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忘中囯之177 :中國海軍準備了60年的閱兵

(2009-04-23 20:47:13) 下一個
從無到有:中國海軍一場準備了60年的閱兵(圖) 南方網

   1950年,威海衛。人民海軍不到一歲,人民海軍剛上任的司令員肖勁光要視察劉公島,正向一位漁民借船。 

  那名漁民笑言:“你這個海軍司令還跟我借船呀。” 

  肖勁光卻語氣沉重,對隨行人員說:“記下來,1950年3月17日,海軍司令員肖勁光乘漁船視察劉公島!” 

  而今天,4月23日,山東青島奧運會帆船比賽中心海麵,受檢閱的軍艦,隊列長達數海裏。這是共和國60周年國慶大閱兵的第一樂章“和諧海洋”,也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第一次最大規模的軍艦閱兵。 

  21響禮炮,無疑宣示著人民海軍最根本性的變革。從無到有,從“黃水”到“綠水”,再向“藍水”進軍,為了這一天,人民海軍準備了整整一甲子。 


750) this.width=750" /> 

海軍戰士在南海演練海上補給

  4月初,一艘新型海軍大型登陸艦駛出湛江軍港,載著數百名海軍陸戰隊員,一路北航,參加中國海上大閱兵。 

  作為一個聲名顯赫又異常特殊的兵種,海軍陸戰隊,是人民海軍的尖刀。 

  南方周末記者曾走進海軍陸戰隊營地,看著一群普通年輕人,經過每天 12小時的高強度訓練——包括海上5000米遊泳、武裝泅渡、武裝越野、登陸戰術等——之後,如何脫胎換骨。而現在,他們正在大閱兵的現場,接受全國人民的檢閱。“隻有經曆這項特別的訓練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海軍陸戰隊員!它教會我們的不僅是技能,更是一種精神!”海軍陸戰隊某旅旅長陳昌鋒對本報記者說。 

  這支特種部隊,1980年5月5日在南海暴風雨中誕生,是海軍序列中最年輕的一支部隊。 

  海軍陸戰旅組建之初,沒有器材,沒有教案,他們就用木棍、黃泥做成導彈模型,用鐵皮敲成導彈地麵設備,對著模型練習,因此被人冠以“棍子連”的雅號。 

  如今,中國海軍陸戰隊編有步兵、裝甲兵、偵察兵、防化兵、通訊兵、炮兵、工兵等等,幾乎囊括了所有兵種的裝備和技術,是諸兵種合成的能快速反應的兩棲作戰力量,也被譽為“軍中之軍”。 


  兩棲登陸艦一直屬於冷門的大型軍事武器。其實,其強大的兩棲登陸能力具有很強的威懾性,尤其是新型萬噸級船塢登陸艦的服役,已經使得中國軍事力量海外遠程投放成為可能。 

  所以,站在各種用於兩棲作戰的武器裝備前,海軍軍官曾慶自豪地告訴本報記者:“我們是中國快反部隊中裝備最好的部隊之一,清一色的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的,還包括剛剛從中國海軍的第一個潛艇基地青島駛出的中國核潛艇。中國海軍深受蘇聯海軍“核海軍”軍事理論影響,突出了海軍對岸上目標打擊的作用(主要是核打擊),把海軍的威力從海洋擴展到全球每個角落,成為出奇製勝的殺手鐧。 

  今天,海上大閱兵將展示的驅逐艦、護衛艦、直升機等,這些都是中國製造。 

  “我們的海軍在外界完全封鎖的情況下,自我研製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那個時候真是勒緊褲腰帶走下來的。”軍事專家宋曉軍告訴記者。 

  從零起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滄海桑田,艱辛異常,昔日“重陸輕海”的人民解放軍,一步步發展成“海上蛟龍”,從黃水走向深藍。 

  創世紀 

  今天,是否有人想起60年前的那個下午: 

  1949年4月23日,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在少將司令林遵的率領下起義,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在白馬廟這個江蘇泰州城邊上不起眼的鄉村小鎮,宣布成立。 

  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張愛萍之子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參加者算上父親5名幹部,他們是:82師參謀長李進;三野軍工部采購科科長張渭清;三野司令部作戰參謀黃勝天;管理員溫禮芝。另外,還有8名戰士。父親說:“加我這個司令共13個人,我是個空頭司令,沒有機構。其實,要機構也沒用……” 

  事實上,人民海軍最早的戰鬥力,一部分來自於國民黨軍艦的收編,另一部分改編自陸軍。而他們所麵臨的任務,不僅僅是經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 

  一位“老”海軍給本報記者講述了讓他無法忘卻的記憶: 

  1950年,威海衛。人民海軍不到一歲,人民海軍剛上任的司令員肖勁光要視察劉公島,正向一位漁民借船。 

  那名漁民說:“你這個海軍司令還跟我借船呀。” 

  肖勁光語氣沉重地對隨行人員說:“記下來,1950年3月17日,海軍司令員肖勁光乘漁船視察劉公島!” 

  南征北戰、戰功輝煌的肖勁光將軍,難以言表的心情,一直令海軍的後人們銘記。而後人們銘記的是,海軍隻能依靠自己實現自我的跨越。 

 人民海軍的遺傳基因 

  唱著軍歌,身著新式軍裝的一群海軍軍官列隊走過,在他們身邊,一位老軍人不由得挺了挺胸。他也曾如此年輕,亦如此一路軍歌嘹亮。 

  這位老人記得,1984年,他穿著一身中國藍的軍服,身後一位老太太對自己的孫子說,“你一定要聽話,不然要警察叔叔抓你”。 

  彼時,由於軍銜、軍裝沒有明顯區分,中國海軍軍官往往被普通人誤認,因為海軍服和警察服裝的差別僅僅是帽簷上的一圈線條,海軍為白色,警察是紅色。 

  而今,65式、87式,樸素肥大的軍裝,已經如老照片一般的封存在曆史的記錄中。“新軍裝緊身、適體、收腰。姓名牌、級別資曆章等服飾的設計,肯定是參考了國際海軍通行樣式。”廣州艦上一名軍官對本報記者說。也是在07式新軍服中,海軍軍服首次使用袖子上的金黃色條紋表達軍銜。 

  每一身軍服、每一種色彩,濃縮和映射的都是一個時代。軍裝換了,老兵離開了,而精神未變。 

  或許無法用某個人的軍旅生涯來貫穿海軍的60年,海軍的發展,需要長期無間斷的支持,而貫穿其中的,正是勇氣、前瞻與向曆史交代的使命感、責任感,它是由千萬個將士和科研人員用青春、智慧和生命堆建,即便他們自己如一塊石頭,默默無聞。 

  毛澤東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為中國軍人締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其實,這是中國海軍獨具特色文化的傳承、延續和發展,是海軍生命血液中獨具特色的遺傳基因。 

  這種信念的基因,造就了如海軍某試驗區司令員胡文萃的冷峻剛勁。“軍人的價值體現在犧牲奉獻中,即使‘光榮’了也無怨無悔!”他說。 

  “看到我們與發達國家海軍的差距,能睡好覺嗎!”他又說。 

  海軍是一個係統工程,中國海軍各兵種的武器裝備建設,進行過三次大轉型。 

  在宋曉軍看來,60年的中國海軍發展,貫穿著國家整個戰略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海軍的發展,為整個未來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們通過建造大型水麵艦艇、核潛艇,軍事裝備的提升,對我們機加工能力都會有一個提升,材料也會有提升,從而把我們整個產業就這樣拉升起來。”宋曉軍對本報記者說。 

  實力變,觀念也變 

  中國中部,有一個海軍軍官的搖籃,武漢海軍工程大學。校園裏一條路的盡頭,豎立著一個高高的口號牌。 

  早年,這塊口號牌寫著,“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典型毛式狂草,令人難忘。 

  後來,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也落筆於此,“建立一支具有現代戰鬥能力的海軍”。 

  此際,鐫刻在藍色的背景下的是,“團結求實,拚搏創新”八個大字。 

  或許這因應了解放軍中常能聽到的一句話,“新時代成長起來的軍人需要用新眼光看、用新態度帶!” 

  建設強大海軍是每一代領導人的期望,而在滿足目前的遠洋控製與作戰能力需求方麵,人民海軍早已今非昔比。 

  美國海軍將軍馬漢提出了“海權論”,他把海軍建設上升到國家命運的高度,從國際關係、地緣政治等大戰略角度認識海上力量。 

  “從曆史和現代來看,軍隊現代化發展與國家科技進步密切相關,中國軍隊現代化發展與改革開放30年一起起步,從1985年精簡整編,到機械化建設,近年來,軍隊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海軍某部營長嚴林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海軍戰略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命運的巨大影響,不是一代人、一個政府、一段時期,而是持續幾百年漫長的時間。 

  由於海軍建設的長期性和高投入的特點,要爭取怎樣的海洋權益,應具有怎樣的海洋觀念,無疑最值得內省。 

  因為海軍是一個國際性的軍種,而現代化海軍,是一個國家海上力量的綜合體現和最恰當的代表者。 

  “中國需要大海洋觀” 

  “中國版圖,不是雄雞形。”很多海軍將士期望告訴校園裏所有孩子,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要充分認識海洋、經略海洋、開發海洋、利用海洋。 

  960萬平方公裏的陸地之外,我國還有300多萬平方公裏海上國土。 

  韓國建立了係統的海洋觀培養體係,日本更有強烈的海洋訴求和夢想,從來寸土不讓、寸礁不讓,日本人均海洋麵積遠遠超出中國人均海洋麵積。 

  在我海洋權益和島礁主權仍不斷遭受侵犯的今天,對國民普及海島知識、加強海洋權益的教育,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中國需要大海洋觀。”社科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國強研究員說,海洋是未來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經濟支撐點,中國要致力於近海、遠海的海洋發展事業。 

  從這個意義上說,海上大閱兵,或許會令中國人的海洋觀更清晰。也由此,它不僅是一個曆史的節點,而且是一個曆史的起點。 

  而今,中國海軍不再蝸居於“黃水”的江河和“綠水”的近岸,掙脫幾千年來傳統陸權為主的國防思想的堅殼重負,走向“深藍”。 

  在捍衛中國三百多萬海上國土的安全時,中國海軍發出了“中國有能力建航空母艦”的誓言,海軍正在實現自我的跨越。 

  並不意外,人民海軍的每一個舉動,都會導致“大驚小怪的膝跳反應”。成熟的新一代核潛艇以及中國應該擁有航母的誓言,令中國海軍迷關注,也令海外異常擔心,不同國家,心態各異。 

  不過,軍事戰略決定軍事能量,中國軍隊正變得越來越透明,越來越充滿自信,不可阻擋的時代洋流中,必然是向更廣闊的藍色海洋的拓展與延伸。 

  60年,或許隻是中國海軍新的開始。 


 中國製造 

  4月初,一艘新型海軍大型登陸艦駛出湛江軍港,載著數百名海軍陸戰隊員,一路北航,參加中國海上大閱兵。 

  作為一個聲名顯赫又異常特殊的兵種,海軍陸戰隊,是人民海軍的尖刀。 

  南方周末記者曾走進海軍陸戰隊營地,看著一群普通年輕人,經過每天 12小時的高強度訓練——包括海上5000米遊泳、武裝泅渡、武裝越野、登陸戰術等——之後,如何脫胎換骨。而現在,他們正在大閱兵的現場,接受全國人民的檢閱。“隻有經曆這項特別的訓練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海軍陸戰隊員!它教會我們的不僅是技能,更是一種精神!”海軍陸戰隊某旅旅長陳昌鋒對本報記者說。 

  這支特種部隊,1980年5月5日在南海暴風雨中誕生,是海軍序列中最年輕的一支部隊。 

  海軍陸戰旅組建之初,沒有器材,沒有教案,他們就用木棍、黃泥做成導彈模型,用鐵皮敲成導彈地麵設備,對著模型練習,因此被人冠以“棍子連”的雅號。 

  如今,中國海軍陸戰隊編有步兵、裝甲兵、偵察兵、防化兵、通訊兵、炮兵、工兵等等,幾乎囊括了所有兵種的裝備和技術,是諸兵種合成的能快速反應的兩棲作戰力量,也被譽為“軍中之軍”。 

  兩棲登陸艦一直屬於冷門的大型軍事武器。其實,其強大的兩棲登陸能力具有很強的威懾性,尤其是新型萬噸級船塢登陸艦的服役,已經使得中國軍事力量海外遠程投放成為可能。 

  所以,站在各種用於兩棲作戰的武器裝備前,海軍軍官曾慶自豪地告訴本報記者:“我們是中國快反部隊中裝備最好的部隊之一,清一色的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的,還包括剛剛從中國海軍的第一個潛艇基地青島駛出的中國核潛艇。中國海軍深受蘇聯海軍“核海軍”軍事理論影響,突出了海軍對岸上目標打擊的作用(主要是核打擊),把海軍的威力從海洋擴展到全球每個角落,成為出奇製勝的殺手鐧。 

  今天,海上大閱兵將展示的驅逐艦、護衛艦、直升機等,這些都是中國製造。 

  “我們的海軍在外界完全封鎖的情況下,自我研製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那個時候真是勒緊褲腰帶走下來的。”軍事專家宋曉軍告訴記者。 

  從零起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滄海桑田,艱辛異常,昔日“重陸輕海”的人民解放軍,一步步發展成“海上蛟龍”,從黃水走向深藍。 

  創世紀 

  今天,是否有人想起60年前的那個下午: 

  1949年4月23日,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在少將司令林遵的率領下起義,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在白馬廟這個江蘇泰州城邊上不起眼的鄉村小鎮,宣布成立。 

  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張愛萍之子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參加者算上父親5名幹部,他們是:82師參謀長李進;三野軍工部采購科科長張渭清;三野司令部作戰參謀黃勝天;管理員溫禮芝。另外,還有8名戰士。父親說:“加我這個司令共13個人,我是個空頭司令,沒有機構。其實,要機構也沒用……” 

  事實上,人民海軍最早的戰鬥力,一部分來自於國民黨軍艦的收編,另一部分改編自陸軍。而他們所麵臨的任務,不僅僅是經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 

  一位“老”海軍給本報記者講述了讓他無法忘卻的記憶: 

  1950年,威海衛。人民海軍不到一歲,人民海軍剛上任的司令員肖勁光要視察劉公島,正向一位漁民借船。 

  那名漁民說:“你這個海軍司令還跟我借船呀。” 

  肖勁光語氣沉重地對隨行人員說:“記下來,1950年3月17日,海軍司令員肖勁光乘漁船視察劉公島!” 

  南征北戰、戰功輝煌的肖勁光將軍,難以言表的心情,一直令海軍的後人們銘記。而後人們銘記的是,海軍隻能依靠自己實現自我的跨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