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黃北顧

都是文人比都是文盲更有意思。但做文人不能一路凱歌,更不能是利維迎。若做至禍亂五常,就離流氓不遠了,還不如文盲好。
正文

中國之痛(八)

(2006-09-29 05:40:29) 下一個
    2005年度中央企業財務統計年報出爐,169家中央企業2005年度共獲利6276.5億元。其中來自傳統的煤、電、油、運行業的“十二豪門”囊括了央企總利潤的78.8%。“十二豪門”財大氣粗的後麵,是央企員工令人豔羨的收入,“十二豪門”員工工資是全國平均工資水平的3到4倍。

    在行業壟斷下,誰擁有壟斷權,誰掌握了壟斷資源,誰的工資福利就高、待遇就好,這已是工資分配秩序的一個“潛規則”。這種“潛規則”,或者說“十二豪門”的財大氣粗,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得見的、都能體會到的。比如,無論在哪個城市,“豪門”單位的姑娘小夥子們,向來是介紹對象的“搶手貨”。之所以“搶手”,就是因為“好單位”的工資高、福利好。

    “十二豪門”囊括了央企總利潤的78.8%,顯現出的是市場競爭的不平等,是過程的不平等;而“十二豪門”員工工資是全國平均工資水平的3到4倍,顯現出的是結果的不平等,是收入分配秩序“有點亂”。

    更應該看到的是,現在這個結果的不平等,雖然對我國基尼係數的影響權重不大,但是在當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收入分配問題越來越成為一個“公共話題”的大背景下,公眾有理由質問:壟斷行業工資憑啥高出全國平均工資的3到4倍?

    “豪門盛宴”之所以遭遇“非議”,是因為這種“盛宴”的“埋單者”是以國家政策和行政力量為主導的,而不是企業平等參與市場競爭而形成的一種收入分配秩序。就像報道中有人提出的,壟斷企業職工收入跟利潤掛鉤,而壟斷企業的利潤有多少是“天幫忙”,又有多少是“人努力”的結果?以國家電網公司為例,11115.4億元的龐大體量,卻隻創造了143.9億元的利潤,總資產報酬率2.63%。人均利潤隻有1.1萬元/人,這種“低效率”與“高工資”、“高福利”不匹配,更是為人所詬病。

    7月18日,中國法學會在京舉行座談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溫克剛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壟斷福利”的危害可以概括為“三大危機”:轉嫁福利成本,以虧損為由通過漲價增加群眾負擔,引發社會信任危機;壟斷行業利用其壟斷地位優先服務自己,加劇社會不公;加劇國有資產流失。
   
    造成“壟斷福利” 這種現象有三個方麵的原因:一是資源配置沒有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環境和機製,所以自然就會形成所謂的壟斷或特殊部門的特殊利益。二是計劃經濟所形成的製度慣性。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在壟斷行業出現的“福利腐敗”現象,大多是在計劃經濟年代就有了。比如說鐵路職工乘火車免票,它不是新出現的問題,過去就有。但當時沒有形成行業間的巨大差別,鐵路部門和其他   部門職工還沒有在收入、福利上出現巨大的差距。進入市場經濟之後,各行業的發展包括競爭都不一樣,有些行業利用其壟斷地位,出現高福利,有些行業沒有壟斷地位,完全進入市場之後失去了原有地位,“壟斷福利”的問題就出現了。三是對壟斷行業的管理缺乏法律規範。
    “壟斷福利”最根本的危害是破壞了公平和平等精神。符合製度設計的福利、不超過法律框架的福利是合理的福利,超過法律框架的福利則是不合理的、違法的福利。“壟斷福利”也加劇了社會腐敗現象,損害了公眾利益。在經濟轉型時期,這種現象顯得比較突出,如果得不到遏製,會加劇利益衝突和矛盾,這是因為大多數老百姓不是從法製角度來看待問題,而是從基本價值判斷出發。“壟斷福利”的危害可以概括為“三大危機”:轉嫁福利成本,以虧損為由通過漲價增加群眾負擔,引發社會信任危機;壟斷行業利用其壟斷地位優先服務自己,加劇社會不公;加劇國有資產流失。 遏製“壟斷福利”最根本的方法是打破壟斷。一些壟斷行業的高福利,都是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產物。要完善市場競爭機製,就得淘汰成本過高的企業。
    政府在遏止“壟斷福利”方麵,可以通過加強審計工作對壟斷行業進行監督。審計的重點應放在經營成本上。盡管政府在壟斷企業的監督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從長遠來看,還得要完善法製,用法律的手段對這些企業進行監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