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忘中囯之436: 中國人五千年沒想明白的一個問題

(2010-12-31 03:02:36) 下一個
美媒:中國人五千年沒想明白的一個問題 綜合新聞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日前發表評論,題為《中國人五千年沒想明白的一個問題》,作者為劉罡。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但我們在科技上的成就不及古希臘,在宗教方麵的創造力不如古印度,中國真正能引以為豪的是政治哲學,中國古人把憑什麽得江山、靠什麽守江山的問題,總結得那是“相當”深刻。

漢高祖曾經總結自己得江山的經驗說,他雖然治國不如蕭何、出謀策劃不如張良、帶兵打仗不如韓信,但由於他能夠有效使用這三個“人傑”,所以能得天下。唐太宗則對自己守江山的訣竅作了生動說明,他說,國以人為本,庶人者水也,君者舟也,水能載舟,水能覆舟。從這兩位史上明君的政治經驗中我們似乎可以得出結論:打江山靠得人才,守江山靠得人心。

但人才這個東西很奇怪,沒有的時候千呼萬喚出不來,以至於清朝中期的龔自珍曾經發感慨說,時下不僅沒有良相和良醫,連合格的小偷也沒有。而人才湧現的時候往往又紮堆誕生,比如建立漢室的劉邦君臣大多出自小小的沛縣,明太祖朱元璋的開國元勳許多都是鳳陽人。……

至於人心,則更是個讓人捉摸不透的東西。按理說,新野縣百姓能冒著被曹軍“包餃子”的危險追隨劉備渡江,蜀漢政權無疑要比曹魏政權更得人心,但曆史的結局卻是蜀漢為曹魏所滅。客觀地說,魏能滅蜀靠的不是比後者更得人心,而是靠比後者人多,人多自然兵多。唐太宗的那句“國以人為本”常被後世儒家解釋為要注重老百姓的人心向背,但沒準人家李世民的本意卻是“有足夠多的老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

因此,如果不怕與正統理論抬杠,我們也可以說打江山靠老天爺安排,守江山靠人多勢眾。近段時間,“中國經濟奇跡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麽”這一問題引起了讀者的濃厚興趣,其實,如果我們孤立地看中國經濟總量在過去30年中迅速躍居世界前列這一現象,確實可以稱之為奇跡,但如果看看中國治亂相替的曆史就會發現,隻要別人不來折騰我們,我們自己不折騰自己,中國的經濟總量基本總能保持在世界前列,而其原因也很簡單,並不是因為我們比其他文明的科技水平更高、生產關係更先進,而是因為我們人多。

但人多並不一定意味著人才多。我們中國人曆來有個認識誤區,以為人才和人口有個固定不變的比例關係,人口基數越大,人才就越多,於是曆代帝王總是像篦頭發似的想把全天下讀書人都召集來參加科舉考試,以為這樣就能做到“野無遺賢”,但他們卻忘了“劉項原來不讀書”的古話,真正的開創性人才往往存在於人們的常規視野之外,他們不是誰能刻意培養出來的,更不是下功夫找就一定能得到的。

文章稱,讀者近來熱議的另一個話題是“中國2012年能否超越美國”,說實話,以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經濟增長趨勢,GDP總量即便2012年不能超越美國,2022年、2032年也差不多了,但讀者都明白,真正的超越不是GDP高過美國,而是綜合實力的超越,這有點像中國曆史上的“改朝換代”,能引領中國實現這類超越的人才,自古至今還沒有一位出自擠擠挨挨的公務員應試隊伍。

打江山靠什麽,守江山靠什麽,這在中國五千年的政治哲學裏似乎已有定論,然而暮然回首,卻發現這仍是個中國人沒想明白的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