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702)
2008 (322)
奶奶感冒了,貝兒媽媽帶貝兒去外婆那裏。
爺爺下班回到家時,也沒有見到貝兒。
晚六時,貝兒進來了,看到了電腦麵前的爺爺,說是要看‘小豬!’
爺:“什麽小豬?”爺爺佯裝不知道。
貝:“有大灰狼的那個小豬。”貝兒強調了一次。
爺:“是不是那個‘孤獨的小豬’呀?”
貝:“是!”
爺:“你再說一遍爺爺聽,不然爺爺不知道你要‘放’什麽的?”
貝:“是‘孤獨的小豬’,聽清楚了吧?”貝兒的一字一句,很搞笑。
爺爺如此做法,就是要強化她的記憶,想聽什麽,必須說出名字兒,久之,孩子會形成認真記憶的習慣了。
貝兒隻聽兩首歌,然後自已去關掉電腦,貝兒同爺爺一起外出,去健身器材那兒散散心。
武漢降溫了,天氣涼爽,我想叫貝兒回家洗澡,爺爺也要休息,七時許,將貝兒交於門前的她媽,進屋來了。
......
“爺爺、爺爺,爸爸在打牌。”顯然,她是受了誰的‘指使’,進來‘告狀’了。
小兒子白天開車,休息時要帶貝兒,有時,的確是想‘放鬆’一下。
爺爺對於他們管束很嚴,有了家、有了孩子,就要以家為中心,以孩子的教育為重點,自己的‘玩嘛’,暫時‘收斂’一下,隻有節假日,才能放鬆一點點!
爺:“啊,他在哪裏打牌?”貝兒牽著爺爺朝門外走去:“在‘英素’家裏。(一個小朋友的名字兒)”貝兒學說著,爺爺也沒有立刻去那裏,給兒子一點時間,免得他很沒有麵子。
八時,奶奶進得門來:“你看看貝兒喲,你知道她對她爸爸怎麽說的嗎?她說:‘爸爸,快回家,爺爺來了’!”她爸爸一聽,立刻就回家了...
那還不是你們‘暗示’的結果,不然,她不會‘拿’爺爺來‘嚇’她爸...
你們是不是對貝兒說了:“‘快去告訴爺爺,你爸爸打牌了?’這之類的話兒了?”如此,如此,你的表情、你們的態度,就告訴她了,使她似乎,知道爸爸‘怕’爺爺呢,才有可能使貝兒有如此‘一說’!
今天早起,看見貝兒媽媽帶貝兒出去過早,我問及此事兒。
貝媽說:“昨晚,我帶貝貝回家睡覺,都已經上床了,貝貝一定要她爸爸給她衝牛奶,如此,隻有帶她去找她爸爸,貝兒說這句話,我們沒有直接‘教’她”...
顯然,她不知道我的用意,是不是也怕我有‘責怪’之意,忙著作出解釋...
這是不是能說明一個問題呢?
這就是:幼兒在隨時觀察著大人一言一行的、一舉一動的,‘察言觀色’,是幼兒習事的基本技巧,所以育兒,一定要注意大人們的榜樣模範作用,這要比單純‘說教’,效果要好上千百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