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都認為,孩子的成長是學校的事,與家長沒有多大關係。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現在很多父母隻一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忽略了家庭教育。父母本身不懂得創意,他們的言傳身教就會影響到孩子。這一點,老師要慢慢滲透給家長,讓父母首先學會做“創意父母”。
首先,要自知。無論你是什麽樣的父母,或多或少都有弱點。例如很多父母往往在管教子女時,放棄了自己的原則。有的孩子會在第一次生病之後要求請假逃避考試,盡管父母覺得考試很重要,但因心疼孩子,就應允了。下次他還會故伎重施,這就使孩子學會用某種方法來達到目的。因此,父母要知道自己的弱點,設法去改進、充實,因為父母的自知之明是創意的基礎。
第二,是敏覺。對孩子的行為機警而關心,能夠察覺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例如發現孩子每周一都鬧肚子痛,是因為擔心抽考不及格。許多孩子所表現的特殊行為背後一定有其原因,父母應該予以了解、注意、糾正。如此,孩子的行為才能得到改善。也就是說,孩子的行為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在形成的過程中,一定會顯露一些跡象,父母如果不注意,孩子就會養成習慣,就像“快樂”也是一種習慣。
第三,是流暢。流暢的意思是說,麵對孩子的問題時,能夠思路清晰,點子源源不斷,很快想出許多與子女溝通的方法。
第四,是獨創。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因此管教孩子沒有固定的公式。父母固然要吸收多方經驗,但也要有一套適合自己孩子的獨特方式。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經常創造一些學習或活動方式,讓孩子永遠充滿新奇和喜悅。
第五,是精密。在處理孩子問題或管教子女時,務必麵麵俱到,考慮周全,對於各種因素能加以把握,使問題更加明朗,更容易解決。有創意的父母經常會與學校老師、孩子的同學、其他孩子的家長溝通,多方麵細致了解孩子的情況。
創意父母就是要給孩子提供民主、安全、和諧的家庭氣氛。環境對孩子經常具有不可言喻的影響,過嚴或縱容的環境都不好。比較理想的環境是一種支持性的環境——也就是自由、民主、和諧、安全的環境,孩子有積極的認同對象,父母能接納、有幽默感,常和孩子接觸,有同情心。
家長要允許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失敗的父母有一個共同特征:喜歡要求孩子照自己的模式做,處處幹涉,常常嘮叨。父母應該讓孩子有自己的天地,按自己的興趣去發揮。
此外,陳龍安教授還提出“隨、變、說、不、美”這五個字,作為“創意父母”教育子女的五個原則。
“隨”,就是隨時隨地隨機教育子女及充實自己。“變”,就是變化、有彈性的意思。在處理孩子問題時要有彈性,如果一種方法不可行,就趕緊變通另外一種方法;同時,要變化教育方法,根據孩子的學習反應變化學習的內容,使孩子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說”,就是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因為孩子說話的動機被大人遏製之後,很可能慢慢地不再願意表達。“不”,就是不要責備,不要馬上下定論。大量事例說明,有的孩子可能會出現為了讓父母滿意而說些謊話。“美”,就是多讚美,多鼓勵孩子。孩子會朝著大人鼓勵及讚美的方向努力。
要成為“創意父母”,陳龍安教授提出四個字:“想、懂、做、評”。這四個字表示需要進行的步驟。“想”,是要讓父母產生要做創意父母的動機;“懂”,是讓父母多學習,多吸取知識,了解成為創意父母的觀念及方法;“做”,就需要父母采取實際行動,自我改變;“評”,是指導父母在行動之後,對自己的做法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