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最近看到一些媒體報道$格力電器(SZ000651)$的庫存問題,認為格力電器大量壓貨給其經銷商,會成為其財務上的定時炸彈。甚至還有朋友認為“壓貨“實際上是$格力電器(SZ000651)$使用的一種高風險的“財務杠杆”,是其“估值低”的原因之一。
雖然我承認格力電器所謂的”壓貨“行為是一種“財務杠杆”(主要體現在格力電器對應收賬款背書的使用),但個人認為其存貨的風險其實被媒體過度誇大了。
首先,經銷商“壓貨”在空調行業裏是常見的。主要因為,空調銷售的旺季集中在6月到9月這短短三個月,而生產商的產能是全年平均的。因此需要經銷商在淡季壓貨,留到旺季大量賣出,以此來燙平空調銷售周期,提高生產企業產能利用率。甚至可以說,在理性經營的前提下,經銷商越願意幫助生產商“壓貨”,某種程度上表明生產商更能有效的在全年利用其產能,是大大的好事。
不過,壓貨也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能產生大量的滯銷存貨或者退貨,因為這兩者無論哪種情況都會給生產商的經營帶來極大的不穩定性。那在格力電器現有的銷售體係下,會產生大量滯銷存貨和退貨麽?
先說說退貨。格力電器早在1995年就廢除了年底退貨製度。為了鼓勵經銷商不退貨,格力會給予相應的獎勵。董明珠曾經對媒體表示:“格力對不退貨的獎勵,嚴格來講就是貼息,因為在銷售淡季要經銷商打款,他們就必然要到銀行貸款,而格力的獎勵額度會稍高於銀行貸款的利息”。這種製度下,格力電器基本杜絕了大量退貨的現象。在其最新的增發招股書中,甚至連“退貨”兩個字都沒有提一個字。
那大量滯銷存貨可能麽?也不太可能。實際上,渠道裏產生大量滯銷存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賒銷”。也就是渠道把這些沒付錢的產品拿來賣——當然賣不出去也不著急,因為這些貨根本就不是自己的。而在格力電器的體係中,經銷商要先付款才能拿到貨。因此如果真有存貨滯銷,虧的是經銷商而非格力電器。經銷商會那麽傻麽?
說了那麽半天,那麽媒體報道的存貨到底是怎麽產生的呢?申萬研究08年的一篇名為研究報告很好的揭示了存貨產生的原因,並畫了一張很好的圖(如下)。按照申萬的研究,高庫存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樂觀預期與實際需求形成的落差。同時,原材料價格下跌也同樣會產生庫存滯留。
報告分析了2003年,2005年和2008年3次空調產業的“災年”,認為“對行業的樂觀預期往往會引發新進入者大量湧入或者現有企業大量擴展”,而當擴大的產能遇到低於預期的市場需求時就會引發庫存。換句話說,隻要生產空調的原材料成本不大幅下降,廠商對未來市場不過度樂觀(現在大家對市場預期反倒很悲觀),就不太會產生嚴重的存貨問題。
最後,再提一句。如果萬一因為突發原因真的產生了大量產品滯銷會對格力電器產生什麽影響呢?申萬的報告有一句很有意思,“災年發生當年或之後一年,空調行業格局劇烈變化,弱勢品牌迅速被淘汰,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你懂的。
一家之言,歡迎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