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友童
目前,社會上五花八門的興趣班,正在紅紅火火地開展著;很多孩子在3、4歲以後,就會被家長帶著去參加興趣班。應該說,這是個好現象,說明現在的家長都很注重開發和培養孩子的興趣。但是,興趣班這件事,不隻是花錢上課那麽簡單,在如今這個浮躁而且商業化意味很濃的社會中,如果不注意,興趣班反而有可能會扼殺孩子的興趣。這不是聳人聽聞的說辭。
下麵,我們就興趣班的話題,分析一下在家長和老師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以及家長應該如何客觀冷靜地看待興趣班。在本篇文章中,我們首先分析一下家長對興趣班的三種錯誤心態。
誤區一:把自己的愛好和夢想強加給孩子
小故事1:我永遠都不想碰琴了
在晶晶小的時候,爸爸為了培養她在音樂方麵的興趣,送她去參加“小提琴”興趣班, 從那時起,晶晶每周去2次興趣班,此外每天都要練琴;上小學後,練琴是她在課外時間裏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
後來,隨著晶晶小提琴技藝的不斷提高,爸爸帶她參加各種演出,也獲得了很多榮譽,晶晶爸爸的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但是對練琴的要求也變本加厲,晶晶稍有懈怠,就會遭到父親的批評甚至打罵。
晶晶上大學以後,不再受爸爸的約束,就再也沒碰過小提琴,而且,她發誓今後再也不拉小提琴了,因為她一看到小提琴,就會回憶起過去那段痛苦的日子。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晶晶的遭遇曾經刊登在《中國教育報》(晶晶的名字為化名)。當時,晶晶對報紙記者說:“所謂的業餘愛好——小提琴,對我來說不啻於一場噩夢。因為它根本就不是我的愛好,父親把自己的愛好與夢想強加給我,奪走了我童年的歡樂,也扼殺了我對音樂的興趣。請告訴父母們,孩子不是你們的私有物,讓孩子做他自己想做的事吧。”
參加興趣班的首要前提,應該是孩子對這項活動感興趣。但是,現在有非常多的家長,很少關注孩子自身的願望和需要,而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孩子,按家長的夢想和興趣為孩子報班。這樣做,反而很可能事與願違,毀了孩子的興趣。
所以,打算帶孩子上興趣班之前,家長首先要反思一下的是:參加興趣班,是家長的興趣還是孩子的興趣?
誤區二:為了功利的目的讓孩子參加興趣學習
小故事2:
5歲的文文,是小區裏頗有名氣的孩子,別看年齡小,她已經拿下了鋼琴二級、美術一級和劍橋英語一級的證書。但是,文文的生活成天都圍繞著興趣班的考級,不僅孩子很疲憊、家長也非常忙碌和辛苦,媽媽經常為興趣學習的事情衝文文發火,這些都讓文文絲毫感受不到興趣學習的樂趣,小小的孩子每天看起來都悶悶不樂。文文媽媽說,她這麽做都是為孩子今後升學做準備的。因為現在報考的人越來越多,還有的家長給孩子跳級報考,很多孩子的壓力比她家文文還要大。
現在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就是家長為了讓孩子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不輸在起跑線、或者想讓孩子在某個方麵出人頭地,而強迫孩子參加某項興趣學習。比如讓孩子學習美術、音樂等就是為了後麵參加考級,為升學增加優勢。
少兒美術藝委會主任、美術教育專家何韻蘭曾經在一次新浪親子中心的訪談中,重點談到了一個話題:“兒童美術考級是普及美術教育還是扼殺孩子的個性?”她很痛心地說:“好多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美術館和博物館,整天就在書本和考卷裏麵跑來跑去,我們剝奪了孩子到聖殿裏去感受藝術魅力的機會,也讓他們失去了評論美術的權利,他們本可以用自己的眼光來享受和吸收這個藝術,考級根本解決不了這樣的問題。…”
如果是出於功利目的讓孩子參加興趣學習,最根本的害處是:如果孩子沒有機會自己找到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成年後就難以具備成功所需要的想象力、創造力、內在的動力。而對於真正的成功來說,內在的動力等要素,要比才華、技能本身重要得多得多!
誤區三:違反孩子發展規律的拔苗助長,以及急於求成、過於看重結果
小故事3:
嬌嬌是一個很文靜秀氣的女孩子,媽媽想改變嬌嬌過於文靜的特點,讓她潑辣起來,所以在嬌嬌4歲的時候帶她去學習遊泳。嬌嬌很怕水,在遊泳池旁邊,說什麽也不敢下水。教練把嬌嬌強行推到水裏,並告訴媽媽,小孩子都是這樣學會的。但是從那次以後,嬌嬌再也不肯去學習遊泳了,一說遊泳就撕心裂肺地大哭,而且變得更加怕水,連洗澡都不肯在浴缸裏麵洗。
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真事。就此我曾經和一位資深的兒童遊泳教練討論過兒童遊泳的年齡問題,那位年輕時曾在國家比賽中取得過好成績的遊泳教練告訴我,其實兒童最適合學習遊泳的年齡是5-6歲,那個時候,孩子的身體和理解能力等各方麵都比較強了,學起來很快。但是很多媽媽都急於讓孩子提前學會遊泳,這時,能否學會要看孩子的具體情況。象前麵嬌嬌遇到的那位教練強行把孩子推下水的做法,確實能夠讓很多孩子學會遊泳,但是也會讓一些孩子因此就再也不肯遊泳了。這取決於孩子的性格、身體協調性、體能、對水的熟悉程度等很多因素,家長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要因為急於求成,反而扼殺了孩子的興趣。
除了上麵所講述的情況,對於那些超出孩子內在發展規律、以及剝奪孩子的遊戲時間和其他愛好,一心讓孩子學習某種技能的做法,已經離興趣培養的初衷越來越遠,這不僅會大大挫傷孩子的求知欲、對興趣學習產生厭惡情緒,最重要的是,違背孩子生理、心理發展水平的學習,無法讓孩子感受到真正的自我價值感。
如果家長隻是在努力創造他們自己心目中所需要的孩子,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這樣被家長催促成長起來的兒童,往往是無法發現自我的。其結果是,由於內心對自我價值感的嚴重確實,孩子的成長過程毫無快樂可言,而當孩子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後,他也無法通過自身的努力找到幸福感和生存的目的。這不僅僅是在興趣學習上,在普遍的教育中上都存在這樣的誤區。其結果很可能讓孩子患上抑鬱症,甚至導致青春期自殺,這並不是聳人聽聞,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對於真正的成功來說,內在的動力等要素,要比才華、技能本身重要得多得多" -- 非常同意!
我自己是非常清楚地觀察到我的孩子是如何被'拔苗助長'地握殺了某方麵的興趣的, 又是如何被激發起某些方麵的探索的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