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革文化的命
2006年3月7日
何必
……由於郭德鋼的這種不加修飾說話方式,以及他的相聲觀,難免與相聲界主流的聲音發生了碰撞。媒體之所以關注郭德綱,其實反映了多年來公眾對相聲衰落的關心和關注……(略。)
節目播出了“人民的相聲”。在節目播出之前,該節目記者所在組的主編問我什麽時候給我節目文稿,然後就把稿件發了過來。這也是如今難得的我能收到修改以後的稿子。
這個節目從初創時起,我就部分參與進去。這都是由於“郭德綱現象”鬧的。郭德綱火,火到了三天兩頭在電視上露麵,火到了今年的日程表安排的密不透風,火得也被電視包圍著,火到了在各式各樣的電視節目中頻繁出鏡,火到了不少雜誌都做專題並把他當作封麵人物,火到了人們從一個郭德綱就認為傳統文化要回歸了,火到了大街小巷大量崇拜者們言必及郭德綱,火來火去,火到了宣傳部門責令:禁止炒作郭德綱!
原本,該節目已經播出了一期有關相聲和郭德綱的節目,當初設計時就要把郭德綱火爆以及類似薑昆對其嗤之以鼻的內幕表現出來,並約請當今相聲界老大馬季接受采訪點評郭德綱現象。可不巧的是,馬季住院,采訪隻能拖延,而這個過程中,宣傳部門的禁令就下來了。所以,節目的大量內容都無法采用,名字也隻能用這麽個似是而非的題目來濫竽充數。
不過,節目中還是看出了郭德綱與平步青雲行將位居領導人地界的薑昆對於相聲基本屬性的截然相反的看法。
從馬季開始,歌功頌德式的相聲就大行其道,成就了對於相聲功能的穿鑿附會,原本街頭撂地攤的民間曲藝,被強化上了意識形態功能。而用相聲來進行黨政精神的傳播與解讀,也成就了這種曲藝與時俱進的沒落。
湊巧的是,同一天播出的《首都經濟報道》也有著兩條消息。其一是3月6日舉行的2006年度奧斯卡頒獎典禮已經是塵埃落定,中國導演李安製作的影片《斷背山》一舉奪得了三項大獎,讓人感到振奮。不過,最興奮的還是那些獲獎影片和奧斯卡的舉辦地——美國洛杉磯,因為這個小金人將給他們帶來不斐的進項。僅僅一個頒獎典禮就能創造巨大的財富,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據業內人士分析,奧斯卡之所以能成為一個賺錢的機器,與電影市場商業化運做密不可分,這也正是國內電影市場欠缺的東西。《看電影》雜誌策劃總監孟曉檣:“並沒有在市場全麵主流影院公映的電影,也可以作為參評的作品;有的片子是兩年前公映的片子也可以參評。”市場流通渠道不完善,即影院的匱乏,也製約著國內電影業的發展。
其二是目前,北京市委市政府已經成立了北京市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領導小組,北京市發改委將在今年研究相關支持政策,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鼓勵培養、引進文化創意人才。說到創意產業,不得不提世界上最成功的創意範例:哈裏波特在全球的風靡。它不僅僅是一部小說,一部電影,一個紀念品,而是包含以上種種甚至更多的東西,它比其它任何簡單新作品的問世能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其實,文化產品在國內也開始頻頻走出簡單的文化範疇。2005年,“超級女聲”憑借電視、網絡、移動通訊多種手段為主辦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收益。而2006年初,一部血饅頭的創意短片在互聯網上以超乎尋常的速度竄紅。創意產業涉及傳媒、演出、設計、娛樂等5大領域,包括網絡遊戲、文化服務等15個行業。目前北京的文化產業產值已突破900億元。雖然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很大發展潛力,但也存在諸多局限,比如,空間布局缺少引導性,沒有中心區域,沒有形成產業鏈,相關扶持政策不完善等,同時缺乏兩類相關人才。北京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社會處處長 梁文傑:“一類是內容創意人才,另一類就是擅長將這些創意作品產業化和市場話的經營管理和營銷人才。”
拿奧斯卡來比中國電影,也真是可敢作敢為的舉動,大概算是膽大包天了。有關陳凱歌就知識產權與“饅頭”創作者胡戈打得不亦樂乎的事件,人們越來越相信這是二者密謀好了的炒作之舉;而國內經年累月屈指可數幾個大牌導演來不來對周圍人汙言穢語甚至拳腳相加,也算是中國電影的獨特景象。一個年產值15個億的領域,在中國無論如何也算是最小的一個產業了,而嚴重的入不敷出和圈子裏汙七八糟,也算是最爛的產業。
而北京號稱文化中心,弄什麽文化創新當然順理成章。文化創意產業是什麽?就是用個人創意、技巧、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產業。包括廣告、設計、電視廣播、數碼娛樂、電影與錄象、音樂表演、軟件等行業。
現如今,附庸風雅溜須拍馬已經是時尚。沒看見新農村建設引來了一大堆鳥男狗女大賺其錢,新農村建設的概念甫一推出,各地就已經湧現出了密密麻麻的新農村,其中搜刮農民財富者不計其數,新農村建設日益成為黃宗羲定律兌現的勝地;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有關建設創新中國的聲音不絕於耳,於是,北京市當然要建設文化創意產業了。信不信?建設創新型中國又會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相聲、電影、文化創意……真是熱鬧。
韓國為什麽能夠在當下引領遠東甚至亞洲的文化潮流?就是因為韓國一改以往政權對文化嚴格限製,充分放開文化產業,鼓勵民族文化的整理、複蘇與創新。
而我們這裏是行得通的嗎?無論什麽文化藝術形式,隻要倒黴被當作是傳播工具,就必須服從官方宣傳要求,充任傳聲筒,失去了其固有的文化根基和屬性。
如果宣傳部門讓他在相聲段子裏刪除不利於安定團結改革開放的內容,他敢不做?如果讓郭德綱去哪個當官家裏的堂會,他敢不去?如果給他個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他敢不當?
中國電影在海外嶄露頭角的,幾乎沒有一個是在國內能夠公影的。也就是說,中國在意識形態方麵的控製,對文化的摧殘是顯而易見的。
辦公室同事給我發來了網上流傳的“一個老幹部的遺囑”,大概也算是對當今文化凋零的一種注解。
一個老幹部的遺囑
(略。)
以上這些都是做官的原則。現在要仔細想想,如果你真能逐條做到,你就能一帆風順,如果感覺力不從心,就馬上另外選擇職業吧。
媒體眾口一詞歡呼兩會上帶來的有目共睹而萬眾一心的前進時,我們更可以看到冰點正副主編被去職,看到文化領域裏,任何民間草根門類都被政治化地戴上意識形態的桂冠從而徹底失去賴以萌生、存在、維持和發展的根基,隨便一個官僚就能置其於死地。而隻開放不改革、隻增長不增收,隻引進不消化、隻繁榮不富裕、隻物質不精神、隻肉體不靈魂,更是當前文化的存在基礎和環境。
經曆過文化大革命的中國人,六親不認無法無天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子孫周圍對不起同胞的幾乎世間所有的傷天害理的勾當全都幹過了,又趕上去文化化後全民族的利令智昏惟利是圖敗壞沉淪酒色迷離,在文化上還有什麽不敢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