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希望

充滿希望地祝福你我.
個人資料
正文

徐誌摩與愛著他的三個女人, 張幼儀,林徽音和陸小曼 ZT

(2007-03-13 11:37:55) 下一個

當人們提及徐誌摩時, 大多數人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徐誌摩一生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張幼儀, 林徽音陸小曼. 她們與徐誌摩的愛情故事曾感動過無數人.

愛情在徐誌摩的人生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徐誌摩曾講過, " 愛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 沒有愛情, 徐誌摩根本不會成為詩人, 更不用說馳名中外, 流芳百世. 誌摩曾說過, 在他人生的前二十年裏, 詩歌與他無緣. 他之所以提筆寫詩, 是因為林徽音. 詩人在遇見林徽音後, 被林徽音的文學才華所迷住, 並迅速墜入愛河. 他用詩歌來與林徽音溝通, 向林徽音表達他的愛. 當徽音最終決定與徐誌摩的老師的兒子梁思成結婚時, 誌摩受到沉重的打擊, 他的詩歌產量也劇減.

徐誌摩的詩深受他的愛情的影響. 在熱戀中, 他的詩歌充滿喜悅和對未來的憧憬. 在失戀時, 他的詩卻充滿悲哀與對世界的失望與厭惡. 如果沒有愛情, 徐誌摩就不可能寫出入此感人肺腑的詩歌.

誌摩是幸福的. 他的一生得到三個女人的真誠的愛情. 這三個女人中, 不管是張幼儀, 林徽音或是陸小曼都深愛著徐誌摩. 林徽音雖沒有嫁給徐誌摩, 但從她後來寫給徐誌摩的詩中, 卻對誌摩表達了深沉的愛.

張幼儀 & 徐誌摩

徐誌摩高中畢業後正計劃進入大學的時候, 他父母已將他的婚姻大事定了下來. 女方張幼儀, 是張潤之之女, 是張家璈, 張君幼之幼妹. 張家璈是當時中國金融界的巨子, 張君幼是當時中國政界的顯赫人物. 許申如能攀附這門貴親, 當然是喜出望外, 而誌摩卻執直反對. 父子倆因為這件事吵了好幾次嘴皮.

當時的誌摩對張幼儀一點都不了解, 更不用說愛情. 對於視愛情如生命的誌摩,確這是怎麽也無法接受的. 誌摩的父母百般勸說無效, 隻得請來祖母. 誌摩挨不過祖母的哀求, 最終忍痛接受這門婚事. 1915年10月29日, 誌摩與幼儀結婚.

婚後兩個人沒有一絲感情, 生活沒有一點樂趣. 他們見麵時都是冷冰冰的. 婚後不久, 誌摩便收拾行李上天津讀大選. 兩人聯係甚少.

1921年, 正當誌摩與林徽音熱戀時, 張幼儀從中國來英國尋找誌摩. 當時誌摩一心愛著林徽音, 又苦於幼儀從中阻隔, 於是提出與幼儀離婚. 幼儀見誌摩並無愛她之心, 也無法忍受這種若即若離的夫婦生活, 於是答應了. 1922年3月, 誌摩與幼儀在柏林離婚. 幼儀隨後前往柏林留學. 幼儀共為誌摩生下兩個孩子, 大的那個叫作彼得.

1926年誌摩歐遊時經過柏林, 再一次見到幼儀. 此時的幼儀已是一位相當成熟的現代女性. 誌摩原本帶了件禮物來給彼得, 卻不幸的得知彼得去世的噩耗. 此時誌摩與幼儀都發覺彼此之間的友誼加深了.

誌摩死後, 幼儀撫子成人, 在經營方麵頗有成就. 幼儀於1988年逝世.

林徽音 & 徐誌摩

徐誌摩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倫敦國際聯盟協會上認識林徽音的. 林徽音當時十六歲, 在倫敦一所女子中學讀書, 正是花一般的年齡, 長得又像花一般嬌豔, 文學修養又好. 她既有中國傳統閨秀的遺顏, 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大方的風度. 她與誌摩一見鍾情, 雙雙墜入愛河.

他倆月下漫步, 花前談心, 舞會上雙雙起舞, 宴會上頻頻起杯, 綠紗窗下共研文學. 徽音被誌摩淵博的學識,風雅的談吐, 廣泛的興趣, 瀟灑的舉動, 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住. 誌摩也佩服徽音的博學多才與美貌.

張幼儀的到來使這對熱戀中的男女清醒了過來。誌摩決定於幼儀離婚,而徽音卻隨父回國,留下誌摩一個人。誌摩隨後也趕回中國找尋徽音。當誌摩最終找到徽音時,她已是誌摩老師梁啟超的媳婦。徽音在誌摩於梁思成之間猶豫了許久,最終選擇了梁思成。原因是徽音不想作別人的二奶,而思成忠厚老實,是一個可以依靠的伴侶。誌摩受到沉重的打擊,他在極度的痛苦中度過了一段時間。

誌摩雖知徽音不會再回到他身邊,卻仍苦戀著徽音,並設法接近徽音。而徽音總在他倆間保持一段距離。後來誌摩於小曼結婚後,他仍暗戀著徽音。

誌摩於徽音一直保持聯係。誌摩死的那天,徽音還在機場等候誌摩。徽音是誌摩一生中真正喜歡的女人。

誌摩死後,徽音不忘舊情,提議設立誌摩文學獎,建立誌摩圖書館和誌摩紀念館來永遠紀念這為偉大的詩人。

陸小曼 & 徐誌摩

1925年,誌摩在北京認識了京城美女陸小曼。當時陸小曼恰是誌摩的一位朋友王賡的妻子。這樁婚事是由小曼的父母主辦的。小曼與王賡的性格格格不入,倆人沒有什麽感情。王賡因事務繁忙,經常沒有時間照顧小曼,所以他常叫誌摩陪小曼去玩。

誌摩一開始隻是盡朋友之道陪伴小曼,並無非份之想。他經常與小曼研究詩詞,文學,一起遊山玩水。當時誌摩正處於失戀的痛苦中,急需要愛情的滋養。小曼的才華吸引了誌摩,他在小曼身上找到了慰籍。小曼與王賡沒有一絲感情,也需要愛情。這樣,這一對苦命鴛鴦一碰在一起便擦出了感情。

誌摩與小曼,一個是有夫之婦,一個是有婦之夫。他們的父母,朋友都極力反對倆人交往。倆人卻不顧一切阻力尋求屬於他們的愛情。

1925年,誌摩赴歐旅遊。他次趟歐遊本想拜訪著名文學家泰戈爾,卻在途中收到小曼病危的消息。他立即返回中國。原來王賡決定遷移上海,他要求小曼隨行。小曼不願意。上海那邊守衛森嚴,以後想要見到誌摩將比登天還難。她隻得裝病拖延時間。誌摩回國後,小曼禁不住父母的威脅,隻能移居上海。誌摩隨後趕到。

在上海時,在誌摩朋友的幫助下,王賡答應與小曼離婚,讓小曼重得自由。從此,小曼與誌摩的感情突飛猛進,倆人與1926年結婚。

婚後在小曼的支持下,誌摩的詩歌產量劇增,先後出版了《誌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等詩集。他倆經常在夜間共談文學。倆人過了一段幸福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長。不久小曼又恢複先前奢侈的作風。她花費無度,甚至吸食鴉片。誌摩雖是兩個大學的教授,收入不薄,仍供不應求。為此誌摩四處奔波,詩才枯竭。

1931年,誌摩在一次飛行中逝世,小曼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她決定改過自新,戒掉鴉片。她開始寫文章,翻譯外國名著。1965年4月,小曼病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林韻 回複 悄悄話 徐誌摩雖然早逝,但是象他這樣的人生精彩,沒有白活!
敢愛敢恨,即使在今天,又有幾個人敢象他那樣活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