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樓

Ci Git Romain, Dieu Ait Son Ame.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上帝的魚缸(二)神需要我們的幫助

(2007-07-23 19:22:10) 下一個

二、神需要我們的幫助

信神的人大多相信,神是萬能的,可惜這完全是一廂情願。神一定具有比我們高出 N倍的智慧和力量,能做很多我們不可能做到的事,但卻也有很多力不從心的時候。

還是來看看我的魚缸吧。為了讓我的小家夥們過得快樂,我給他們創造了盡可能完備的物質條件。我在缸底鋪了細沙,買了很多活石搭成有著大大小小洞穴的岩礁,讓魚缸居民們可以攀爬、棲身、玩耍。我為小醜魚買了隻大海葵讓它們住,又為黃三角倒吊 Goldie種了它愛吃的水草。我用各色珊瑚妝點這個美麗的世界,也讓淘氣、愛炫的海膽有花戴。我製造海浪,用不同的燈光模擬日光和月光,這些燈光不僅可以照明,還可以向魚缸中的生物輸送營養(很多海洋生物需要從特定光譜的光線中汲取營養)……

如果我知道我的寶貝們有需要,我可以創造很多神跡來滿足它們的願望。比如海螺不小心從岩礁上摔下,躺在地上翻不過身來,我看到了就會馬上幫它翻過來。小蘑菇被海膽從石頭上拔下戴在頭上,之後又被遺棄在得不到光照的角落,我發現了會把它撈出來種到采光充足的崖壁上。 Blobby生病了,我把它放到單獨的檢疫缸裏,每天給它換水喂藥,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才幫它治好,期間的治療花費比重新買一條小醜魚的成本高出許多。除了這些,我還能輕而易舉地改變晝夜的長短,調整水流的方向;如果我的魚缸裏也有愚公,我一定還會幫它還完成移山的壯舉……

然而我不能確保給我的寵物們它們想要的幸福。是的,我可以毀掉整個魚缸,剝奪其中所有的生命,但卻不能確保它們不生病、不挨餓、不爭鬥、不失戀 ……可見剝奪比給予要容易得多。說實話,自從養魚之後,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上帝的不易,對它寬容了許多。上帝愛我們,因為他需要我們。這說明他本身不是圓滿幸福的,也許在他的世界裏就像我一樣平凡,養著一缸小家夥作為消遣。所以如果真的是神創造了這個世界的話,那人類存在的意義就是做神的寵物。所以呢,雖然表麵上看來是神常常救助人,其實是我們在幫助神。

通過人和寵物之間的關係來探討一下神和人之間的關係是非常有意思的。我比我養的魚更智慧、更強大,這是勿庸置疑的。但我們真正能夠施加給彼此的影響力卻很難講誰的更強些。

從給予的角度看,我和魚的需求都是既有物質上的,又有心靈上的。我能滿足魚的物質需求,卻很難影響它們的心靈。因為快樂不快樂是心靈的感受,我即使滿足了魚不斷提出的物質需求也無法給它們快樂,那我遷就它們的貪念又有什麽意義呢?反過來,魚僅憑存在就能給我帶來心靈的享受,它們對我的影響力比我能給它們的好像更大呢。

從剝奪的角度看也是如此。雖然我有能力剝奪魚的一切,但因為我的快樂建立在它們的存在之上,剝奪它們就是剝奪我自己,所以我其實可能實施的剝奪行為很有限。魚從理論上講不能剝奪我的什麽,但它們可以通過自我剝奪來拿走我的快樂。我的缸裏原先有三條紅衫魚 PJ Cardinal,後來其中一條趁我不在跳缸自殺了,讓我難過了好一陣。

這讓我理解了為什麽神很急切地要給我們洗腦,讓我們把精神寄托在對他的信仰上。如果可能,我也會對我的魚缸居民們宣講“你們都是我的子民,是我帶到這個世界裏來的,有什麽需要和我說,我會罩著你們的,別自己悶頭做傻事!”我也想過,如果有魚問我“我為什麽在這裏?”我該怎麽回答呢?“因為我喜歡你,我需要你”?那如果它說“可是我不喜歡你,我不需要你,請讓我離開!”怎麽辦?唉,想想都沒麵子。

為了避免這種尷尬,我是不會直接麵對我的子民們滴。如果要我選擇,我也會像上帝一樣,在魚們中間選擇一個代言人,比如 Blobby,去替我宣講。選擇的標準一要忠實,二要笨笨,三要精力旺盛。忠實嘛就是要成為我的忠實粉絲,覺得我特高大、特完美,這樣它才能向其他魚缸居民真誠地讚美我,因為沒有什麽力量比真誠更能打動心靈了;笨笨的好處是它不會來置疑我,或者問什麽刁鑽的問題讓我尷尬;精力旺盛就可以到處奔波替我宣講……樹個榜樣不容易,我當然希望它服務期長些。我猜上帝挑選代言人時,標準也差不多。

不過找代言人的方式雖然比直接和寵物們對話可行,但效果卻未必理想。 Blobby之流雖然忠誠,但缺少判斷力(因為笨笨)。如果我通過神跡給了它們權威,它們很可能濫用這種權威來迫害不信任我的其他居民,而且以我的名義!人類社會中的宗教迫害、宗教戰爭就很可以證明這一點。上帝也一定從中吸取了教訓,以後不會亂找代言人,亂用神跡了。

其實神原本要表達的意思是“如果你們需要我,我在這裏”,結果被傳達成了“誰不相信我順從我我就滅了誰”。真是越幫越亂啊!設身處地的想,真的也很同情上帝,希望他能想開些。我們的心靈隻能我們自己來照看。幸福要靠我們不斷純淨自己的心靈去獲得,誰也幫不了 ……即使是神,也不例外。信神的人如果心靈得到了快樂,也不過是把神當拐杖用了一下而已,還是他自己救的自己。願意得救的,就可以得救;關鍵全在一個願字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羅曼 回複 悄悄話 俺覺得哈,著要看神造人的目的是什麽啦

來源: 雲槎 於 07-07-29 12:20:37

如果是因為悶(比如女媧造人),那造好了有熱鬧看就行了,不用多插手被造物之間的事情

所以,中國傳說中,女媧造人後,除了補天(那是魚缸破了,如果不補,就全死光光了,還得重造,多累,補一補比較簡單),基本上不大幹涉人間的事兒(封神啊封神~~可那是小說家言,搞著玩的)

因為人類已經很好玩,她跟邊上看著玩就行啦

西方的上帝大概是個科學家,他不是悶了把人類當魚缸裏的魚,而是像科學家的白老鼠籠子,除了搞點樂子,還要搞點研究,或者說,所以,他總是在很努力地做事兒,想看看做這些實驗的結果如何

所以,上帝的神跡遠比女媧多
羅曼 回複 悄悄話 唉,我們不是神,很難揣摩神的心意。

來源: 舒眉 於 07-07-26 07:39:26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你這篇文章的立足點很有意思,但是從根本上,就象鐵麵已經說了的,神不是養寵物的主人,而是創造者,我們是很難測度他的能力和意誌的。
羅曼 回複 悄悄話 再讀羅兄“上帝的魚缸”,感兩句言~~

來源: 鐵麵人 於 07-07-25 20:07:51

上帝與眾生的關係,不僅是養者與被養者的關係,更是創造者與作品的關係。這樣一種關係就決定了後者不會隻是前者的寵物。上帝作為眾生的締造者,規定了每一個個體的形貌、本性特征、還為其製定了一生的計劃,由表及裏、由細入微、都按他規定、由他設計並製作。即便是他所賦予人的、給人帶來了原罪的所謂自由意誌,其實也不會引領世人走出他為該人所製定的計劃的大框架之外。

因此,對於這樣一位連原材料都由他製作的世界上最徹底的造物者,他在麵對自己這些熟悉得沒有一點神秘可言的作品時,試想便不大會有因神秘感、距離感而存在的單純的、不在乎的愛、和美感了。

眾生對上帝,當然是不能不敬畏的。隻是,光敬畏甚至是不夠的。還要有順從。順應天命與常態。因順從而不敏感,因不敏感而去執著心,從而做一個隻會辛苦勞動著的人。而這種糊塗中的辛苦,也不是自己所能去定義並抱怨的,因長此以往,其積累下的,能是福分。

或許那便是一種能想象得到,卻難以體會到的真實吧,嗬嗬~
花花貓貓 回複 悄悄話 我相信有上帝,相信他的能力是全能的。聖靈是可以監察人心的。魚不是你所創造的,你當然不能了解魚的想法了。你是個很有思想的媽媽。你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在思考的。我在想既然聖經是上帝的話,為什麽不讓她的選民們明白呢,為什麽她的選民們解出的經會這麽不同,以至於出現各種宗派,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等等多種紛爭。人是理解不了上帝的意誌。
wine 回複 悄悄話 你的想法很有趣,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類似的想法,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我現在覺得,人用自己的見識去揣摩神的意誌是未免自作聰明了。God is mysterious, His reasons are beyond our poor comprehension. 我現在覺得,神對我們關懷的程度,和想介入我們生活的程度,都比我們預想的要小的多。很多時候,是我們在自作多情了。
林貝卡 回複 悄悄話 羅曼,

我們家人都是天主教徒,除了我以外。

剛來美國讀書時,也遇到了許多虔誠善良的教徒,也和他們去教堂,也去查經班學習。

後來結婚了成家了有孩子了,因為Bob是天主教徒,所以孩子們都是天主教徒。我也努力過,因為孩子們也上的是天主教堂主辦的學校,我希望自己能相信上帝,我覺得人有一種信仰是很重要的。當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至少有個精神寄托。

可是到如今,我也無法相信上帝,雖然也不時的和家人去教堂。

Have a nice evening,

Rebecca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