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美國企業利潤率堪憂
至今日,美國的學童仍然知道亨利•福特(Henry Ford)如何在1914年對員工承諾每天工資5美元的故事,因為福特希望他的員工能買得起公司的T型車。但如果福特的員工當時能享受到美國人不久之前還擁有的寬鬆信貸條件的話,或許福特就不需要這麽麻煩了。
下麵這些狀況早在始於2007年底的這場經濟衰退爆發前十年就出現了:消費者支出增長75%,但個人可支配收入卻隻增長了69%。非金融公司的國內利潤增長了114%,它們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代表著利潤率)也從6%上升至7.7%。
這一利潤熱潮至少和美國人支出超過收入的生活方式有一定關係。員工成本是大多數公司最主要的支出。由於總的來說美國公司支付給員工的薪酬趕不上員工的支出,因此更多的支出就流向了企業的利潤。
當然,美國人支出增長超過收入的原因是他們削減了儲蓄,並增加了負債。從1997年至2007年,美國儲蓄率從本就很低的3.7%一路下降至0.4%,家庭負債占家庭金融資產的比例從14.8%上升至18.6%。
在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一切之後,消費者負債用於支出的能力和意願都出現了下降。在經濟複蘇的最初階段,不管什麽時候到來,可能都出現一波支出熱潮,因為民眾會再次補充他們的食櫥。但在這之後,美國人可能就會努力補充他們已經下降的儲蓄了。
如果這幕發生的話,美國就會處於一個家庭支出增長慢於收入增長的長期階段。而這會壓縮到企業的利潤率。
或者說,這至少會給那些倚重美國消費者的公司利潤帶來衝擊。許多公司會加緊努力開拓海外市場,以期維持利潤。因此,全球公司可能都要麵臨來自美國同行的更多競爭了。
Justin La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