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忘中囯之186: 毛澤東的內心世界

(2009-05-11 01:22:52) 下一個
史海:哪十件事讓毛澤東遭受巨大心理創傷? 李奉先

李奉先 文

領袖的內心世界往往是孤寂而痛苦的,毛澤東也概莫例外。

美國學者羅斯·特裏爾曾在他的著作裏,為此,發出這樣的感慨:

“就毛澤東的蓋世影響來看,隻有羅斯福、列寧才能與之相提並論;如果就個人魅力與全球聲望而言,他們又不及毛澤東。毛澤東,其實一直是勞苦大眾的代言人,正因為如此,世界政治家們非常欽佩他,當第三世界領導人紛紛來華訪問時,都請求一睹毛澤東尊容。然而當他們因毛澤東晚年的健康原因而未能如願時,回國途中淚流滿麵……”

也緣如此,毛澤東在向世人表現他富有魔力的一麵時,也有其痛苦與脆弱的一麵。縱觀毛澤東一生,筆者認為以下十件事對毛澤東帶來巨大心理創傷:

1. 母親匆匆離世,他,無限傷懷

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是位平凡而又偉大的中國女性。她,深受佛教思想影響,對貧苦人富有同情心,經常瞞著丈夫接濟貧苦鄉親。在饑荒連年,窮人乞討之時,她更是不顧丈夫反對,救人如水火之中。毛澤東相貌酷似母親,舉手投足之間顯得非常大氣慷慨甚至還有些浪漫主義。母親愛子心切,兒子也終身摯愛母親。

然而讓毛澤東傷心的是,身為長子因為投身革命事業,居然在母親患病期間竟無力醫治!1919年10月這位操勞一生的賢良的母親,尚未見到毛澤東最後一麵時,便與世長辭……

守在母親的靈前,毛澤東悲痛萬分,以一首蕩氣回腸的《祭母文》,來寄托對母親的思念:

“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病時攬手,酸心結腸。”“養育深恩,春暉朝靄。報之何時,精禽大海。”“有生一日,皆伴親時……”

2.秋收起義後倍受打壓,他,心在滴血

1927年大革命陷入低潮,迫使毛澤東以槍杆子來表達人道主義的世界觀。秋收起義後,毛澤東憑著驚人的才幹,把三樣東西巧妙地結合起來:槍、農民武裝與馬克思主義。公道地說,當時,無論哪一方麵,他都不能成為先驅者,但他是真正把三者結合起來加以運用的第一人!可惜的是,正當這個注重“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者躊躇滿誌時,被上層迎麵潑來一盆冷水:他被委員會公開除名了!最悲哀的是,連他親手創建的湖南基層組織也無辜地詆毀他;“三灣改編”時,甚至有人揚言要報複他……

第六次黨代會上,沒有人提議選舉缺席的毛澤東為中央委員!這種政治打擊,一般人是無法忍受的,更何況一向要強的毛澤東。他在情緒跌入低穀時病倒了,骨瘦如柴,痛不欲生,也許他的命運隻能交給他堅強的意誌了,而懂得隱忍的毛澤東居然挺過了這段痛苦的歲月……

3.第五次反“圍剿”,他,被迫“袖手旁觀”

    當蔣介石針對紅色政權發動第五次反“圍剿”時,中國的28個布爾什維克(國際通常叫法)莫名其妙地剝奪了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在共產國際與王明的授意下,由德國的奧托·布勞恩(中文名:李德)負責直接指揮,而這位德國人是斯大林贈送給中國革命的最後一件禮物。

    蘇聯繼續控製著以王明、博古為代表中國紅色政權,“禦敵於國門之外”,結果這次軍事行動以紅軍的損失慘重告終。許多紅軍將領戰死沙場,毛澤東目睹此慘景再次病倒,高燒達41度,整整兩個月,毛澤東臥床不起,極度傷心……

   再後來,紅軍高層決定以長征來躲避蔣介石軍隊的圍追堵截。當時,紅軍不到八萬人的隊伍,不知該走向何方……在此關鍵時刻,毛澤東憑著超人的意誌戰勝了病魔,在革命再次陷入低穀時回到了隊伍之列。

在長征途中,毛澤東卓越的軍事才能與戰略眼光終於折服了不少中共高層,尤其獲得周恩來的支持。自此,毛澤東始得政治崛起……

4. 毛岸英英勇犧牲,他,心如刀絞

1946年,毛澤東的長子回到中國,毛澤東斷定自己的兒子雖然知識淵博,但缺乏勞動鍛煉。於是安排兒子離開延安,讓毛岸英在陝北一個村莊裏學掏糞。朝鮮戰爭爆發後,毛澤東感覺到兒子不僅學會養豬,還要學會軍事鬥爭,便囑咐彭德懷帶毛岸英到朝鮮參加軍事活動。沒想到不久傳來噩耗,毛岸英在朝鮮英勇犧牲了……

聞說此訊,毛澤東整天不吃不睡,隻是坐在沙發上拚命地抽煙!想起來,毛澤東悲不自勝:從妻子楊開慧到小弟毛澤覃,再從堂妹毛澤健到大弟毛澤民,他的親屬有多少人為革命英勇獻身?

然而,毛澤東很快就恢複了鎮靜,動情地對周恩來說:“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呢?別人的子女能上戰場流血犧牲,為什麽我的兒子就不能上戰場犧牲?”當劉思齊提出要把岸英的遺體運回國內安葬時,毛澤東搖了搖頭:“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不是還有千千萬萬誌願軍烈士安葬在朝鮮嗎?”……

5.“高、饒”事發,他,忍無可忍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東北有個“獨立王國”。毛澤東等領導人雖然最終摧垮了這股勢力,但這件事對毛澤東個人帶來很大的傷害。

本來,高崗一直深得毛澤東器重,但“東北王”念念不忘的是,他為長征到達陝北的紅軍起過重大作用。因此他可以淩駕於中央高層之上頻頻與斯大林密切交往。而根據蘇聯提供的情報說,高崗曾於1949年謀劃把東北變成蘇聯第17個加盟共和國。這時,饒涑石與高崗交好,對東北動向予以支持。

盡管“高、饒事件”最終得以解決,但對毛澤東打擊很大。在中央決定撤銷他們職務時,毛澤東一度病倒,他希望以政局穩定搞經濟建設,沒料到官僚主義與宗派主義對新中國構成如此嚴峻挑戰。

6.修補體製遭到挫折,他,目光迷茫

自與中國人民一起度過艱難的1957年後,毛澤東渴望國家經濟形勢有所好轉。他渴望心中的理想世界能讓數億百姓脫貧致富,他渴望中國迅速消除貧富差距,積極尋求修補體製的信念十分強烈。

然而到了1959年,無情的事實挫傷了毛澤東的激情。盡管他剛剛寫的《七律· 登廬山》墨跡尚未風幹,在這首詩裏,毛澤東仍在對美好的願景寄托期待:

一山飛峙大江邊, 躍上蔥籠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 ,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 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 桃花源裏可耕田。

是年7月,他在失意之中來到廬山,當他坐在柳條椅子上時,目光迷茫,神情不定……

一想起彭德懷過於用嚴厲的詞語刺激了他,毛澤東痛苦萬分。從來沒有感受到這麽大的壓力,連續失眠多夜,甚至在他每天連續吃三片安眠藥時仍無法入睡,他仍需要來回踱步到天明……

7.“林彪事件”,他,傷痕累累

林彪事件,直接加速了毛澤東衰老進程。畢竟毛澤東過去是十分欣賞林彪的軍事才能,早年對林彪懷有特殊的情誼。

事發後,毛澤東臥倒在床,很少說話。從這以後到一他去世的五年中,他再也沒有精力或激情親身出現在公眾麵前,甚至在國慶節……

8.周恩來逝世,他,心力交瘁

在中國,有一位偉人,他是毛澤東的忠誠的戰友,他為了這個國家,日理萬機,嘔心瀝血。他為了維護毛澤東的個人權威,任勞任怨。他,一直到逝世時,胸前仍佩戴著毛澤東頭像和“為人民服務”五個字的像章。即使在彌留之際,還惦念著毛澤東的病情……

他,就是我們偉大總理周恩來。在他逝世後,晚年毛澤東,異常難過。也許毛澤東不僅是悲悼一個英雄的在政治舞台上的大落幕,也悲悼自己:幾多熱情,幾多苦楚,幾多垂老,“誰能理解我們的苦心?窮一生打拚的偉業,究竟會結下什麽樣的碩果?”……

9.唐山大地震,他,默然流淚

悲傷,對1976年的中國人民似乎絲毫沒有憐憫。1月,偉大的總理周恩來的逝世;到了這年仲夏時節,一場震驚中外的大地震幾乎把唐山市連根拔起,死亡接近30萬人,而這時的朱德剛辭世不久。

地震前,青蛙變得煩躁不安,熊貓則抱頭嘶叫,老虎與犛牛都感覺到一場地震的到來而匍匐在地。

地震到來時,毛澤東雖然已不能多講話,但仍十分關切災難的情況,敦促身邊的工作人員給他報告詳情。他不忘關心百姓疾苦,仍堅持用顫巍巍的手親自批有關閱災情的報告,很多在場的人看到他如此神態,紛紛轉身拭淚……

毛澤東告訴身邊人:“負擔太重,死亡是一種解脫。”以致後來他昏厥過去,久久不醒……

10. 身後仍遭所謂的“精英”非議,他……

無論少數所謂的精英如何詆毀毛澤東,都無法改變海內外不斷升溫的“毛澤東熱”。因為公道自在人心。因為,在中國,尚沒有哪個曆史人物像毛澤東那樣得到億萬民眾的熱烈擁戴;在海外,沒有哪位偉人能像毛澤東那樣倍受崇拜。

毛澤東,作為思想家,堪與他對比的隻有孔子及其聖哲,但毛澤東在眾多領域卻又超過他們,因為他生前已聲名遐邇,而中國大多先哲是身後才流芳於世;作為社會的改造者,隻有反傳統的秦始皇可以匹敵,但毛澤東在改革體製上卻比嬴政更驚心動魄;作為戰略家,他可與漢武帝、唐太宗和康熙帝並駕齊驅,但他維護農民切身利益的決心與勇氣又讓那些執政者們黯然失色。

話說回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不擔心“工農群眾再吃二道苦”,毛澤東他怎能會如此疲累?無論如何,毛澤東仍不失為純粹的農民利益的代言人。他永遠是卓越的軍事統帥,是豪放不羈的浪漫主義詩人,是東方倫理的哲學家,是新中國黃金時代的奠基人。他渴望全民消除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雄心壯誌震撼每一位有良知炎黃子孫的心靈……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這是何等自信、樂觀、勇往直前的氣魄嗬。唉!可是,有誰知道我們偉大的領袖於此間流淌多少淚水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