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中囯之345: 晉江民企的集體狂歡正在升溫
(2010-04-07 03:53:58)
下一個
這是一股來自民間的生生不息的力量,他們文化水平不高但敢拚愛拚、彼此模仿趕超、連學習都彼此較勁競爭、向最優秀的標杆看齊,他們雖然不算很成功但有著永不停歇的危機意識使其從不懈怠,激情不減,剛洗腳上岸的他們自信、果敢、有膽識,天生具有經商的頭腦,但同時又虛懷若穀,對企業未來不乏戰略遠見與決心。
【環球鞋網】晉江民企的集體狂歡正在升溫。
這一波狂歡的主旋律是上市。綜合性體育用品公司361度(01361.HK)於6月30日在香港成功上市。這是繼續2007年安踏(02020.HK)、2008年特步國際(01368.HK)之後赴港上市的又一家晉江企業。當此時,國際社會對全球經濟複蘇的前景仍然疑慮重重,但361度赴港上市受到投資者熱捧,國際配售股份獲得約10倍的超額認購,公開發售股份則獲得逾40倍的超額認購,上市首日逆市上漲8%,成功籌資18.1億港幣。
有消息顯示,晉江另一家民企利郎的上市計劃將在9月底完成,計劃籌資2億美金。利郎是中國休閑男裝的第一品牌,它的上市肯定會再次刷新人們對福建晉江的印象和關於未來的想象。
現在,晉江這片隻有649.32平方公裏的彈丸之地擁有“中國品牌之都”、中國鞋都”、“中國陶瓷重鎮”、 “中國傘都”、“中國拉鏈之都”、“中國內衣名鎮”、“中國休閑服裝名鎮” 、“中國運動服裝名鎮”“中國體育產業基地”等眾多耀眼的稱號,擁有雅客、利郎、安踏、361度、九牧王、柒牌、勁霸、特步、貴人鳥、鴻星爾克、匹克、七匹狼、德爾惠……幾乎都是響當當的名牌.據說晉江總共擁有五六十枚“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 現在這些企業正摩拳擦掌紛紛準備上市。一種說法是,目前排隊準備上市的晉江企業達四五十家之多。
5年前,晉江企業家們最熱衷於紮堆兒打廣告做品牌。5年後,晉江企業家們“紮堆”的性格一點未改,隻是競相追逐的主戰場正開始從渠道、品牌轉移到證券市場。
穿行在晉江這個縣級城市,你會看到各色品牌在爭奇鬥豔:幾乎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知名形象代言,可謂“打盡”天下明星。這或者並不稀奇,但當你穿行於廣東、河南、甚至西藏這樣從省會(省府)繁華商業街到縣鎮街頭看到這些品牌的專賣店與阿迪達斯、耐克毗鄰傲然而立,你肯定會慨歎晉江品牌的勃勃生命力。
隻是短短幾年之間,這些“野蠻生長”的草根們便完成了從農村攻占城市的品牌曆程。幾年前,許多大城市的人尚覺得穿著安踏有些不好意思,但現在,它已在城市中開始成為一種流行選擇。
隻是,“晉江模式”真的僅僅是晉江特產麽?如果把晉江放大到全國,其可複製性究竟有多大?
首先,我們應當向晉江商人表達敬意。他們普遍文化程度並不高,但他們愛拚敢拚——比如“夜總會”夜裏總是開會;他們凶狠——對市場狠對自己更狠;他們勇為人先不甘人後——甚至為嫁娶、喪事這樣的事情都爭麵子不惜傾家蕩產;他們愛學習,而且學都跟最牛最好的人學習——為此鍥而不舍,可以在人家家門口蹲上幾天幾夜;他們天生似乎都是做老板的料而不願意給人打工;他們勇於創新,即使成功了反而更覺得不安全,不斷防患危機;雖然模仿較多但他們不盲目,賬算得很清;他們同樣有格局觀念,將市場之根牢牢紮在全國大地……
也許是因為千百年來商業比較發達的緣故,晉江商人生來似乎就具有某種企業家的氣質。但是,其他地方的人也並非不努力,除了海外關係所帶來的資金背景、視野不同、經營智慧有著稍稍的優勢外,其他地方的中國人也是相當勤奮努力的,而且在文化底蘊、擁有資源、區位和人口消費潛力上可能還占有比較優勢。
因此,在創業的主體方麵,晉江模式是有可複製性的。
其次,在晉江品牌群崛起的過程中,當地政府也功不可沒。這是無庸置疑的。中國30年改革開放史其實就是一個“放”的曆史,一個放就帶來這麽大的經濟突變,晉江也不例外,何況晉江地方政府在服務意識上的確是不同凡響,很多部門積極為企業的發展想辦法、找資源、出思路。連最近幾年的推動企業上市,也是政府有一係列政策扶持激勵——比如,2007年,他們專門出台文件,成功上市企業可以獲得250萬的獎勵,包括上市改造所造成的因所屬土地、房產因評估增值而補繳的企業所得稅,政府也有返還,可謂費心思量。
如果單論政府支持,並不是什麽特別之處。在這方麵,其實現在中西部省份的招商力度明顯加大,優惠政策一個比一個強,甚至連土地都可以變著法兒優惠贈送……如果各地“一把手”足夠開明有眼光、能在服務意識上加強、約束一些職能部門,真心幫助企業賺錢發展,再造N個晉江都是有可能的。
但有個不可複製的是晉江企業的性質。在晉江,你可能很容易發現這樣的企業名稱:安踏(中國)有限公司、特步(中國)有限公司、九牧王(中國)有限公司、三六一度(中國)有限公司、喬丹(中國)有限公司、冠達星(中國)有限公司、國輝(中國)有限公司……這些名字,很像跨國公司在大陸的中國公司,其實這些自稱是港資背景公司的實際擁有者,往往是擁有香港戶籍的泉州本土人士。
晉江是中國著名的僑鄉,號稱海內外有300萬人,其中旅居海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200多萬人,這使晉江商人具有著一時不可複製的天然的“全球眼光”和人脈資源,使其善於利用政策優勢。
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了大力引進外資,給予了外商投資者以超國民待遇,外商投資設立的企業所繳納的企業所得稅隻有17%,而內地企業的所得稅則高達33%(直到2008年1月1日起方調整外統一的25%)。也就是說,晉江企業僅僅換一個注冊地、轉移一下注冊資本金,就可以合理避開高額的企業所得稅。
所以有識人士指出,“晉江企業在改革開放之初起步的企業多為民營性質,企業實力弱小,30年前的政策‘漏洞'讓他們獲得了更快的資本積累,這也是泉州企業成長、壯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更多的內地民營企業呢?盡管有政策優惠、創業精神,但在稅收上政府也不能過度“操作”,而國有金融係統向來忽視民企的融資需求,許多企業不得不被迫“暗箱操作”,偷稅漏稅,以完成功初期發展的原始資本積累,從而形成中國民營企業特有的“原罪”現象——這又導致企業在後來發展中不敢做大、或即使做得規模再大也時刻覺得頭頂上有柄“達摩克利斯之劍”,不知在什麽時候得罪了某些權貴,企業可能就陷入空前的無妄之災。
所以,這也算是晉江企業的“獨特優勢”罷,因為其他內地企業不能也把注冊地設在香港,享受超國民待遇,況且現在這一政策優勢已經被取消了。
敢拚愛拚的晉江人再次用行動證明:來自民間的勃勃的野蠻生長力量。
在晉江這片貧瘠而有限的土地上,一批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泥腿子”;雖然麵朝台灣、與之有著濃濃的血脈聯係,但經過幾十年的政治阻隔,隻靠著若隱若現的“海外關係”和那份改變命運的決心——晉江人就踏上了自己的事業征程。
1991年,現任安踏集團董事長丁和木創辦的安踏鞋廠成立。這時的安踏還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工廠,其初中未畢業的兒子丁誌忠(現任安踏集團總裁)已在北京打拚四年。由於在技術、材料方麵的不足,無法在國內市場立足,安踏轉而替跨國公司接單做OEM代工,即便如此,那時的安踏也不是一個優等生。然後自1997年,安踏突然發力,靠著導入VI一躍成為當地企業的榜樣;一步先,步步先,現在的安踏已成為直逼國內龍頭老大李寧、令國際運動鞋巨頭不敢忽視的本土先鋒力量,2008年營業額達到46.3億元!
同樣的故事在另外的領域也上演著。
1993年,在晉江羅山鎮社店村創辦雅客食品的是一位叫陳天獎的當地村民。雖然隻有中學文化程度,陳卻似乎有著天生非凡的經商才能和與時俱進的思想意識。1996年賺得第一桶金的他沒有止步,而是把錢全部投進研發中,建立自主的研發能力和實驗室。2002年更是與德國技術公司進行合作,並引入國外生產設備及檢測設備。同時在營銷上更是大膽進取,2003年與國內著名影視名星周迅合作,雅客V9橫空出世,單品營銷一年達3億元,成為營銷傳奇,接著雅客乘勢又與頂級明星S.H.E及TWINS合作,將一個小小糖果行業攪得風聲水起,雅客迅速成為中國糖果業老大。
明星代言似乎是晉江人偏愛的一種營銷策略。
利郎男裝的當家人王良星隻有初中文化,他從一天收入0.8元電焊工起家,辛苦積蓄1萬多元於1987年買了幾台縫紉機,雇傭了7個工人,在老房子開始進入服裝行業。幾經起伏,2001年瞄準國內商務休閑的定位空檔,並與明星代言策略結合,成功開創了西裝的新品類,銷售額直線上升,3年翻了10倍多,迅速成為當今中國商務休閑男裝第一品牌。
晉江人的企業和學曆沒有關係,和最初的職業選擇更是想去甚遠:361度,是1981年原本靠著務農、打魚為生的丁建通向親朋好友借2000元在自己建立的作坊開始的;25年後,丁氏家族身價飆漲至40億元;
晉江另一家運動鞋生力軍匹克的創始人許景男也是高中畢業,是拉板車起家,他做品牌是被逼出來的,因為合作的那家跨國公司變了卦……
特步總裁丁水波創業的時候隻有17歲,初中沒有讀完,1987年他口袋裏隻有打工積攢的500元,那一年,他從附近山上砍樹給自己做了第一張製鞋工作台,毅然和兩個結拜兄弟一起開始草創之路……
在晉江,類似的創業發家例子不勝枚舉。
根據中國青年報和晉江青年商會的一次調查,晉江的年輕企業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此次調查中,初中文化水平的企業家占到了36.4%,高中文化水平占43.2%,而大專以上學曆的企業家僅占20.4%。
然而,就是這些沒有“文化”的人卻在代表著中國企業一股先鋒的探索力量:以品牌價值為核心的營銷,在這群晉江人仍顯粗糙的手中,在他們握著高爾夫球杆仍然生澀的手中,卻誕生了中國最具活力和個性價值的品牌集群,這足以讓很多聲言品牌無價值的國內某些“專家”們瞠目。
安踏從“我選擇我喜歡”到現在的聚焦“擁有不凡夢想的平凡人”,顯示其品牌經營觀念已達至另一種思想境界;利郎的商務休閑西服一語中的,開創一種獨特消費群的新品類,精準卡位;361度、匹克和鴻星爾克走的是專業線(分別成為羽毛球、藍球和網球的專業運動用品商),攻一點而帶麵的品牌定位策略;而特步現在定位於時尚運動,雖然與其他品牌有所交叉,但其核心概念定為時尚亦有其差異化營銷的正確考慮……
種種跡象顯示,這些敢拚愛學的晉江企業家已經迅速從跨越了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導入VI、明星+央視+規模投放的廣告轟炸、以專賣店為核心的營銷渠道建設階段,轉移到以品牌核心理念與價值張揚的營銷新境界。這是近幾年晉江代表所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人們原本以為——根據廣東等地很多企業的經驗——這一過程需要在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企業接班人上台後才可能得以完成;何況根據國際產業分工理論,中國要從加工大國遞進到製造大國才剛剛得以完成,要想上升級到營銷大國、品牌大國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所以現在許多國際專家指出中國企業不應該收購國際品牌,而更應收購資源、渠道和技術,言外之意,中國企業根本不具備經營國際品牌所需的高明的意識、技巧和係統經營能力)。
這源於晉江企業家心胸的開放性和強大的自我及組織學習能力。據筆者觀察,在經營企業過程中,他們表現出對技術人才(在他們眼裏包括營銷品牌管理人才)和專業服務機構的強烈渴望與合作的意願,不惜重金以數十萬年薪四處挖取營銷人才,向同城商界學習,向世界競爭對手學習,向最優秀的企業學習,向最頂級的專家虛心請教,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機構去做,合作共贏……
五年前,針對當地企業以三板斧(明星、央視、廣告)打天下的企業集體衝動現象提出“晉江企業還能走多遠”的擔憂,現在看來,當地企業家心裏的危機意識更為強烈。“我們沒有一天感覺到安全。因為國外的同行發展有100多年了,他們已經曆了許多大的危機、挫敗、戰爭,以及種種不確定因素。我們連失敗的教訓也沒有,成功也沒有成功到累積出經驗,所以我們最痛苦的是橫跨了這100多年的曆史。”這是雅客老板陳天獎當時對筆者說的話,至今言猶在耳。
這是一股來自民間的生生不息的力量,他們文化水平不高但敢拚愛拚、彼此模仿趕超、連學習都彼此較勁競爭、向最優秀的標杆看齊,他們雖然不算很成功但有著永不停歇的危機意識使其從不懈怠,激情不減,剛洗腳上岸的他們自信、果敢、有膽識,天生具有經商的頭腦,但同時又虛懷若穀,對企業未來不乏戰略遠見與決心。
別小瞧這股晉江力量,他們有可能取得那些中國國字頭的資源壟斷型企業,成為世界“財富500強”的座上賓——這一天到來,才是中國企業真正媲美跨國巨頭的時候。
真的有那一天到來嗎?你可能會質疑這一良好願望,但是請別忘了,當今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也隻有初中文化!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也是15歲就輟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