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總之--

我欣賞原創作品,也羨慕它們的作者;但我更願意看轉貼的,因為它至少經過兩個人,結合了他們的經驗和感受,就象經典和名牌!
個人資料
正文

機會贏家汪力成--1

(2006-06-21 23:37:55) 下一個

一個依靠做雨傘和笤帚等雨具和竹器起家的小作坊,經過多年的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電能表生產商;收購飛利浦CDMA核心技術部門,成為目前國內唯一掌握了CDMA核心技術的王者;經多次洗殼後,成功控股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1家,國內上市公司3家,2004年實現102億元銷售總收入的大型企業集團。

   這是一個商業神話,而這個神話的締造者就是年僅43歲的汪力成,一個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中國第一商人的浙江人。他是如何在風險巨大的資本市場洗殼並獲得成功的呢?他的創富技巧無疑為很多創業者提供了借鑒。

  孩子的好處

  1960年的9月,汪力成出生在浙江餘杭,從小就很調皮,用汪力成自己的話來說,他從小就有點。因為在那個特殊的時代,汪力成讀小學5年有4年是在農村小學上的。父母無暇管他,特別是後來在文化大革命中當校長的母親被打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後,汪力成隻好自己管自己:7歲就開始學洗衣做飯,還學會在野外觀賞昆蟲等,和各種各樣的動物交上了朋友。

  每次放了暑假他就到處捉昆蟲捉小動物。那時候家裏蚊子很多,但沒有紗窗,隻有蚊帳。他的床一拉開後,裏麵就跟動物世界一樣,全是昆蟲。

  從蠶寶寶開始,他把蠶寶寶放在帳子上麵,弄個地方放在那裏,蚊帳裏麵就養了蜻蜓、螞蚱、蟋蟀之類的,還非常喜歡。他一直喜歡研究這些昆蟲的動作、規律以及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

  有一年夏天大概中了昆蟲的毒氣,全身都長了瘡,害得他媽媽在他身上擦這個藥水擦那個藥水。當時有人問汪力成,長大以後準備幹什麽?他說就想當個動物學家。因為有了這個夢想,以至於他上課老是走神……盡管後來動物學家沒當成,但汪力成在對動物的熱愛卻沒有減少。汪力成曾公開表示,在他退休之後,就發起成立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為動物的保護貢獻一份力量。 

  小學畢業後,由於學工”“學農學軍的熱潮到來,初中三年汪力成們的書本幾乎是全新的。但天天學工、學農,正好滿足了汪力成的欲望,同時也給他增長了不少實踐知識。

  汪力成說,孩子有的好處??從小就學會了獨立思考,還有漫無邊際的想象和很強的動手能力。

  因為,汪力成將家裏的電工活全部包了下來。至今還讓汪力成記憶猶新的是有一次帶電操作,這是第一次讓他很有成就感。他說:那時候有一個電工師傅教我,他說你把電關掉,什麽裝好,這種都不稀奇,就是有電的時候你能去接線,而且不怕觸電。因為危險,所以我印象很深。他說首先梯子應該是幹燥的,最好是竹的,竹梯子;第二個你要穿一個絕緣的球鞋;第三個你站在那裏腿啊手啊不能碰到任何其它的東西。當時想了很長時間,我該不該試。最後我想了半天,我應該試,我要嚐一嚐到底220伏的電連到身上是什麽感覺,然後我就爬上去了。那個時候修燈頭,都有電的時候,然後我就想了很長時間,最後鼓足勇氣捏上去了,一感覺,什麽感覺都沒有。我這個時候心裏覺得非常偉大,我第一次能夠拿著220伏的電線站在那裏,照樣好好的,而且能夠把它全部修好接好。我印象非常深的,所以我這個人比較喜歡去試,迎接這種挑戰性的東西。

  讀高中後,勤於動手喜歡挑戰的汪力成又著迷於電子,還設計裝置了一個電子驅蚊器。他對爸爸媽媽說,晚上不準把蚊帳放下。可結果,因為頻率沒調好一家人被蚊子咬得一塌糊塗。那時的汪力成夢想著長大當個電子工程師,為此,他做了不少的實踐

  我記得我第一次自己裝了一台電視機,我是激動了兩天。盡管這個電視機效果不好,但至少能有聲音有圖像出來。那是我自己買了很多零部件組裝起來的,最後這變成了我受人尊重的很大的資本。說汪力成電視機會裝出來,而且能看。那個時候都是電子管電視機,可我第一台裝的是晶體管的。那段時間,我所有的業餘興趣就是在修理和裝配,然後不斷地去買東西給別人裝收音機,給別人裝電視機。後來變成什麽呢,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某某人家裏,我家的電視機壞了,收音機壞了,你能不能來幫我修一下。當時感覺到這是一個最大的成就,然後我就很高興,很激動。晚飯一吃好,我就早早地拿著一個工具包,就到他家裏去了。修完以後,最多感謝我幾聲,我就感覺到很滿足了。然後我就回來了,連零部件都是我自己貼錢買的,我不可能說是買一個電阻買一個電容啊,問你去算錢。我當時在乎的是什麽呢?在乎的是別人對我的一種承認。

  為了麵子當好廠長

  在1976年,汪力成高中畢業後幸運地留城了。隨後,他到了一家絲廠當臨時工,拉了一個月磚頭,後來被單位選中當上了一名技術員,研究繅絲工藝。但汪力成對電子感興趣的程度遠遠超過了絲廠,兩年後的1978年,汪力成考入了華立的前身??餘杭儀表廠當了一名技術員。

  餘杭儀表廠,成為廠裏的技術員。位於杭州郊區餘杭鎮的餘杭儀表廠是在餘杭鎮雨傘合作社、竹器生產合作社、掃帚筆管生產合作社合並成立的餘杭鎮竹器雨具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時雨具廠主要生產竹器、雨具等一些小手工業品,是一家隻有14萬元資產和222個手工業工人的地道的作坊式小廠。

  當時做竹器、雨具等已無法養活工人,為了生產自救,雨具廠開始涉足儀器儀表行業,並於1970928日,餘杭縣電子儀表廠掛牌成立。1971年,儀表廠研製出了第一個產品??DD16型單相電能表。至1978年,餘杭鎮竹器雨具廠和餘杭縣電子儀表廠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基本完成了從手工作坊式生產到工業化生產的過渡。

  成為儀表廠技術員後的汪力成在工作實踐中深深感到,1977年恢複高考以前自己所學的東西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了。1979年,汪力成一直想去讀書,但他的這一想法兩次都沒有得到領導的批準。一次是報考的是浙江大學,第二次報考的是杭州大學,但最後廠長都沒同意。後來就有人勸他去報考電大,為什麽去報考電大,說電大是不需要脫產的,所以工作學習都可兼顧,兩不誤。

  既然能讀書,汪力成就又一次去找廠長。汪力成說:還是想去讀書,他說這次你讀什麽,我說讀廣播電視大學。廠長說,廣播電視大學?這個倒是可以。為什麽呢?他說他前段時間去看了另外一個同行??杭州儀表廠,他們的車間現在都已經電視監控,自動監控了。他說:你去讀這個東西,這個是好的,你回來以後,我們也可以幹這個,我要把車間改造成電視監控。’”就這樣,廠長簽字同意了。事後,汪力成說:如果當時我不是廣播電視大學,可能又不行了,因為他理解成我是專門去研究廣播電視了。

  成功讀上電大後的汪力成倍加珍惜這次難得的讀書機會,他早上坐公共汽車到杭州上學,中午坐車回廠裏,下午接著去上班,晚上加班完成工作。就這樣,不管寒冬酷暑,汪力成堅持了三年,學完了電子專業的大學課程。在學習期間,汪力成並不滿足於自己所學的課程。出於對經濟的好奇,他還學習經濟類的課程。沒想到就是這樣的好奇,讓他有了後來的發展機會。

  時間一晃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那時由於全國電表行業出現前所未有的供過於求,餘杭儀表廠生產的華立牌電表作為地方品牌,苦於小子無名,銷售當即下滑,產品積壓嚴重,工廠陷入半停產的狀態。我記得當時我們這個廠大概兩年時間換了五任廠長,不斷地換,越換越麻煩。與此同時,相隔不遠發展正紅火的杭州儀表廠想收購我們,我記得我第一個持反對意見。

  或許是因為反對收購,被領導認為汪力成有能力,或許是因為學過經濟,或許是廠長頻繁更換,實在沒人當了,就是想來想去好像沒有其他更合適的了,總之,在19874月的職工代表大會上,年僅27歲的汪力成被推到了廠長位置上。

  其實我根本沒有這個思想準備,而且我也不願意當這個廠長。因為那個時候企業裏還是要論資排輩的,特別是國營的,而且更重要的我還沒結婚。再說,那時根本不會想到華立今天這樣一個概念,也根本沒想到市場經濟會發展到今天,那個時候我一門心思就想當一個工程師當個技術人員。

  在那個論資排輩的年代,沒有資格而偶然當上廠長的汪力成當上廠長後自然引來了人們的議論,特別是廠裏的很多老職工就在背後說,弄這個人當廠長了,這麽年輕,嘴上無毛,辦事不牢,肯定幹不好。當這話語傳到汪力成耳朵裏時,汪力成就火了。

  我這個人很要強,一聽有人說我肯定幹不好,我倒反有一股激情上來了。說我幹不好,那我偏要幹好來給你看看,其實一開始就是為了麵子。汪力成坦言,1978年至今,我和華立再沒有分開過,一直呆在這家企業裏。但我可以說一直是在風口浪尖上顛簸,現在想來,自己能夠承受種種壓力,與從小的性不無聯係。

  汪力成日後的成功是從當廠長開始的,有人會說,汪力成能夠當上廠長是因為他運氣好。但汪力成並不這樣認為,如果當時不好學,工作不踏實,機會就不會屬於我。

  所以他給夢想創業的年輕人說,機會永遠存在,關鍵還是自己有沒有這樣的能力,有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特別是讀了電大電子專業之餘學習了經濟課程,他深深地體會到,知識是財富,是力量。想成為一個成功者,一定要培養一個好的學習方式和終身學習的習慣。同時,他告誡年輕人,做事先做人,要沉得住氣,踏踏實實做事就會有回報,因為人的可持續發展最終是靠自己的底蘊。

  抓住機會成贏家

  在還沒有領導全廠怎麽走出困境,完全憑著一股年輕人的激情與勇氣接受廠長職務後的汪力成,一上任就麵臨著更加嚴峻的困難。

  盡管當時汪力成工作近10年,但畢竟一直搞技術研究,對企業管理幾乎一無所知,怎麽管理?怎麽樣看財務報表?上任後不久單位就要召開的職工代表大會,會上廠長要作的工作報告怎麽寫?這些在汪力成的腦海中都是一片空白。

  困難對弱者而言是不可翻越的大山,但對強者而言它是通往更高處的階梯。

  麵對困難,汪力成憑著不服輸的勁,提出不懂就學。很快,他找了兩本厚厚的參考書”??《改革開放十年管理成果匯編》,將自己關在辦公室裏花了整整三天時間研究。就這樣,汪力成才對管理有了些了解,並寫出了他的第一份企業工作報告。

  在職工代表大會上,汪力成提出,隻有殺出一條血路,我們才有一線生機。與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正麵交鋒,華立取勝的概率可能是零,但華立的優勢也是其他國有企業無法比擬的??企業機製靈活,有生產的自主權……”

  盡管職工們並沒有看好汪力成,但上任後他結合企業現狀,提出了自己的應對之策。企業這麽困難,汪力成就想,是不是要在一顆樹上吊死呢?是不是隻做電表呢?如果繼續做電表,那肯定做不過大企業。於是就想到要另找一個產品來做,渡過眼前的難關。我們當時就想多元化,這成為後來華立大規模搞多元化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到底另做一個什麽產品呢?正在這時,浙江省計經委給了汪力成一個消息,當時杭州有一個金鍾洗衣機廠,該廠引進了日本鬆下的金魚雙缸洗衣機。日本人把技術給了金鍾洗衣機廠,但是很多核心零部件要源源不斷地向日本人購買。其中有一個定時器,上麵分強、中、弱,幾分鍾洗,就這麽一個定時器也要從日本進口,一個定時器12美金。因為當時國家有關部門一直在尋找機會讓一種為洗衣機配套的定時器全麵國產化,以降低國產洗衣機的成本。

  浙江省計經委的領導找到我們說,你們不是做儀表的嗎?儀表裏麵也是很精密的零部件,這個定時器好像看上去跟你們的儀表差不多,你們有沒有決心把它做出來?我們正在找米下鍋,好不容易逮到這麽一個好機會,你說能不幹嗎?當時浙省計經委還撥款給我們20萬人民幣來資助我們研發,那個時候20萬也不算是一個小數字了。更重要的是什麽呢,讓全廠職工看到了一點希望。

  有了20萬的研發資金後,汪力成立即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攻關。3個月以後,終於建成了一條定時器的生產線,並製造出了完全符合國家標準的洗衣機定時器。

  盡管一個月隻有一兩百萬銷售額,但讓大家在快要絕望的情況下看到了一線希望,我認為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當時真是一根救命稻草,不管賺多少錢,至少企業在運轉。汪力成如是說。

  從汪力成的成長經曆來看,不管是他去讀電大,到擔任廠長打了翻身仗,還是後來西進重慶,到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很多人認為汪力成是一個善於抓住機會的贏家,但我們別忘了這麽一句俗話: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在找到定時器這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同時,火線上陣的汪力成還通過大量的市場調研和分析以及根據企業的實際情形,很快提出了產品升級創優、出口創匯和技術進步等10個方麵的措施,以止住企業經營下滑並走出困境。1989年,汪力成又大膽地推出了當時還很少見的經濟承包責任製,從而激發了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戰勝了重重困難,研製出了具有較高品質的電能表產品,進一步開拓了市場。

  在練好內功的同時,汪力成還發現,那時候儀表這一行計劃經濟思想非常強,沒有銷售部門,隻是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開一次訂貨會,在會上簽合同。他就想率先建立一支營銷隊伍。有了這個想法後,汪力成很快就從車間抽調了一批年輕人出去跑業務,派出去的銷售員有的幹得不錯,有的月初拎個包出去,逛一圈回來了,過一段時間又出去。在這種情況下,汪力成又拿出資金在各個重要地區設立了辦事處。這樣,儀表廠就有了自己的營銷體係,而不隻是搞生產。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愛之昧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欣賞!
楊子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