匹青驄玉照獅子馬跟祝家莊開戰,譬如《三國演義》裏的關羽不為金錢所動卻為一匹赤兔馬而感謝曹操。
在其它《說唐》《說嶽》《楊家將》《呼家將》等傳統戰爭演義中,馬更是和主人公等英雄的性格命運休戚相關,為大家流傳下了不少傳奇故事。
在後來蒙古兵征服歐亞大陸的時候,蒙古馬的鐵蹄更是成為最為關鍵的戰鬥力。

當然,馬並不僅僅用在戰爭中。 馬是比較健壯英俊的動物,所以馬還被用來當作儀仗隊和擺場麵的工具。所以我們中國又有“高頭大馬”,“龍馬精神”,“怒馬鮮車”,“輕裘肥馬”,“光車駿馬”,“神龍馬壯”,“香車寶馬”,“駟馬高門”等成語來表明人的地位身份和精神氣質與眾不同。
而對於少女來說,白馬王子,青梅竹馬也成為了最值得渴望的愛人和愛情。
[1]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豈不懷歸?王事靡盬,我心傷悲。
四牡騑騑,嘽々駱馬。豈不懷歸?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於苞栩。 王事靡盬,不遑將父。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於苞杞。 王事靡盬,不遑將母。
駕彼四駱,載驟駸駸。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皇皇者華
皇皇者華,於彼原隰。駪々征夫,每懷靡及。
我馬維駒,六轡如濡。載馳載驅,周爰谘諏。
我馬維騏,六轡如絲。載馳載驅,周爰谘謀。
我馬維駱,六轡沃若。載馳載驅,周爰谘度。
我馬維駰,六轡既均。載馳載驅,周爰谘詢。
六月
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四牡騤騤,載是常服。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於出征,以匡王國。
比物四驪,閑之維則。維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於三十裏。王於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廣,其大有顒。薄伐玁狁,以奏膚公。有嚴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國。
玁狁匪茹,整居焦獲。侵鎬及方,至於涇陽。織文鳥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啟行。
戎車既安,如輊如軒。四牡既佶,既佶且閑。薄伐玁狁,至於大原。文武吉甫,萬邦為憲。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鎬,我行永久。飲禦諸友,炰鱉膾鯉。侯誰在矣?張仲孝友。
車攻
我車既攻,我馬既同。四牡龐龐,駕言徂東。
田車既好,田牡孔阜。東有甫草,駕言行狩。
之子於苗,選徒囂囂。建旐設旄,搏獸於敖。
駕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決拾既佽,弓矢既調。射夫既同,助我舉柴。
四黃既駕,兩驂不猗。不失其馳,舍矢如破。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徒禦不驚,大庖不盈。
之子於征,有聞無聲。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白駒
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縶之維之,以永今朝。 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皎皎白駒,食我場藿。縶之維之,以永今夕。 所謂伊人,於焉嘉客?
皎皎白駒,賁然來思。爾公爾侯,逸豫無期?慎爾優遊,勉爾遁思。
皎皎白駒,在彼空穀。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
駉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驪有黃,以車彭彭。思無疆,思馬斯臧。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騅有駓,有騂有騏,以車伾伾。思無期,思馬斯才。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駱,有騮有雒。以車繹繹。思無期,思馬斯作。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駰有騢,有駠有魚,以車繹繹。思無邪,思馬斯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