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前夕話吃喝
(2004-12-17 08:37:33)
下一個
我們總說民以食為天,可見吃對中國人來說有多重要,也就無怪乎為什麽大家見了麵打招呼要問吃了沒有,吃在中國人的生活裏占的比重比那個民族可能都要高.感人的畫麵總是在中餐館上演.在中餐館常常可以看到幾個人一路小跑撕打著衝上櫃台搶付帳單,不了解的人也許會以為一幫人在鬥毆.等到來到櫃台,一般還會有一番更激烈的扭打,甚至男人為付帳將女人抱住的情景也不為怪.中國人端莊矜持,好友相見,分別時也很少見到樓摟抱抱的情形,要看摟抱,到餐館看到的可能性比在車站大.
孩子們對吃的向往比較外露,記得一個相聲裏說的,一個小朋友到食品櫃前左看右看,服務員過來問,小朋友,你想買什麽,小孩很禮貌地說,阿姨,我什麽都不買,隻是聞一聞味兒,你說這孩子饞得多可愛.我還聽說有兩個小孩為了別人吃點心先咬哪一口而打架的.說的是有一個小孩得了一塊點心,於是就拿到街上炫耀,這下圍了好幾個小孩來看他吃點心,小孩們張著嘴看別人吃點心,有人忍不住說,咬這,先咬這嘛,另一個趕忙說,咬那唄,先咬那,於是不吃點心的兩個孩子為了別人吃點心先咬哪裏打了一架.孩子們的可愛天真令人感動,也叫人為生活在那個年代的孩子貧困的生活而心酸.
除了孩子,最饞的可能就是男人了,梁實秋在一篇散文裏說,男人們饞,一頓酒足飯飽之後楞是會覺著這個世界美好了許多,大實話也.男人不單饞還膽大,什麽都敢吃.有一次我出差到北京,住在一個招待所,吃飯時和幾位也是出差的男士同坐一桌,但各吃各的飯,其中一位男士買了一份油炸鵪鶉,三隻小鵪鶉堆了一小盤,這位男士對自己的鵪鶉顯然很滿意,邊吃邊嘟囔,沒想到出差還能吃到鵪鶉.吃著吃著,他從鵪鶉肚子裏掏出一團東西,翻了一下說,可能是肝,然後他又陸陸續續又從鵪鶉肚裏翻出了幾樣東西,每翻出一樣東西他都要嘟囔一句,其中有一個是沙布裏包著的調料包,另他費神地研究了老半天,最後他翻出了一串小鵪鶉蛋,大大小小象葡萄一樣掛一串,他驚呼,原來是個雌鵪鶉,他抬頭看到我在拚命忍著不笑,就說,虧得我是個男士,要是女十早嚇跑了,我倒是沒被嚇跑,和桌子上的人一起忍不住大笑起來.
要數好客,那應該當數中國女人,熱情似火.讀書時我曾去過一個遠房親戚家,每次我去她家,她都要留我吃飯,下上一碗掛麵,裏麵再打上荷包蛋,用大搪瓷碗盛了端上餐桌,看著那一大碗的掛麵我就害怕,可無論如何,我就是不能說服那個親戚從碗裏撥出一些麵,麵條這個東西有點奇怪,盛到碗裏還會長,我每次都抓緊時間吃,可我吃的速度總是趕不上麵條長的速度,每次的結果都一樣,吃到最後,我吃得胃發脹,可碗裏的麵條還是冒著尖的一碗.
男女和小孩都說了,難到老人就不饞麽,老人也饞,老人們對吃的關注程度並不亞於年輕人,聽說以前有兩個老太太一起聊天,一個說,你說毛主席都吃什麽,另一個說,毛主席的抽屜裏放的肯定都是油餅.有文章寫過,三年自然災害時,毛主席一日三餐還要定量,女兒吃完了飯還用饅頭擦擦碗邊上的油水,那時候,估計毛主席的抽屜裏就是有油餅肯定也不會多.
中華文化,博大精神,飲食文化舉世無雙,節日將近,讓我們準備著大吃一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