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正文

概說徽菜

(2006-06-15 21:21:31) 下一個
        一個菜係的形成是經濟與文化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結果。安徽省名,是因為江北有安慶,江南有徽州,取兩地之首字合成"安徽"。徽州曆來人文薈萃、文風鼎盛。在以學進仕、以文垂世的指導思想下,"連科三殿撰,十裏四翰林"、"父子丞相"、"兄弟翰林"、"四代一品",都出現在徽州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徽州向有"嬌兒不嬌書,嬌書如養豬"的說法。要考官,是要走出徽州的,而徽商是行商,通過各種水道走向江浙、華北與西南以致漂洋過海。十大商幫,徽商居首。以致一批批外地人,一查三代、四代都是"祖籍徽州"。 徽州人,"十三在邑"守家園,"十七在外"闖天下。在這種形勢下,徽菜,也就作為菜係在全國出現了。

  徽菜的形成

  徽菜來自徽州,離不開徽州這個特殊的地理環境提供的客觀條件。因處於兩種氣候交接地帶,雨量較多、氣候適中,物產特別豐富。黃山植物就有1470多種,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動物,棲山而息,徽州是山區,種類就更多。山珍野味,構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獨到之處:花茹、蘑菇、平菇、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石耳與高山石耳,蕨菜、黃花菜、金針菜、水芹菜,這些過去全都是野外生、野外采。竹筍一項就有十七種,品種有異,吃法不同、切法不同、配料不同。可食野菜與各種花、莖、杆,大量入徽菜譜。就豆腐來講,有水豆腐、毛豆腐、臭豆腐、觀音豆腐、臘八豆腐以及橡子豆腐等。至於野味,徽州野生動物(不包括蟲類)有 374 種,其中獸類86種、鳥類210種、爬行類52類、兩棲類26種。野兔、野雞、黃麂、黑麂,穿山甲、娃娃魚,石雞,狸子、水獺,以致熊、豹、天馬。魚類更是豐富多樣,黃山的錦魚、魚,原就很稀少。當年還有一種可以飛上樹的翼魚,都是味道為鮮美的珍品。不少珍禽異獸,現已納入國家保護範圍,也還有不少列入食譜如喂養的野雞、野兔、家養的烏骨雞,似鴨非鴨的,都保存著濃濃的野味。

  由於徽州醫學發達,明清兩代中有七百多位中醫學家有六百多部醫著。健身強體食譜的藥膳,早就納入徽菜。如枸杞子燉烏骨雞、冰糖燉百合、紫蘇炒瘦肉、沙炒銀杏果等等。

  徽菜的製作特色

  當年的徽菜,由於紅燒是一大類,而紅燒的"紅",表現在使用醬油上。徽州的醬油是黃豆製成的,保存本色。炒菜用油是自種自榨的菜籽油,並使用大量木材作燃料:有炭火的溫燉,有柴禾的急燒,有樹塊的緩燒,是比較講究的。傳統中的重油、重色、重火功,有徽州的特殊條件。當徽菜走向全國之後,仍然保持重色:調色之功;重油:調味之功;重火功:調質之功。如老或嫩,硬或軟,結或鬆等。徽菜用火腿調味是傳統。製作火腿,在徽州也是普及型的家庭技術。美食家們十分讚賞徽州火腿。隻是人們還不了解:"金華火腿在東陽,東陽火腿在徽州"。這一帶古屬徽州或徽州邊緣,是徽商首先到達的地方。李白在金華就留下詩名:"聞說金華渡,東連五百灘。他年一攜手,搖槳入新安(即徽州)。"唐代就從金華想到徽州,一水相連,以後來往就更頻繁了。

  徽菜走出安徽

  徽商鼎盛三四百年,徽菜也在全國漫遊。作為徽廚之鄉的績溪縣,在外開飯館的有220家,其中如上海頗有"大中國"、"大中華"、"第一春"、"大富貴 "、"丹鳳樓",武漢的"大中華",南京的"別有天"、各地的"同慶樓",當年蘇州以及如山東臨清等地,一條街就有數家徽菜館。眼下的許多特級廚師,都代表當地參加全國烹調表演與比賽。實質上依然打下了徽菜烙印,繼承了徽菜傳統。像徽商有不少消失在當地一樣,徽菜反而名氣小了。實際上如同四在徽班進京形成京劇、形成國劇一樣,徽菜的不斷擴大與發展已形成一種國菜。領導人家中(包括鄧小平家中)、各國使館中,至今還是以績溪廚師、以徽菜為主,也是一個證明。

  徽菜成型後,已有數千式菜譜,已有專門書籍出版。其中,有許多色菜如"如意雞",就是兒子出門母牽心,"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行程需要,把雞加佐料油炸之後瀝油用竹筒裝好。顯然,可食時間大大延長;"金絲琥珀蜜棗":妻子守家,年年摘家中棗子送夫君,盼望"早"歸。頭次丈夫說:"棗雖大不甜。"妻用糖煮過捎上,丈夫說:"雖甜不能長存。"妻子才想起,精製了"金絲蜜棗",又甜又可長期保留。可常常記起妻子念夫盼"早"歸。蜜棗也作為甜食上了大酒席。這類飲食創新,在徽州還有許許多多。此蜜棗,明末清初傳入宣城而稱"宣城水東蜜棗"。

  徽菜白案中有"喜慶粉糕"、"壽桃米 ",特別是與日本民食傳統接近的糯米豆沙點心。還有出門常用的徽州餜,從不用油烤,易於較長時期保留又脆香可口。這些都有極濃鬱的地方特色。

  也有人說徽菜麵臨危機,這個理解是有偏頗的。現在問題是還挖掘的不夠,整理提高得不夠,宣傳得更不夠。其中比較困難的,是野味慢慢要變成家味了,已有不少實行家養了。從現代餐飲強調清素、淡雅,強調綠色食品來看,山區菜為主的徽菜,是更具備優勢的。徽州(即現在黃山市)一帶,可食並有療效的野菜也有好幾十種。由於粗纖維、木質素大量攝入,徽州人一直很少得腸胃癌的,連得重負荷的大胖子也很少有,而且徽州人都水色較好,譜也在起美容健體作用。在徽州這個特殊的地理環境中現的徽菜,隨著形勢的發展,更會顯示也他的強大生命力。歡迎諸位到黃山來看看,來品味徽菜,親自體驗下這個特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