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總之--

我欣賞原創作品,也羨慕它們的作者;但我更願意看轉貼的,因為它至少經過兩個人,結合了他們的經驗和感受,就象經典和名牌!
個人資料
正文

創業必須要有成功欲望

(2006-07-22 15:10:43) 下一個

“創業首先需要成功欲望,其次需要強烈的成功欲望,再次需要更強烈的成功欲望。”在日前舉行的“創·通天下”上海市大學生創業論壇上,上海財經大學創業中心主席徐遠重激情四溢地提出:“創業是你想要創業,還是你一定要創業?”

  每年加入創業大軍的大學生都不少,但由於對社會規則、對企業經營發展和業務管理實踐了解不夠,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概率也大打了折扣。因此,如何能在創業之前獲得良好的創業素質和各方麵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創’代表感性,‘業’代表理性,沒有‘創’哪有‘業’?”因入選2005年胡潤中國百富榜第二位而名聲大振的嚴介和,現在的身份是蘇商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他認為創業者應該具備激情、冒險、夢想、理想。

  畢業於複旦大學化學係的博士張雷現在已經是“複愛綠色化學技術有限公司”的老總了,他提出,“創業者最好是理想主義者,考慮的不是利益,能拿到1萬元的月薪,還是選擇一個月拿2000元去創業?能有多少人走出這一步?”

  另一位學生老板鄧榕創立了一家網絡科技公司,他坦言自己在學校時就想做一番事業,而有了團隊後這一想法更加明確了。

  論壇現場也來了不少充滿創業激情的大學生。上海財經大學的劉宇站起來向嚴介和“叫板”,他說,自己一開始創業就是為了給媽媽買一台電視,還專門跑到南京找嚴介和尋求幫助,結果卻沒找到,而正好趁這次論壇的機會當麵向嚴介和求助。這個充滿激情的小夥子當眾“發誓這輩子掙的錢一定超過嚴介和”。

  嚴介和並沒有正麵回答劉宇的求助,而是表示大學生有迷惑時,自己可以開導開導他們。

  Ahead投資基金總經理胡力任給現場的大學生潑了一盆涼水,他表示很高興會場沒有坐滿,“大學生創業可以支持,但大學生應該多一點理性,因為大學生創業有風險”。

  教師出身的嚴介和給很多高學曆的人才澆了一桶涼水,“最好用的是本科生,一氣嗬成的博士最沒用,多半什麽都不是,MBA的成功率也很低”,幾句話讓在場的研究生、MBA們坐立不安。

  嚴介和有著自己的邏輯,“非常聰明的人學習都不好,因為他們太聰明了,總在想別的事情”。他還舉出了例子,“世界富豪的前5位,4位沒讀完大學,因為他們太聰明了”。

  嚴介和說,現代企業經營沒有固定的管理模式,商學院的案例都是照搬西方,商學院的院長自己也沒有搞過經營,“商學院的人進來時都優秀,出來時都不優秀”。他表示,好的企業是最好的商學院,好的商學院未必是好的企業。

  “高學曆都是給低學曆打工,理性的人都是給感性的人打工”,從事基礎建設行業的嚴介和表示自己對有形的工程一竅不通,但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一流的管理者隻管人不管事,二流的管理者既管人又管事,三流的管理者不管人隻管事”。

  MBA畢業的鄧榕看法不同,他舉了一個例子,在火車站排隊買票,旁邊又另開了一個窗口,排在原來隊伍後麵的人會迅速轉移過去,而排在原來隊伍前麵的人則不會過去,這裏有一個機會成本的問題,因為原來在隊伍後麵的人反正在後麵,轉到新隊伍去會更靠前些,而原來在隊伍前麵的人則要考慮到成本問題,再轉移過去是不是合適,“所以中專生創業的成本低,博士生創業的成本高”。

  嚴介和表示,大學生創業的起點要低,賣青菜、蘿卜成功就行了。他鼓勵大學生到傳統行業創業,“要善敗,在自我否定中完成自我超越,沒有永久的成功,惟有永久的失敗”。

  “年輕而不氣盛,理直而不氣壯,財大而不氣粗,想壯誌淩雲,做腳踏實地。”這是嚴介和最後送給大學生創業者的話。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周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