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忘中囯之580: 不改革有危機

(2012-02-23 00:53:22) 下一個
十八大前黨媒諫中共“政改” 不改革有危機(圖) 多維新聞網


2012年2月23日,《人民日報》發布評論部文章《寧要微詞,不要危機》,稱“改革就會招惹是非,改革就是“自找麻煩”,改革也很難十全十美"。“改革有風險,但不改革黨就會有危險,縱觀世界一些大黨大國的衰落,一個根本原因就是隻有修修補補的機巧,沒有大刀闊斧的魄力,最終因改革停滯而走入死胡同”。

據悉這篇文章是《人民日報》評論部的係列評論《深化改革認識論》的第一篇,此後陸續還會有倡議改革的文章陸續推出。

在這篇文章中,除了一直在中共官方語境中出現的經濟體製改革外,也提及了被當局視為禁忌的“政治體製改革”,稱“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改革頂層設計’,從經濟領域到社會政治領域,改革越是向前推進,所觸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複雜,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難啃的“硬骨頭”,不能回避也無法回避。”

近日正值鄧小平南巡20周年、逝世15周年紀念日,在中共黨媒沉寂一段時間後,對於紀念鄧小平,倡議改革的的聲音再一次集體出現,除了《人民日報》推出這一係列評論員文章外,新華社也發文鄧小平南方談話: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南方報係也打出組合拳,旗下媒體同時刊登對於曾在《解放日報》發文呼籲改革的周瑞金的采訪,引發爭論。

此文刊出後,目前在中國大陸正在引起廣泛的熱議,不少聲音認為,在十八大之前,作為中共最重要喉舌的《人民日報》此番發文進言中共,要求改革,有著不尋常的意味。不少網友也認為《人民日報》越來越有“七十年代末的風格”。

鏈接>>

寧要微詞,不要危機

(人民觀點·深化改革認識論①)

無論方案多麽周密、智慧多麽高超,改革總會引起一些非議:既得利益者會用優勢話語權阻礙改革,媒體公眾會帶著挑剔目光審視改革,一些人甚至還會以烏托邦思維苛求改革。對於改革者來說,認真聽取民意,又不為流言所動,既需要智慧和審慎,更要有勇氣與擔當

自1978年至今,中國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開闊的行進空間,也麵臨著“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挑戰。

發展起來的問題、公平正義的焦慮、路徑鎖定的憂歎……在鄧小平南方談話20周年、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人們對改革的普遍關切,標注著30多年來以開放為先導的改革進入了新的曆史方位。

衝破思想藩籬、觸動現實利益,改革從一開始就挑戰著既定格局,也無可避免地伴隨著“不同聲音”。無論當年的聯產承包、物價闖關、工資闖關,還是今天的官員財產公示、壟斷行業改革、事業單位改革,改革總是在爭議乃至非議中前行。

所不同的是,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改革頂層設計”,從經濟領域到社會政治領域,改革越是向前推進,所觸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複雜,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難啃的“硬骨頭”,不能回避也無法回避。

改革就會招惹是非,改革就是“自找麻煩”,改革也很難十全十美。30多年後,身處深水區和攻堅期,無論方案多麽周密、智慧多麽高超,改革總會引起一些非議:既得利益者會用優勢話語權阻礙改革,媒體公眾會帶著挑剔目光審視改革,一些人甚至還會以烏托邦思維苛求改革。對於改革者來說,認真聽取民意,又不為流言所動,既需要智慧和審慎,更要有勇氣與擔當。

在改革進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對聲音的出現,而是一出現不同聲音,改革就戛然而止。現實中,或是囿於既得利益的阻力,或是擔心不可掌控的風險,或是陷入“不穩定幻象”,在一些人那裏,改革的“漸進”逐漸退化為“不進”,“積極穩妥”往往變成了“穩妥”有餘而“積極”不足。這些年來,一些地方改革久議不決,一些部門改革決而難行,一些領域改革行而難破,莫不與此有關。

然而,“改革有風險,但不改革黨就會有危險”。縱觀世界一些大黨大國的衰落,一個根本原因就是隻有修修補補的機巧,沒有大刀闊斧的魄力,最終因改革停滯而走入死胡同。對於當前各地各部門千頭萬緒的改革來說,麵對“躲不開、繞不過”的體製機製障礙,如果怕這怕那、趑趄不前,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極態度,甚至將問題矛盾擊鼓傳花,固然可以求得一時輕鬆、周全某些利益,但隻能把問題拖延成曆史問題,讓危機跑在了改革前麵,最終引發更多矛盾、釀成更大危機,甚至落入所謂“轉型期陷阱”。

小平同誌在20多年前就曾告誡:“不要怕冒一點風險。我們已經形成了一種能力,承擔風險的能力”,“改革開放越前進,承擔和抵抗風險的能力就越強。我們處理問題,要完全沒有風險不可能,冒點風險不怕”。事實上,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崩潰邊緣,到南方談話前的曆史徘徊,我們黨正是著眼於國家和人民的未來,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敢於抓住主要矛盾、勇於直麵風險考驗,才能化危為機,推動改革開放巨輪劈波斬浪,讓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寧要微詞,不要危機;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一個長期執政的大黨,尤其要時刻警惕短期行為損害執政根基,防止局部利益左右發展方向,力避消極懈怠延誤改革時機,所思所慮不獨是當前社會的發展穩定,更有黨和國家事業的長治久安。麵對全新的改革曆史方位,當以“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寬廣視野,以無私無畏的責任擔當,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所要求的,“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繼續推進經濟體製、政治體製、文化體製、社會體製改革創新”。如此,我們就一定能把風險化解在當下,讓發展乘勢而上,為黨和國家贏得一個光明的未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