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黃北顧

都是文人比都是文盲更有意思。但做文人不能一路凱歌,更不能是利維迎。若做至禍亂五常,就離流氓不遠了,還不如文盲好。
正文

對許博淵先生國民性思考的再思考

(2006-05-25 23:46:26) 下一個
艾 琳  

    讀了許博淵先生發表在新華網的三篇有關國民性思考的文章,很有收獲,也很有感觸。許先生憂國愛民的精神值得學習,許先生思考問題的態度也令人尊敬。

    從許先生三篇文章分析的內容看,無論是如何處理好國與家的關係,還是處理好民主與法製、責任的關係,問題的焦點都集中在國民的素質問題,許先生也在文章中分析和提出了我國國民素質方麵存在的問題,有些問題還比較嚴重。

    確實,國民的素質直接關係到國家的興衰、民族的存亡、社會的進退。這一點,中國的曆史可以證明,凡是曆史上興旺的朝代,國民的素質都相對較高,反之則較低。同樣,世界的發展也可以證明,凡是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不管他的政治信仰如何,國民也都表現出較高的素質。

    那麽應該如何正確看待我國國民素質方麵存在的問題呢,怎樣才能提高國民的素質呢?

    我們承認,中國國民整體素質不高,一些公民社會公德意識不強、法製意識淡漠、判斷榮辱與是非的能力較低。普通公民如此,在有些領導幹部中也存在權謀私、貪汙腐敗、貪圖享樂的現象。但是,分析國民素質方麵存在的問題,決不能離開社會經濟環境和曆史文化背景,不能避開體製性因素和發展階段因素。我們說,無論是一般公民身上發生的素質不高問題,還是在一般人看來應該素質很高的領導幹部身上發生的問題,除了他們自身的原因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受客觀因素的影響。

    從一般公民來說,他們身上出現的社會公德意識不強、社會責任意識不強、法製意識淡薄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社會環境影響的結果。因為,就目前而言,我們在強調發展經濟、強調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確實放鬆了對公民整體素質的教育,放鬆了對公民道德觀念的培養,放鬆了對公民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放鬆了對公民法製意識的培養。很多地方,在對公民素質的培養和教育方麵,立足點都放在了對公民“經濟觀念”的培養上,對公民“利益觀念”的培養上,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隻要能夠發展經濟,隻要能夠帶來經濟效益,隻要能夠創造財富,不管采用什麽手段,不管使用什麽方式,隻要達到目的就行”的教育方式,從而直接導致這個地區公民價值觀念的扭曲,直接導致這些地區公民社會責任意識的下降。

    不良的環境使公民容易受不良習氣影響,於是出現了金錢的奴隸、個人利益的奴隸。社會公德,社會責任,法律在一些人眼中成了狗屎。更重要的是,看病難、上學難、買房難等社會現實,似乎也在證明隻有錢是萬能的,你老實,你守法,你就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你在社會就混不下去。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期待國民的整體高素質?

    從群眾反映強烈的腐敗問題來說,那些領導幹部所表現出的素質不高,除了這些領導幹部自身的問題外,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好的監督機製。管理體製不科學、考核評價機製不科學,導致有些壞人可以邊腐敗邊升官,在他們身邊那些老老實實當官的人會怎麽想?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會做出何種選擇?

    所以,看待國民素質問題,決不能脫離社會經濟環境,不能脫離社會現實,不能脫離曆史背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