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不忘中囯之431: 中國經濟奇跡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麽?
(2010-12-21 16:52:55)
下一個
中國經濟奇跡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麽?
韋森
近日在深圳召開的一次理論研討會上,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教授再次重申他在2008年出版的《中國的經濟製度》中的觀點──縣級政府間的競爭是過去30年中國經濟奇跡的根本原因。會上,還有不少國內和國際的華人學者對張五常教授的理論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和證明。
這一觀點的基本論證理路是:1989年之後,中央迅速把經濟權力下放到縣級政府,導致縣與縣之間在發展經濟上進行激烈競爭。每一個縣政府,都像一家公司,為了地方的GDP快速增長,拚命招商引資。投資者向當地政府購地建廠,賣地收益的四分之三歸縣,四分之一上繳。廠建成投產後,增值稅四分之一留縣,四分之三上繳國庫。張五常教授認為,這種中國獨特的租稅合約分成製,為地方政府發展經濟提供了強大的激勵,導致地方政府有很強的發展經濟積極性。他同時認為,這是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奇跡的根本原因,並自信這是他的一個天才理論發現。
在之前發表的一篇“地方政府競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因?”的專欄文章中,筆者已經指出,自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均把GDP增速作為考核各級政府官員行政績效的一個主要指標,確實在中國各地之間形成了一種政府間經濟績效的競爭機製。在這種“地方政府競爭”體製下,各級和各地政府都在大搞經濟建設,招商引資,大搞開發區,並且大搞政績工程或形象工程,結果,中國的各級和各地政府,均成了當地最大的“經濟發展總公司”。中國經濟過去30年的快速增長,這顯然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同意張五常教授“分成合約理論”的縣級競爭說。
縣級政府的競爭確是推動了中國的經濟增長,但問題是,這就是過去30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最好還是回到現實中,仔細觀察和思考一下到底是誰在推動各地乃至每一個縣的經濟增長的?從形式看,縣政府作為本地的一個建設者,它要蓋大樓、建廣場、修馬路、設公園、搞綠化以及興建各種新的公共設施,這無疑是各地GDP快速增長的一個貢獻因素。但是,這種政府投資和建設項目顯然不是各地GDP快速增長的最主要原因。眾所周知,與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經濟增長主要是實體部門和製造業的增長一樣,過去20多年來,那些GDP快速增長的縣,首先且主要是製造業的快速增長,尤其是那些與出口直接相關的製造業的快速增長。除個別礦產、旅遊勝地和邊境貿易縣之外,這幾乎沒有例外。
如果過去30年中國各縣的經濟增長主要是由實體部門和製造業的快速增長所造成的話,那麽,到底是誰來做實業、做出口,開廠雇工招人生產產品?顯然不是縣政府本身,而是地方政府競爭中引來各類企業和企業家,包括外資(包括港台資本)、外省和外地企業家,以及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崛起的一些本地企業家。“商”和“資”是“招”來的,是“引”來的,不是來自國外,就是來自國內其它地方。現在從某個地方搬來了這裏,不去那裏,在整個經濟總量的匯總中,應該差異不大,差異也隻是開辦的新廠的生產和銷售。那麽,這能解釋全部中國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麽?顯然不是縣級競爭模型所能全部解釋得了的。即使是自己在本地自發成長起來的企業,也不在他的租稅分成製的地方政府競爭模型中,那又怎麽用這種合約分成的理論程式來解釋整個過去30年的經濟奇跡?
當然,必須看到,自1989年實行分權製改革以來,縣級競爭無疑是中國經濟這些年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那些“百強縣”,恐怕更是如此。但是,即使我們承認這一事實,也有如下兩個問題:
第一,按照張五常教授的合約分成製解釋理路,現有的縣級財政體製安排隻能是各地製造業快速發展的一個促進因素,而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倒是我們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引進了市場化的資源配置體製,加上我們趕上了中國加入WTO後的全球化浪潮,才導致我們一大批民營企業家和企業集團迅速崛起。由此來看,縣級競爭的租稅分成製合約安排,最多是提供了一個“籠子”,一個“窩”,至多是一個溫度“孵化器”,而它本身既不是“鳥”,也不是“蛋”,更不是那種能無中生有的孕生經濟奇跡的“魔瓶”。由此來看,即使縣級租稅合約分成製的理論模型是多麽天才的理論發現,最多隻是部分解釋了中國一些經濟發達的縣快速增長的“體製環境”原因,而根本解釋不了中國經濟奇跡的根本原因。
第二,要看到,盡管在珠三角、長三角以及內陸的一些百強縣等經濟發達地區對這些年中國的GDP快速增長有貢獻,但是,在過去30年中,相對於整個經濟的快速增長來說,縣級製造業、服務業以及出口業和基建還隻是貢獻了很小的一部分,而過去中國GDP總量的擴張主要還是來自上海、深圳、北京、天津、廣州、重慶、青島、大連、南京、杭州等等一些超大城市的製造業、服務業以及城市基建等快速發展,以及港口、機場、高速公路、高鐵、通訊、電網、礦山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規模投資和興建,這些才是過去3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貢獻因素和構成部分,而不是一些縣級經濟。這也不是張五常教授的縣級租稅分成製的合約理論所能涵蓋和解釋的。
單從上述兩點,就能判斷,盡管張五常教授素來就有超常的理論洞察力,但是他的《中國的經濟製度》一書中所提出的解釋“中國過去總是做對了什麽”的縣級租稅合約分成製的理論模型,並沒有揭示和解釋出中國過去30年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和根本原因。至多,他的天才的縣級競爭模型,隻是解釋了中國經濟奇跡的部分和次要原因。
(本文作者韋森,複旦大學經濟學教授,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在劍橋大學經濟與政治學院和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學。主要研究領域為製度經濟學和比較製度分析。學術著作主要有:《社會製序的經濟分析導論》、《經濟學與倫理學》、《經濟學與哲學》、《經濟理論與市場秩序》、《經濟學如詩》、《思辨的經濟學》以及《市場、法治與民主》等。本欄目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