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情人節在我出國前好像是聽說過。在八十年代末,“情人”是個說不出口的名詞,應該是貶義的,和二十年後的今天對這個詞的看法是無法比擬的。
剛來美國時,看到這個紅彤彤的,很斑斕的節日,覺得美國人真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居然那麽竭力鼓勵“情人”。
收到第一塊巧克力時嚇一跳,想來這送巧克力的不該對我想入非非呀,後來才發現哦,這人是大眾情人,因為每個女生他都送了心型巧克力。後來上班時遇到一位男士還要過分,居然給辦公室的女士每人一朵玫瑰,沒想到每個女生包括我在內都喜上眉梢,滿墮落的感覺。
真正覺得這個節日的名字有問題是孩子去上學了。過完情人節,5歲的兒子從學校裏帶回了一堆情人節卡片,每張卡片上都是心啊,愛啊,丘比特啊,哇,整個地看了頭暈目眩,然後是各種粉色的,紅色的糖果。我拿起卡片,問兒子,誰是艾米麗?誰是心迪?誰是瑪麗?兒子的回答很簡單,每一個都是:“我的朋友。”看到後來,還有不少男孩子的名字,卡片上也是超人這一類的英雄人物,這是誰啊?兒子拿起一一看,說是,湯姆,喬治,米納。。。然後兒子有點鬱悶地說,我沒有給我的朋友準備卡片和糖果,但是捧著糖又興高采烈的說,我拿到很多糖。從此以後,每個情人節前幾星期,我就會帶兒子去買情人節的兒童卡片,一包往往有十二張,知道他們的“情人”眾多。一般買上兩袋就夠了,再買上一些巧克力。小學生的情人節簡直是一個大節日,早早的,老師給了孩子們一個單子,上麵列出了全班同學加上各個老師的名字。我對情人節的一種糖粉製成的心型糖深惡痛絕,絕對不讓孩子吃的,總覺得這不是食品,但這卻是這個節日的傳統食品。這種心型的糖指甲蓋大小,有各種顏色,粉的,淡綠的,天藍的,黃色的,橘色的,雪青色的,看著挺可愛的,上麵寫著紅色的字樣,什麽“我愛你!”,“你是我的情人!”。。。仔細一看都挺肉麻的,不過在孩子們的手裏,又變得可愛而純潔得不得了,隻是我還是沒讓我孩子吃。總之呢,我一直認為,這個情人節的叫法有點詞不達意,或者說是過分。應該叫什麽呢?我覺得應該叫做“愛心節”。因為這裏的人們,看到同事,父母,普通朋友也都會說:“情人節快樂!”孩子們有什麽情人呢?但是,他們確實有他們所愛的人,包括爸爸媽媽,小朋友和老師。孩子們有時候也會偏心眼,我兒子對最喜歡的女孩子要給最大的卡片,上麵寫上名字後,旁邊還要畫上大大的心,裏麵寫上自己的名字。不過這種老師帶著孩子集體過愛心節方式直到孩子們四,五年級,進了初中後就不再有了。初中時,男孩子和女孩子是來往最少的一個階段。到了高中,又變了,有的是有男女朋友的,有的是幾個女生幾個男生的小團體。真正有男女朋友的,這個節日自然不敢輕待。
由於在我們小時候這個節日是不存在的,而且從來也不喜歡這個節日的叫法,所以一直非常輕視這個節日。另外,不喜歡過這個節日的原因還有以下幾點:那天吃飯難,任何餐館都要定位,除非吃中餐。你要是不信邪走進一家餐館,被告知沒戲以外,最好的結果是告訴你10點半以後有希望。另外呢,花好貴,訂花送花一般在75-100美金。我老公做過一次冤大頭,我告訴他以後不要做傻事,75美元可以吃點活海鮮。實在要買花,找個其它日子,給我一個驚喜,可以多幾次機會。實在要在情人節買花,去超市買就是了,花個20美金就成了,還說不定,高速公路邊上的小販處還要便宜。總之,花開花落,玫瑰花期太短,我是實惠之人。吃在嘴裏的,我心裏比較舒服。
今年的情人節,正好是周末,兒子去同學的派隊,我給兒子去超市買要帶去同學家的辣雞翅,隨手買了一束玫瑰回家,怕兒子萬一去女同學家要帶花。但是,一問兒子,兒子說不用,隻要吃的,不要花,看來和我一樣實惠。於是把花獻給了老公。。。嗬嗬嗬,情人節快樂。
晚飯,和老公一起做了幾樣愛吃的菜,喝點紅酒,在玫瑰花下,還蠻有節日的氣氛。吃晚飯後,想不出幹嘛,決定去看場電影,到了電影院有點傻眼了,買票的大廳裏站滿了人,派隊一直排到兩道門外。既來之,則安之。等啊等,半個小時後,總算等到了,發現牌子上的我們想看的電影已經“售完”,好不傷心,排也排到了,哪有回去的道理。於是我們趕緊買其它電影的票,老公咕囔道:“沒想到排到了,電影票還賣完了。”那個工作人員解釋道:“那個電影票還有,隻是電影已經開始了。”噢,我們馬上表示還是買我們的第一選擇。應該有廣告,可能還能趕上。等我們衝進電影場子,正戲剛好開始。所以,情人節,還是在家呆呆吧,不必去湊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