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海鷗飛處
*******************
守護小天使
(前言: 寫了一篇帶孩子的心得,是給黃米兩人的禮物。這篇東西顯然不能覆蓋很多的方麵。因此號召眾多的媽媽們人人都來貢獻一篇。 謝謝!)
前幾天讀了"小天使之死",心痛隻餘,想寫下一些經驗教訓與大家(尤其是準爸爸媽媽/未來的爸爸媽媽們)分享。
第一次在產房抱起老大時,望著臂彎裏的新生兒,除了滿心的激動和快樂外,突然覺得肩膀上的擔子比預期的重了。我原來已經作好了各種心理準備,從喂奶、換尿布一直到對孩子的教育都有。但對於怎樣 handle 這個連頸子都軟軟的小 baby,卻一時不知道該怎麽辦。
為人父母者,尤其是有幼小的孩子的,最怕的就是孩子受傷,生病以至死亡。所擔的這個心是無法計量的。
曾聽說有 baby 在睡眠中停止呼吸的案例,於是便無數次地把手指伸到睡夢中的 baby 的鼻子前,試圖捕捉那細小而溫熱的氣流。 即使到了老二,還是會時不時這樣做。隻是次數少一些。
看著小 baby 在床上躺著,到翻身滾動,到坐起來,到爬下床,到在地上爬,再到站起來搖搖晃晃的走來走去。。。 心裏就七上八下的擔心。一會兒擔心他/她會滾到床邊,摔到地上。一會兒又擔心他/她會摔一跤,腦袋碰到什麽硬東西而受傷。。。
回頭看看來時的曆程,覺得對孩子受傷最好的防範,是能處處預先想到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而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比方說,當把孩子放在大床上時,就應該想到孩子可能會滾下床(假設一時不方便放小床)。於是便把孩子放在一個與床邊成直角的方向上去,並且遠離床邊。再在孩子的身邊堆上枕頭等軟物作為勢壘。可是還應該多想幾步--這些軟的物體會不會因為孩子的動作而塌落下來,蓋在孩子的鼻子上而造成呼吸困難?而且,如果孩子大一點的話,這些枕頭等軟物還能不能有效地擋住孩子?
實例:有時外出回到家時兒子已經睡著了。我便把他放在客廳的沙發上,在他身子外側插上幾個靠枕(一頭壓在他的身子下做成勢壘),另外在地上放上幾個靠枕(尤其是在頭的正下方)。這樣即使他掉下來,也不會受傷。最後,我在他身邊的靠枕上放上一個一觸即響的玩具,稱之為"地雷"。一但"地雷"響了,我們便可以從廚房衝出來。 幾年下來,這組"裝置"從未失效過。
另外,當孩子在爬行,走動時,注意一方麵在他們運動時,另一方麵在摔倒(幾率相當大)時,不要讓他們的頭碰到硬物(門邊、柱子,或牆邊等)。
還有一個常見的傷害發生在抱著孩子走動時,不小心把孩子的頭碰到門邊、柱子,或蹭到牆上使之受傷。預防的辦法就是一方麵把孩子抱緊些,不讓他/她的頭晃來晃去的。而另一方麵則是注意不要離門邊、柱子,或牆邊太靠近。
除了運動傷害,還會有別的傷害。例如家裏的電插座,電器,爐火,熱的東西等也都是可能的傷害源。我們家裏所有的空著的電插座都有絕緣物封閉著(很多hardware stores 都有這類兒童安全物品出售)。插頭有鬆動的,一律用強膠帶固定。同時,我們絕不讓小 baby/toddler自己進入廚房。
家具是一個可能被忽略的傷害源。有些家具,如書架,組合櫃等,是有向前傾倒傷人的可能的。兒子小時候就發生過組合櫃砸下來幾乎傷了他的頭的事故(萬幸的是沒砸中,嚇的我們出了一身冷汗)。
對於這些家具,可以一方麵在其前麵的基底墊上一些厚紙板或薄木板使家具略為向後傾斜,另一方麵在其頂上用螺絲和堅硬的帶子(hardware stores 有售)把它們固定到牆上去。
當然,不管做的多嚴密,還是會有疏漏的。隻能不斷地積累經驗,做的越來越好。
還有一點很重要:永遠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在這個問題上要有前瞻性。否則就很容易出問題--當你以為孩子不會做什麽動作的時候,孩子可能已經做了。還可能因此而受傷了。
除了父母自己和家具、器械等方麵外,最重要的就是對孩子的教育。這些教育如果從小開始,是比較容易的。但要是等孩子長到幾歲大才開始,就會難很多。但即使是那樣,還是要教。
我們女兒從小 baby的時候就被阻止自己進入廚房和洗手間。當隻有一個大人帶著她而這大人又要進廚房或洗手間做事(e.g.泡奶,洗手,etc.)時,妻子或我就會告訴她在門口等。她還真的明白我們的意思(雖然她還不會講話)。有時她會哭,但我們會很堅決的用表情,手勢和說話聲阻止她,而她就會乖乖的坐在那裏哭,但不會爬/走進去。
大一點的孩子通常很好動。這時就應該時常提醒他們注意安全。我們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兒子在學校蕩秋千時因抓癢而鬆手掉下來(這真是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所幸蕩的不高,摔的也不很重。我們便幾次三番的提醒他在蕩秋千時絕對不能鬆手。
我們從小就教導兒子在過馬路、乘電梯時要等我們(或老師)一起來。所以他會瘋跑一陣,然後在路邊或電梯邊一個急刹車,等大人來了才一起走。
還有很多方麵可以談。限於篇幅,就不一一陳述了。隻想強調一點,那就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應該不斷地教育孩子有關安全的知識,讓孩子越來越多的自我保護。
最後想討論一個重要的話題: 就是對孩子保護的"度"的問題。
愛子心切,很多家長容易過度保護孩子(我就曾經做過很多次)。而過度保護又容易使孩子太過嬌氣,自立能力太弱,還會使孩子的個性變得太過拘謹,缺乏 explore 的勇氣和能力。
意識到這個問題,妻子和我平常都會注意在保護孩子們和教導他們自我保護時,不要做得過分,不要打擊、壓抑了孩子們的個性。當然,這個"度"的掌握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對不同個性的孩子在不同的時期,這個"度"也是不同的。我們隻能"摸著石頭過河",不斷地摸索經驗。我們的原則是:一方麵鼓勵他們大膽嚐試,另一方麵保護他們並教導他們注意安全。
舉兩個例子:
一是當 baby 試著從大床上爬上爬下的時候,我們會教他"腳先下"。同時我一般不直接扶著他,而是用兩隻手在離他幾寸遠的地方築一道隨著他移動的圍欄,以防他摔倒。但不接觸的話,那 baby 就能得到更好的訓練。
第二個例子是:我小時候在樹下準備爬樹時被我媽媽發現了。於是被叫回去訓斥了一頓。我覺得那對我的成長起了壓抑的作用(到現在還記得,嗬嗬)。所以當兒子三歲時想要爬我們後院當中的一棵不大的楓樹時,我就幫助他爬上去了。我當然是先看過那棵樹,知道他不可能爬太高,便不阻攔他。讓他在爬樹的樂趣中訓練他自己。他後來四歲時,有時就能自己爬上去,再跳下來。
後記:
為人父母者,如果不是特別不管小孩的,都會有一大堆帶孩子的經驗。希望這篇東西能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大家都來提供點經驗,使後來的父母們能少走彎路。
其遠:對於那些"大"男人來說,"對孩子缺乏愛心"是一個很嚴重,很沒麵子的指控。他們當"鹽"要反彈。"上綱上線"已經是最輕的反彈了。
同樣的意思,你可以有其它更婉轉的說法。例如說:"Show me 你的愛心 by showing 你的細心"。
如果他們做好了一次,就應該給予鼓勵(asalways 曾有一文介紹這方麵的經驗 --sorry, forget the title)。 這樣他們才會有動力,有信心地多得更多,更好。
我的“思想準備”都準備上癮了。
另外,有很多時候是妻子提醒我要注意某些事項,我才開始注意,並考慮怎樣做才會有好的效果的。比如,那最後的一個關於"度"的 issue ,妻子是提醒過我好幾次了。因為我就是那個有過度保護趨勢的家長。該得讚揚的不在,反而是我搶了頭功。真不好意思。
小既: 要當狗狗(或豬豬)媽,可得先有思想準備要被訓練的嗬。;)
黃顏: 不用擔心,我相信你會是比我更細心的爸爸。艾米和你還沒有看到我粗枝大葉的時候呢(我媽說我從小就是個粗枝大葉的主。 唉,看來那些人說的不錯: 婚姻是個好學校,女人是 trainer, 而孩子則是好教具。男人是不是好學生,一方麵看你的底子,另一方麵則看那 trainer 如何了。)
ggMom: long time no see! 老二快了吧?
子蘇、ggMom、還有XiaoLily: 記住每人一篇呐。 快寫寫你們的經驗,大家交流交流。
補充:
關於"放地雷"的那個裝置: 那是兒子兩歲多到五歲時用的。那時兒子太大,有圍欄的小床睡不下了,就給收起來了。他在 daycare 裏是有名的"sand boy",每天回到家身上到處都是沙子。 如果他睡著了,就不想把渾身髒兮兮的他放在床上。沙發比地毯舒服又容易清潔,所以就把他放沙發上了。因此要用那個裝置。
那"地雷"一共響過兩次: 第一次是被睡夢中的兒子碰掉到地上。由此驗證了其功效。 第二次,當我衝出廚房時,看到兒子正坐在那兒,手裏握著"地雷"在玩,還衝我直笑。。。
小孩小的時候,是大人防著,大了就是要慢慢教,教不聽的,
隻要不是有永久的傷害,讓他去犯次錯,受了傷,下次他就不會在做了。
不過海鷗這篇文章千萬不能讓艾米看見,不然她肯定移情別戀了:)
她的口頭禪:"還沒見過比你細心的男人,看見了肯定丟了你去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