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上大學之初,每當放假回家的時候,總是十分快樂。一路上想像著回到家時的情景。腳下的提包裏裝滿了用父母的錢給父母買的食品和衣物。想像著家人團聚時紅火熱鬧的氣氛場麵。也期待著與昔日同學朋友重逢聚會。想得讓自己興奮不已,以至於感覺不到長途汽車的顛簸擁擠和已經凍得有些麻木的雙腳在隱隱作痛。每次聚在一起,大家都會喝著酒,互相介紹各自分別後的經曆,回憶過去愉快有趣的事情,在共同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憧憬中加深著感情,享受著滿足和快樂。
那時我們正長大,還不懂得操心更遠一些的事情。眼前的的快樂就是最大的快樂。
那時的故鄉就是具體的家,回家就是回父母的家。回家就是回到世界的中心,是從他鄉異地返回最有人氣的地方。
時光一晃而過。人到了中年。
現代人與古代人一樣,對生死無常懷有同樣的恐懼,但時至今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係卻已不那麽刻骨銘心了。交通和通訊的發達將那種“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悲歡離合的體驗淡化了,抵消了。
同學朋友之間更是如此。何況大家都正當年。正像張曼菱說的,畢竟我們才是中年,還沒有到那“萬事皆休”的時候,對於現實還很熾烈。心正是在人生戰場上拚搏著,正是不想服輸,最不甘心的年華。大家見了麵,噓寒問暖之後,便開始打量彼此的衣著打扮,探聽別人的家庭狀況和經濟收入。最後判斷你是否比他過得富足開心。假如發現你的情況不如他,那便油然生出一種優越感,並在與你的交談中流露出來:興高采烈或是不屑輕慢。假如你比他強許多,也會出現兩種反應:親切殷勤或是冷淡疏遠。
中年確實不是建立和培養感情的階段。中年人的情感交流摻雜了太多的雜質。
少見麵吧。多給情感留出一點美好的想像空間。當一切都歸於沉寂的時候,自然會有人回到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