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忘中囯之167 :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還能否持久

(2009-04-02 20:29:54) 下一個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還能否持久
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香港一年一度的英式橄欖球七人賽正好趕上了一場投資會議,來自基金公司和企業的人士會議之餘在賽場看台上一起感受歡喜和沮喪。

這是殖民地時期的一項傳統賽事,香港回歸後,這項比賽保留了下來,雖然今年的比賽明顯不那麽熱鬧了,而且,在救助問題資產的氣氛下,也沒有太多人關注企業的娛樂活動。

橄欖球表演可能會繼續辦下去,但是否要不了多久,嚴肅的投資會議就將北上移師上海?看著當周的各種新聞,來參會的投資者或許會問:我們有沒有來錯地方?

現在,公司的重大決策和豐厚利潤越來越多地來自中國大陸,而不是香港。看看如今恒生指數的大幅變動受大陸公司主導的情況就可見一斑。

至少就眼下來說,中國移動(China Mobile)、中國工商銀行(ICBC)和 中國人壽(China Life)等大陸巨頭還要南下彈丸之地的香港發布業績。中國工商銀行上周公布,2008年全年利潤1,110億元人民幣(合162億美元),與這個數字相比,香港企業巨頭和記黃埔(Hutchison Whampoa)的業績隻是個零頭。

上周,當中國國務院宣布到2020年將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計劃時,有關香港和上海地位對比的話題開始升溫。

在香港自我懷疑時期或市場不景氣時期,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長期地位曾多次遭到質疑。

畢竟,香港之所以成為金融和貿易中心,純屬曆史的偶然,也與其在地理上處於中國大陸和外部世界之間的“橋梁”位置有關。如今,雖然它已不再是中國大陸進出口貿易的唯一通道,但它仍保留著中國金融領域窗口的角色和實用功能。

維持這種地位的日子是否已屈指可數?北京方麵一直支持香港的這一地位,但現在它或許有了更重要的目標。在試圖確定即將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日程之際,中國公開對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發出質疑,看上去中國似乎決意要在國際金融領域擔當更重要的角色。

如果認真看待這個問題,那麽,這不光是說說就能做到的,中國還需要行動。建立自己的國際金融中心看來是個不錯的開頭。

而如果中國經濟真地強勁,且像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上周所說的有製度上的“優越性”,那麽不妨讓它接受考驗,讓人民幣實現完全可兌換。

中國無疑是越來越自信了。就在4年前,中國銀行業還被人們嘲笑是殘缺不全,金融係統被認為是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如今,中國銀行業按市值衡量已是世界級巨頭,而且,得到中國救助的正是美國的金融體係。

要改變現狀的話,或許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了。中國金融體係的相對健康可能是因為它正處於適當的商業周期,未必能永遠保持下去。

而且,改變現狀可能也符合中國自身的利益。

在美國是其主要市場、且經濟主要集中於出口業的時候,讓人民幣釘住美元、不可自由兌換可能有其合理之處。現在,這個市場的很大一部分已經不複存在,而且可能永遠不會恢複,同時消失的還有中國2,300萬個民工就業崗位。

擁有一種可兌換貨幣的利弊現在無疑值得重新思考。鑒於西方貨幣和金融機構眼下處於弱勢,資本外逃看上去不會成為讓人擔憂的問題。的確,人民幣或許有可能承擔儲備貨幣的角色,中國由此可以發售人民幣國債,讓購買方將其作為儲備,就像美國現在所做的。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特首曾蔭權(Donald Tsang)上周承認,一直神聖不可動搖的港元釘住美元的匯率製度現在引起了討論。他在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會議上講話時說,到未來某個時候,或許將港元匯率釘住人民幣會很有意義。

沒有人認為人民幣會很快實現自由兌換,香港將會考慮這一點。最後的決定權恐怕取決於北京,而不是曾蔭權。

香港明白,如果人民幣真的實現了完全可兌換,它將對全球外匯市場產生廣泛影響,並將影響到港元的釘住匯率製度及香港作為中國大陸資本市場的實際地位。香港擔心的是,它藉以存在的理由──為中國大陸獲得國際資本──或許將不複存在。

不過,在跟一位現在任職大陸一家大型證券機構的老同事交談時,我對他非常忙碌並不感到太意外,但我吃驚的是,他們在忙著購買美國股票和美國國債。聽到一些大陸企業上周宣布業績時我也有同感。他們不是在尋找新資金,而是在考慮收購海外資產。

這或許是香港未來的角色──成為資金和企業流出、而不是流入中國大陸的通道。

不受約束地靈活應對變化的能力是香港的優勢所在。在上海的國際地位日漸上升之際,香港尤其需要發揮這一強項,這樣,人們在英式橄欖球和啤酒之外,還有一個造訪香港的理由。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