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南巡2.0”拜祭鄧小平時提出要有“新開拓”曾一度引起外界關注。北京時間1月5日,習近平在北京向300餘中共大員講話,進一步宣示他個人對曆史觀和執政思路的脈絡,似有布局十年“新開拓”。在北京政情觀察人士眼中,習近平“新開拓”明顯是要接續毛鄧,“撇開”江胡,他要開創一個屬於自己時代的跡象開始展露。
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改革開放前後曆史不能相互否定”的說法引發外界關注。習近平說,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曆史時期絕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曆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曆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曆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曆史時期。
他強調,這是兩個相互聯係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明確提出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製度、並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作為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對改革開放之前,也就是毛澤東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肯定,這在外界看來頗為罕見。
而在他上任後以至少四度談及毛澤東,引用毛澤東的詩句、典故更是是信手拈來,顯示根紅苗正的習近平對毛澤東鍾情。這包括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的表態,參觀《複興之路》展覽,用毛澤東的詩句“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上引用毛澤東的詞句“風景這邊獨好”,以及探訪民主黨派是重提毛澤東有關興亡周期率的談話,
分析人士指出,從習近平上任之初舉起民族複興大旗,誓言實現民族複興的“中國夢”,到沿著鄧小平腳步“南巡”,再到毛澤東的影子貫穿各個政治動作之中,“太子黨”出身的習近平躊躇滿誌,顯然有意將自己的形象塑造成為繼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之後,在實現中國民族複興之路上另一個標杆性的人物。從其上任伊始參觀“複興之路”展覽一路在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時期標誌性事件展覽前駐足,並在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照片為背景發表演講就可窺知一二。
當時,中共前最高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執政時期展覽、陳列卻並未出現在習近平等駐足的鏡頭中,而是在新聞結束時一閃而過,也曾引起外界關注。
在此番麵對中共最高權力層統一思想的講話中,習近平強調,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開拓中前進的,稱鄧小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而“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
對於以他為首的中共新一代領導人,習近平提出了“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的任務,這顯然與他在循著鄧小平足跡南巡時提出要有“新開拓”一脈相承,他明確表達出要“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決心。
分析人士指出,可以看到,在塑造自己領袖形象上,習近平每一步都走的目的性都很強,也很有條理,包括首度以中共總書記亮相的吹出“清新”之風、在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會議上拋出提出“物必先腐,而後蟲生”論斷、參觀《複興之路》展覽喊出“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口號、在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紀念大會發出“依憲執政”呼聲等,習近平“不露痕跡”的在進行財富積累,以期在他此後的執政中水到渠成的“一鳴驚人”,在實現中華民族複興道路上烙上自己的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