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是以十三屆四中全會選舉江澤民同誌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為標誌開始形成的,是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精心培育下逐步形成和確立起來的。鄧小平在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形成和確立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這一代解決不了長治久安,要找第三代
廢除領導職務的終身製、實現幹部隊伍的年輕化和領導權力的順利交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一直致力於解決的一個戰略問題。
鄧小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老一代革命家,既是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又是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他“熟悉我們黨從開頭到現在的曆史,對許多重大事件的曆史過程都比較了解。”他深知1個人長期掌握黨的主要領導權力不但會受到個人生理條件對領導能力的限製,而且這種體製本身必然使這種權力脫離領袖集團的集體領導,成為不受限製的權力。為此,鄧小平經常對黨內外人士講,“我有1個觀點,如果1個黨、1個國家把希望寄托在一兩個人的威望上,並不很健康。那樣,隻要這個人一有變動,就會出現不穩定。”
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從1935年遵義會議開始產生後,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經過不懈奮鬥,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並在新中國成功地建立起社會主義製度,開辟了中國曆史的新紀元。但是,由於第一代領導集體在執政以後沒能很好地解決領導權力順利交接的問題,特別是在後期形成了領導集體年齡老化、領導人實際上的終身製等弊端,留下了很大的隱患。雖然毛澤東幾次挑選接班人,力圖為順利交接做好準備,但由於沒有體製的保障,缺乏健全的黨內民主製度和權力交接製度,導致黨內連續出現了林彪、“四人幫”兩個反黨集團,使黨的事業遭受了重大損失。
那麽,怎樣才能避免第一代領導集體由於領導者生命的自然終結而被迫結束的這種悲劇,實現領導權力的順利交接呢?早在1975年,鄧小平第二次複出時,就考慮過培養接班人的問題。他說:“1975年我就想到過這個問題,那個時候毛主席要我來主持中央工作,王洪文就跑到上海去跟人說,10年後再看。當時我跟李先念同誌談過這個事情,10年後我們這些人變成什麽樣子了?從年齡來說,我們鬥不過他們呀,在座的同誌也鬥不過他們。如果堅持‘四人幫’思想體係的人將來掌權,你們也鬥不過他們,你們能活多久啊?即使生命還在,腦袋也不管用了,這是自然規律。”可惜,鄧小平還沒有開始做這項工作,就被“四人幫”打倒了。可喜的是,兩年後,“文化大革命”結束,鄧小平不久也恢複了工作並成為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他又開始思考並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代領導集體的主體是久經考驗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但他們又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因此,選拔和培養接班人是他們的當務之急。所以,第二代領導集體建立後,鄧小平就一直在安排接班的問題。在當時,按鬥爭的經驗、按工作的成就、按政治思想水平,鄧小平曾選拔和培養了兩個接班人,這在當時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沒有解決問題,兩個人都失敗了,而且不是在經濟上出問題,都是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上的問題上栽跟頭”。麵對這種情況,鄧小平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及時否定了自己曾經看重的兩個人,並經過反複比較,最後確定江澤民為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核心。
鄧小平在選拔和培養接班人的同時,還明確提出,要讓更多的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幹部走上各級領導崗位,建立領導人退休製度。因為“自然規律是不可改變的,領導層更新也是不斷的。退休成為一種製度,領導層變更調動也就比較容易。因此,他從1980年起,就提出要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製度,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製。他明確提出:“老同誌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責任重大,而他們現在第一位的任務,是幫助黨組織正確選擇接班人。這是一個莊嚴的職責。”為此,他身體力行,帶頭建立退休製度。
鄧小平1977年複出時是73歲。按他非凡的政治智慧、豐富的治黨治國治軍經驗和在黨內的崇高威望,以及當時的曆史條件,他完全可以出任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職務,而且黨內外也都希望他當總書記、國家主席。但是,從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考慮,鄧小平都拒絕了,他沒有出任這些職務,他在1979年11月2日談到:“我自己就有這個想法,如果黨允許我今天退休,我馬上就退休。這是真話。從整個事業來看,我現在還不可能退休,我想大家也不會讚成。但是,就我個人的心情來說,確實感到這個問題太重要了。我們要向前看,我們這個事業是千秋萬代的事業啊!”1984年10月22日,他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的講話中說:“請年紀大一些的同誌騰出位子來不容易呀,但是這件事我們必須辦,這條路我們必須走。兩年前我就說過,我希望帶頭退休。”“因為位子就那麽多,還要精兵簡政,老的不騰出位子,年輕的上不了,事業怎麽能興旺發達。”於是,在1987年黨的十三大召開之前,鄧小平提出了退休的願望。黨中央反複考慮他本人和黨內外的意見,決定同意他辭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的職務;決定他留任黨和國家軍委主席的職務。在他的帶動下,一大批老幹部為了黨的事業退出了中央領導崗位,從而為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向新的中央領導集體順利過渡、為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形成創造了充分的條件。
新的中央領導機構要使人民感到麵貌一新
1989年春夏之交,我們黨經曆了血與火的考驗。由於當時黨的總書記趙紫陽犯了支持動亂和分裂黨的錯誤而被撤銷了黨內外一切職務,盡快建立第三代黨領導集體也就變得更加迫切。這年的5月31日,鄧小平在同李鵬、姚依林談話時提出,要真正建立中國共產黨曆史上第三代領導集體。6月16日,他在同中央幾位負責人談話時再次提出,我們中國共產黨現在要建立起第三代領導集體。
作為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鄧小平主持了第三代領導班子的組建。他深知,建立1個什麽樣的領導集體,既關係到中國以什麽樣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麵前,更是1個關係到中國能否長治久安的問題。這是1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為此,他提出了建立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條件和選拔第三代領導集體成員的標準。
鄧小平首先強調,“新的中央領導機構要使人民感到麵貌一新,感到是1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班子。”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要保證我國改革開放的政策長期不變,就必須建立1個堅持改革開放政策,具有改革開放形象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他說:組成具有改革開放形象的中央領導班子向人民亮相,這是最重要的。不是九分九,而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他希望新的領導班子要堅持做幾件改革開放的事情,甚至比過去更開放,證明他們是真正執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政策的。這樣人民就可以放心了。
鄧小平提出,新的中央領導集體要“胸襟開闊”、“從大局看問題”、要“放眼世界,放眼未來”。這是他對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最根本的要求”。1989年5月31日,他在同李鵬、姚依林談話時說:“毫無疑問,就從政的經驗、鬥爭的經驗來說,我們的班子有弱點,這是事實。”“進入中央最高層的每個成員,都要不再是過去的自己,不再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因為責任不同了。每個人從自身的角度,包括自己的作風等方麵,都要有變化,要自覺地變化。領導這麽1個國家不容易呀!責任不同啊!最重要的問題是要胸襟開闊。要從大局看問題,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麵。”
鄧小平特別強調,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要“取信於民”。鄧小平一直堅持把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擁護不擁護作為衡量幹部優劣的標準。在組建第三代領導集體時,他把這一點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他說:“第三代領導要取信於民,要得到人民對這個集體的信任,使人民團結在1個他們所相信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周圍。”要取得人民的信任、擁護,一方麵“我們起用人,要拋棄一切成見,尋找人民相信是堅持改革路線的人,要拋棄個人恩怨來選拔人,反對過自己的人也要用。”另一方麵,要支持反對腐敗。他說,這次(指1989年政治風波)出這樣的亂子,其中1個原因,是由於腐敗現象的滋生。在這次事件中,沒有反對改革開放口號,比較集中的口號是反對腐敗。對某些人來說,這個口號是1個陪襯,但對我們來說,要懲治腐敗。不懲治腐敗,確實有失敗的危險。新的領導人要認真抓這個問題。要清理我們自己工作中的錯誤紮紮實實做幾件事情,體現出我們是真正反對腐敗,而不是假的。他說:懲治腐敗這個關我們必須過,要兌現,要拿事實給人民看。“我們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這兩件事結合起來,對照起來,就可以使我們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獲得人心。”
鄧小平提出的建立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設想和選拔第三代領導集體成員的條件,是形成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政治基礎。正是有了這個基礎,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才順利產生並承擔起領導全黨全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曆史重任。
江澤民
確定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是全黨做出的正確選擇。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上,組成了新的中央領導機構,產生了以江澤民為總書記的新的政治局常委會,這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正式確立。
在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建立的過程中,鄧小平在總結黨的曆史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這個新的領導集體要有1個核心。早在1989年5月組建這個班子時,他就對李鵬、姚依林明確表示:“希望大家能夠很好地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很好地團結。隻要這個領導集體是團結的,堅持改革開放的,即使平平穩穩地發展幾十年,中國也會發生根本變化。關鍵在領導核心。”他表示:“新的領導班子一經建立了威信,我堅決退出,不幹擾你們的事。”
6月16日,他在同中央幾位負責人談話時,聯係我們黨的曆史,論述了維護黨的領導核心的重要性。他說: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我們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是毛主席。因為有毛主席作領導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沒有把共產黨打倒。第二代實際上我是核心。因為有這個核心,即發生了二個領導人的變動,都沒有影響我們黨的領導”。現在進入第三代的領導集體,也必須有1個核心,這個核心就是江澤民。他希望,新的常委會從開始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注意樹立和維護這個集體和這個集體中的核心,都要以高度的自覺性來理解和處理這個問題。
到這年的9月,鄧小平在目睹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所作出的成績之後,感到無比的欣慰。他決定從中央領導崗位上完全退下來。
9月4日,他在同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澤民、李鵬、喬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環等人談起他的退休問題時說:現在看來,對新的領導班子這一段活動,國際國內反映至少是很平靜的,感到穩妥,沒有什麽怪話,說明我們這個新的領導班子是能夠取得人民的信任和國際上的信任,如果再加上我們退出去,人家再看上2至3個月,或半年,我們的局麵真正是穩妥穩定的,是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中國還在繼續發展,繼續執行原有的路線方針政策。到那時,我們這些人的影響就慢慢消失了,消失了好!同一天,鄧小平致信中共中央政治局,請求批準他辭去中央軍委主席的要求。他在信中寫道:“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選出以江澤民同誌為首的領導核心,現已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經過慎重考慮,我想趁自己身體還健康的時候辭去現任職務,實現夙願。這對黨、國家和軍隊的事業是有益的。懇切希望中央批準我的請求。我也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辭去國家軍委主席的請求。”
11月9日,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根據鄧小平的請求,同意他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同時,會議根據鄧小平的提議,決定江澤民同誌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結束3天後,鄧小平與新任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一道,來到京西賓館,看望參加軍委擴大會議的同誌們,並發表講話。他說:軍委領導更換了人,我認為,確定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是全黨做出的正確選擇,他是合格的軍委主席,因為他是合格的黨的總書記。我希望大家在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在以他為主席的中央軍委領導下,我們軍隊在扞衛我們國家的獨立和主權,扞衛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事業,扞衛黨的三中全會以來製定的一係列路線方針政策,做出更大的貢獻。
1990年3月4日,七屆人大三次會議批準鄧小平辭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
退休後的鄧小平,仍然關注著我們黨的建設事業,關注著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成長。1990年12月,他在同中央幾位負責人談話時說,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這一年多的成績不可低估,並再次強調:最關緊要的是有1個團結的領導核心。這樣保持50年,60年,社會主義中國將是不可戰勝的。
鄧小平之所以一再強調要維護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道理很簡單,因為一個團結領導核心事關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他明確指出:“中國問題的關鍵在於共產黨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好的政治局常委會。隻要這個環節不發生問題,中國就穩如泰山。”“帝國主義搞和平演變,把希望寄托在我們以後的幾代人身上。江澤民同誌他們這一代可以算是第三代,還有第四代、第五代。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人在,有分量,敵對勢力知道變不了。但我們這些老人嗚呼哀哉後,誰來保險?”“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對這個問題要清醒,要注意培養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子。我們說黨的基本路線要管100年,要長治久安,就要靠這一條。真正關係到大局的是這個事。”
10多年的經驗充分證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確實不負重望。1994年,鄧小平在他生前最後一次外出視察途中曾經高興地說:我對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班子很信任,他們方向、路子正確,工作得很好,我非常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