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易道民風之 八十八:低調 (龍應台)

(2010-11-06 00:40:16) 下一個
低調 (龍應台)2010-11-05 07:57:49




低調 [ 龍應台 ]

香港人的都會品味

大陸人和台灣人很容易看見香港之所缺,譬如香港的書店很少,二樓書店很小,在品質上完全不能和台北的誠品或金石堂相提並論,在量體上不能和上海或深圳書城來比。譬如香港缺少咖啡館或茶館文化,既沒有上海咖啡館那種小資風情,也沒有北京酒吧的前衛調調,更沒有台北夜店的知識份子「左岸」氣氛。譬如說,香港的政府高官很擅於談論一流的硬體規劃,但是很少談文化的深層意義和願景。香港的知識份子很孤立,作家很寂寞,讀者很疏離,社會很現實 ┅┅ 有些人嚴苛地說,香港其實既不是國家也不是城市,在本質上是一個營運中的「公司」,缺少「營利」以外的種種社會元素。

??可是,大陸人和台灣人也看見很多東西,香港獨有,而大陸和台灣卻望塵莫及,學都學不來。譬如廉政公署之肅貪有效,大陸受一黨專政所限,連想都不必想,即使是民主的台灣,以過去這幾年的管治亂象來看,即使把製度抄襲過去,真運作起來恐怕也很難讓人有信心。譬如香港馬會之兼公益和營利,來香港取經者絡繹不絕,但是在建立起一個完善的製度之外,還需要公私分明、不偏不倚的工作態度,還需要一絲不苟的執行能力 ── 大陸和台灣要達到香港的高度,恐怕也需要時間。譬如香港機場的管理和經營,巨大的人流物流繁雜穿梭交匯,人在其中卻覺得寬鬆舒適,秩序井然,管治嫻熟化於無形。相較之下,任何一個華人世界的機場都顯得笨拙落後。

??香港所獨有,而大陸人和台灣人不太看得見的,還有一個無形的東西,叫做都會品味。它不是藏書樓裏鑒賞古籍善本的斟酌,那份斟酌北京尚未斷絕;它不是複古巴洛克大樓裏裝上最炫魅的水晶燈的張揚,那份張揚上海很濃;它也不是禪寺或隱士山居中傍著茶香竹影傾聽「高山流水」的沉靜,那份沉靜台北很足。

??香港人的都會品味,充分表現在公共空間裏。商廈大樓的中庭,常有促銷的酒會或展覽。你提早一個小時去看它的準備∶鋪在長桌上的桌巾,絕對是雪白的,而且熨得平整漂亮。穿著黑色禮服的侍者,正在擺置酒杯,白酒、紅酒、香檳和果汁的杯子,他絕對不會搞錯。麥克風的電線,一定有人會把它仔細地黏貼在地,蓋上一條美麗的地毯。賓客進出的動線,井井有條;燈光和音響,細細調配。

??同樣的商廈酒會或展覽,放在大陸任何一個城市,多半會淩亂無章,嘈雜不堪。放在台灣,則可能要費很大的勁,才可能做到杯子不會擺錯,桌巾沒有油漬,麥克風不會突然無聲。

??如果是放在五星級酒店的募款晚會,也隻有香港人知道「華洋雜處」的藝術,把什麽人跟什麽人排在一桌才有社交效果,放什麽樣的影片和音樂才能令人感動,拍賣什麽東西、如何「靜默拍賣」才能募集到錢,全程流利的英語,包括用英語講笑話,使來自各國、語言各異的賓客都覺得揮灑自如。

??同樣的晚會,如何放在大陸或台灣呢?

??如果是藝術演出前的酒會,香港人不必說就知道,舞台是藝術家的專利區,政府官員要在眾人前作長官致詞,紅頂商賈要在鎂光燈前接受表揚頒獎,都在舞台外麵的大廳舉行,避免上台,奪了藝術家的光彩。致詞,多半很短;頒獎,多半很快。

??在香港人的都會品味裏,「低調」是個核心的元素。

??因此,回歸十周年時,解放軍特別來香港表演高亢激情的愛國歌舞 ── 我猜想,香港人帶著某種微笑在看。

??我路過一場草地上的婚禮。白色的帳蓬一簇一簇搭在綠色的草坪上,海風習習,明月當空,鳳凰木的細葉在夜空裏飄散,像落花微微。幾百個賓客坐在月光裏,樂隊正吹著歡愉的小喇叭。一盞小燈下,豎著一張照片 ── 新娘和新郎相擁而立的小照片。好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