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財經觀察 1975 --- 美銀行股再失信譽給中國敲警鍾
(2009-04-22 00:32:30)
下一個
美國銀行股“再失信譽”給中國敲警鍾
劉罡
美
國銀行今年第一季度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近兩倍,但消息公布的當天,這家銀行的股價卻暴跌24%,投資者發現,美國銀行的高利潤完全歸功於其投行業務收入和一次性盈利,而這兩塊利潤都是不穩定的,該行的核心業務──信用卡、按揭、保險和吸儲──卻存在嚴重問題。
作為緩解這些問題的一項措施,美國銀行宣布,將把貸款損失準備金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水平上增加134億美元,增幅57%。投資者意識到,貸款違約增多並不是美國銀行獨家的問題,而是美國所有大型銀行麵臨的大問題;隨著美國失業人數的增加,貸款違約問題預計會持續加重。
觸類旁通的投資者忽然發現,幾天前曾經令他們歡欣鼓舞的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團第一季度業績其實同樣“漏洞”很多。摩根大通上周四發布業績說,其投資銀行業務實現了豐厚利潤,但其他業務則較為疲弱。而從高盛和花旗集團上周發布的季報看,兩公司同樣存在這一問題。而且美國大多數銀行目前仍離不開政府這根“拐棍”,正是有了政府擔保的低成本融資,許多銀行才敢於承擔它們原本避之不及的投行業務風險。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紐約時報》一則美國政府可能再度出手穩定銀行業的報導才讓投資者醒悟到,美國銀行業前段時間通過一連串利好消息給自己樹立的“光輝形像”或許隻是假象。
這種擔憂情緒使道指周一大跌3.56%,KBW銀行股指數更是暴跌15%。美國投資者此次喪失的信心,不知美國政府今後要花多少力氣才能挽回來。
溫家寶總理說,信心比黃金及貨幣還重要,可見其珍貴和易失。返觀中國經濟,雖然政府一係列經濟刺激計劃已成功啟動了消費市場,大放異彩的中國汽車市場更是成了支撐全球汽車銷售的中流砥柱。然而,有了美國銀行股暴跌的教訓,人們或許會更加執著地追問:中國經濟觸底反彈是否也是主要受一些不穩定的短期因素推動?如今年第一季度銀行放貸額的爆增。隨著中國政府采取措施嚴管銀行放貸,中國經濟的這類“一次性收益”還能持續下去嗎?人們還會追問:中國經濟的複蘇是否也同樣離不開政府這根“拐棍”?政府刺激性財政資金的很大一部分流向了製造業和基礎設施投資,國有企業最近的利潤增長應與此有密切關係,但這種財政刺激與美聯儲的濫印鈔票一樣,都有飲鴆止渴的性質,它會使中國本已嚴峻的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加重,為下一階段的經濟複蘇增添更多障礙。
誰都知道,以投資拉動經濟複蘇隻是治標,創造有效的社會需求才是治本。與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的消費市場遠未得到充分開發和培育,而中國的高儲蓄率又意味著民間蘊藏著巨大消費潛力,政府的當務之急是找對路子盡快把這種潛力開發出來。具體的開發之道,隻有通過大量的市場摸索才能找到,而這就需要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參與熱情,尤其需要向市場中最具活力的民營經濟開放那些壟斷、暴利行業,因為越是競爭不充分的行業,迸發巨大消費能量的潛力就越大,越是刀槍不入的頑石,越需要包含無數涓涓細流的民營經濟去“水滴石穿”。
(本文作者劉罡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編輯兼專欄撰稿人。文中所述僅代表他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