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 年的聖誕前夜巴伐利亞的伊麗莎白公主( Duchess Elisaberth of Bavaria )――希茜(Sisi)在慕尼黑誕生了。
1853 年 16 歲的希茜公主在失去心愛的戀人後,與她的表哥奧地利皇帝弗蘭茨( Franz Joseph, 1830-1916 )一見鍾情並即刻訂婚。盡管當時在弗蘭茨的母親索菲的撮合下,新娘應該是希茜的姐姐海倫公主( Duchess Helene of Bavaria ),弗蘭茨對希茜公主的情有獨鍾溢於言表。希茜雖然也十分愛慕弗蘭茨,但她時時在心裏想:“如果他不是個皇帝該多好!”
在希茜沒有正式踏入奧地利皇室大門之前,皇母索菲( Archduchess Sophie )對這個未來的兒媳婦還是很喜歡的,在她寫給姐妹的信中這樣提到:“你沒有看到弗蘭茨看到那個可愛小人兒的時候多麽興奮,他臉上的光彩是我從未見到過的,我很高興希茜同時符合了皇室對皇後(指門當戶對)和弗蘭茨對妻子(指情投意合)的所有要求。”
然而嚴格刻板的宮廷禮儀在婚禮的前一天就造成了婆媳之間不和的第一次嫌隙。 1854 年 4 月,希茜揮淚告別了她深愛的故鄉和兄弟姐妹,牽著弗蘭茨的手走進了維也納宮廷,這時候作為尊貴的皇後,除了丈夫婆婆等極少數皇室成員可以親吻她的額頭和與她擁抱,任何人都至多隻能對她行吻手禮。這時候身在異鄉陌生環境中的希茜在歡慶的人群中看到兩個自己熟悉的表姐妹,便歡快地和她們打招呼。她的這一“失儀”舉動遭到了索菲的嚴厲批評。
此後,希茜便過上了沒有自由沒有樂趣的宮廷生活。希茜自幼崇尚簡單和自由,她熱愛自然,喜歡動物,喜歡打獵,也愛文學愛藝術。而弗蘭茨是個非常勤勉的皇帝,他平淡、實際,幾乎沒有什麽個人愛好。加上索菲以皇後太年輕不懂宮廷禮儀為由時時對希茜進行監控。不滿 17 歲年輕的希茜的婚後生活如同籠中的鳥兒。她每天要學習母語德語以外的各種必要語言,要學習奧地利本國及相關國家的曆史文化,做任何事情都有索菲指派的宮女跟隨。難得與丈夫共進晚餐時也往往有婆婆“作陪”,隨時指出她餐桌上不和規矩的舉止。
弗蘭茨雖然摯愛他的希茜,但是由於他本人從小習慣了嚴格的宮廷禮儀和他母親的教誨,因此在希茜向他傾訴不滿和苦衷的時候也不能完全理解希茜痛苦的心情。
特別是一年後希茜和弗蘭茨的長女小索菲( Sophie )出生後,婆媳之間的矛盾更為激化。婆婆以希茜自己還是個孩子為由堅持要由她來撫養孫女,希茜每次探望女兒還要事先通報,而且幾乎不可能單獨和女兒在一起。希茜又在 19 歲時生下二女兒吉賽拉( Gisela ),同樣不能由自己親自撫養。接連生了兩個女兒,皇室上下都很期待一個能夠繼承皇位的男孩。希茜在她 21 歲的時候終於滿足了皇室的期盼生下皇儲魯道夫( Crown Prince Rudolf )。不幸的是她的大女兒索菲在兩歲時因高燒夭折。
接連的生育和緊張抑鬱的心情使希茜公主的身體遭到損害,肺病、貧血和厭食侵擾著她,一度幾乎危及她年輕的生命。終於她開始了經常性逃離宮廷的第一步。先是回到娘家 Possenhofen ,接著在醫生的建議下希茜到溫暖的海邊小城 Madeira 躲過維也納寒冷的冬季。隻要離開那死氣沉沉的宮廷,希茜的健康就恢複得很快。在海上航行時,所有人都暈船得厲害,隻有熱愛大海的希茜安然無恙。
此後,希茜更頻繁地在 Possenhofen 、威尼斯、布達佩斯等地居住,把一兒一女和皇帝丈夫完全拋給在維也納的索菲婆婆。在她心中親近的始終是她故鄉的兄弟姐妹們,隻有和他們在一起希茜才會感到快樂。
受風格輕鬆幽默的匈牙利史教師的影響,希茜公主對匈牙利有著莫明的好感。她最貼心的侍女艾達( Ida )就是匈牙利人,她們時常用匈牙利語交談,希茜在學習匈牙利語時進步之快讓她的婆婆感到吃驚。
在布達佩斯,希茜結識了父親在 1848 年革命中被奧地利所殺的安德拉西伯爵,他們彼此非常有好感,安德拉西經常得到希茜皇後的單獨召見。希茜不遺餘力地促成奧匈帝國的建立,並且對匈牙利王後的稱謂看得比奧地利皇後要重得多。在布達佩斯,希茜十分活躍,來自維也納的王宮貴族都不相信這是他們印象中靦腆寡言的美麗皇後。希茜和安德拉西的親近也引來緋聞,甚至說 1868 年出生的希茜的小女兒瑪利 維拉麗( Marie Valerie )是安德拉西之後。當人們發現這個女孩兒比她任何一個哥哥姐姐都長得更像父皇弗蘭茨的時候,謠言不攻自破。小瑪利幸運地得到了她希茜媽媽全部的母愛,遠在祖母身邊的吉賽拉和魯道夫都非常嫉妒她,外界稱瑪利是希茜唯一的孩子( The only child )。2006-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