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筆記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正文

洪晃:讀書不能有目的

(2006-06-03 21:15:29) 下一個
我現在“罷看DVD一個月”,不看電影隻看書,已經兩個星期了。

  正在“發狠地”看兩本書,一本叫做《愛爭論的印度人》,它的作者是第一個獲得諾

貝爾獎的亞洲人、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這本書和《曆史的暴動》一樣,都是對某個國家的曆史文化進行“跨文化的解讀”。阿馬蒂亞·森本人是印度人,同時他又在哈佛生活,所以他明白這種“跨文化”的含義。

  另一本叫做《曆史的暴動》,作者是一個澳大利亞人,一個精通中文的翻譯家。他在書中告訴人們,中國人的包袱實際上是自己的曆史,自己的太多的曆史。他對中國的理解角度非常不一樣,通過“曆史的暴動”和“暴動的曆史”詮釋了中國5000年的曆史和曆代君王的統治。以往外國人寫的中國都不靠譜,他們走入了一個誤區,總是從政治的角度看中國,形成很大的錯位。而這本書是從曆史、文化的角度看中國,因為作者讀過很多中文原版的書籍,他對中國的了解和理解就非常深刻。他在書中認為,中國太重視曆史,而這個曆史是“官方的曆史”,其他的曆史記錄必須和“官方的曆史”一致,這在西方是沒有的。我們對曆史通常隻是“繼承”、“發揚”,我們對曆史的“反思”卻是不夠的。

  我還看了一本“特別特別小資”的書:《卡夫卡的湯》。這本書匯集了很多名著中提到的食物,比如卡夫卡一本作品中出現的“日本醬湯”、《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書中提到的“紅酒燴雞肉”、威廉姆·錢德勒的“烤羊肉”……書裏就講這些食物是怎麽烹飪的,讓人流口水。我本來打算把這些內容放進我的雜誌裏,但是我的編輯不搭理我。

  中國作家裏麵我特別喜歡沈宏非,他的書特別幽默,而且有道理。他從來不哭著喊著、死乞白賴地把自己當文人,但是他看問題倍兒尖銳,我說他“聰明絕頂,一肚子壞水”。隻要別人有一點點遲鈍,就會被他“有道理地刻薄”。他的刻薄不是為了貶低別人,而是為了批評、提升而刻薄。

  看看現在的“暢銷書排行榜”,排在前麵的都是“Howto”類的書籍,現代人看書的目的性太強了。讀書不能有目的,學習才是有目的的。學習是為了提高技巧,而讀書是為了提高素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