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 2022 --- 謝國忠:節後將再次下跌

(2009-05-04 21:41:48) 下一個

【業界觀點】謝國忠:節後將再次下跌 熊市反彈不可持續 牛市三大條件

全球股票市場自3月初觸底後大幅反彈。截至4月中旬,全球主要股市均報出約20%的漲幅。處於金融危機重災區的美國銀行業公布了業績不錯的年報。美國總統奧巴馬對看到的一線希望津津樂道。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覺得經濟有了初步複蘇的跡象。日本剛剛宣布了新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市場預測,中國也將公布第二輪經濟刺激方案。突然之間,市場上出現了再不入市就晚了的騷動。

然而,我認為,這輪上漲僅僅是最終以淚水作結的熊市反彈。接下來一係列新難題將使行情再次下跌。銀行業優良的年報以及宣稱複蘇的言論,很可能是有些公司試圖利用反彈獲得大量資金的幌子,以便度過即將來臨的漫長冬日。看多的投資者將用自己的真金白銀,為這些受苦受難的銀行和公司織寒衣。

事實上,配股潮可能已經湧起了,熊市的反彈可能會在一兩個月內結束。受經濟數據轉好消息的刺激,又一輪的熊市反彈可能在今年秋天上演。等到經濟複蘇被證實無法持續,經濟出現二次衰退,或者通貨膨脹的壓力迫使央行不顧經濟疲軟而緊縮銀根,反彈就將結束。資產價格將在2010年的下半年跌至最終底部。屆時,市場會看到財政刺激政策彈盡糧絕,中央銀行再也無法濫印鈔票了。

熊市反彈不可持續

2009年初,我預計二三季度將出現一次反彈。現在,我修正自己的觀點,我認為,2009年將出現兩次反彈。現在,我們正經曆第一次反彈,證券配售和IPO將終止這場反彈。轉好的宏觀經濟數據將在三季度推動新一輪反彈。在以前發表的文章中,我預測經濟將在2010年出現第二次衰退。

2007年夏天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恐懼主導了金融市場。曆次市場反彈都短暫無力,僅僅是下一次暴跌的前奏。過去五周的上漲,是迄今最長的一次熊市反彈。它持續的時間越長,市場上的猜懼也越多。我能感覺到看多投資者的悲觀情緒。

在前幾天CNBC電視台美國頻道的一次采訪中,一位持金融危機浪潮將撲麵而來觀點的嘉賓幾乎被主持人推出門外。當我談到香港房價將大幅下跌,並回落至正常水平時,主持人的眉宇擰成了一個字,高聲強調,香港人有控製價格的能力。信念而不是證據,在推動著市場反彈。

市場的嚴峻挑戰,將在公司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的時候出現。高盛首開先河,在公布良好的收入數據後,即宣布增發50億美元的普通股。其他金融機構,可能也將打著償還政府的旗號展開融資。可是,如果這些機構真的經營狀況良好,它們還需要籌集資金來償還政府嗎?在新興市場,IPO在暫停兩年後也將重現江湖。

對投資者而言,他們需要考慮的是這些企業需要融資的原因。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經濟強勁增長的可能性不大,企業並不需要資金來擴張,最有可能的答案是為未來的苦日子做準備。我認為,這些在公開場合發表積極言論的企業並不看好未來,隻是想在市場仍處於樂觀氣氛時借機圈錢。新增融資需求最終將壓垮市場。

出現牛市的條件是:市場已經跌無可跌;全球經濟正在複蘇或者將要複蘇;如果經濟仍處困境,政府能采取更多的經濟刺激措施。出現熊市的條件是:債務水平仍相當高,全球經濟在債務水平非正常化情況下無法重現增長;全球經濟仍在萎縮,盡管可能幅度較小;政府的刺激計劃無法啟動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

我站在看空陣營一邊。這是一場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惟一可以比擬的是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啟動新一輪經濟增長,有兩個條件必須滿足:首先在消費經濟國家,例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愛爾蘭、西班牙,債務相對於收入的水平必須重返20年前的標準;其次,製造業出口國,例如中國、德國、日本,必須顯著弱化其生產導向性特征。

債務危機遠未結束。盡管大家都在大談去杠杆化,但是,美國金融部門的債務並沒有降低,2008年底為17.2萬億美元,高於20079月危機爆發時的15.8萬億美元。美國金融部門尚無力降低杠杆率。盡管它們無法像過去那樣向市場借錢,但是,它們可以求助於美聯儲以及美國政府。在美國金融機構尚未降低杠杆率的情況下,我們怎麽能說危機已經結束了呢?

債務泡沫破裂引發的不利後果才剛剛顯現。截至2008年年底,美國家庭淨財富從2007年的峰值縮水20%,跌至13萬億美元。美國房地產價格仍在下挫。美國住宅價格很可能會再跌去5萬億美元或更多。另一方麵,美國家庭的債務水平並沒有下降,在2008年底為13.8萬億美元。這是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家庭債務首次高於房地產市值。顯然,依靠房地產來借款消費的時光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收入前景也極其黯淡。全球需求中來自信貸泡沫支撐的部分已經灰飛煙滅,歐洲、日本和美國的失業率快速上升。隨著失業群體減少消費支出,乘數效應推動了失業的進一步增加,這一惡性循環尚未觸底。不斷增加的失業對需求的衝擊將延續至2010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