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研究的初步成果
by 快樂投資
數月來,在W君的提醒下,我就電動汽車行業做了一些研究,初步的成果可以做個概括:
技術路徑來看,大多數廠商都選擇了鋰電池作為汽車的動力電池方向。但唯有豐田,繼續采用原有的鎳氫。這多有讓人費解。業內關於此亦有爭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見:http://www.gwmg.ca/pdf/2009-jan-lifton-future-of-nimh.pdf。按該作者的說法,銦,已經被豐田控製。
動力汽車無論故事如何美麗,都最終是成本和性能的權衡。豐田,必定是一個重要競爭者,畢竟普銳斯的成績擺在那兒。
當然,其他大廠都幾乎是磷酸鐵鋰的技術路徑。
但比亞迪的成功(還是抄襲?)不能說明中國在該產業布局上有先機。故事遠未如此。日韓電池廠商在該產業上競爭力實在太強悍。最近的實例便是,歐洲第一大廠大眾汽車選擇了東芝作為合作夥伴共同拓展電動汽車。同樣的,LG CHEMICAL 亦被通用選定為CHEVROLET VOLT配套。這方麵案例很多。
要說磷酸鐵鋰的技術源頭,必須提及A123與PHOSTECH的專利之爭,至今仍未有結論。我想,比亞迪如果想去美洲抑或歐洲銷售電動汽車,專利費少不了。因為a123是美國公司;而PHOSTECH屬於加拿大公司,而後被德國的SUC收購。前一段wsj就有報道,a123計劃拆開比亞迪的電池,以判斷是否有抄襲的地方。
商業周刊近日有一個全景報道:電動汽車之戰,http://www.businessweek.com/magazine/content/09_08/b4120052113533.htm。朋友們可以讀讀。
這些資料至少讓我們明確一點,在這個未來10年爆發式大發展的行業上,我們的確落後不多,但說我們多先進,暫時不能有這個結論。中國作為低成本的加工區域,a123和VLNC目前都已在國內設廠。的確,我們是補貼幅度最大的國家,戰略層麵,我們沒有輸。但仍有太多的路需要去走。
其次,我個人認為中國對於商用車輛,主要是大巴,補貼非常大。可能誘導該產業爆發式成長。但不能忽略一點,目前中國主要的混合動力大巴主要技術路徑均來自國外,一半廠商選擇的合作對象是EATON伊頓,如果就市場占有率來判斷,我估計不少於70%是該技術路徑。盡管福田去年底和北京簽訂的800輛混合動力公交車合同中,福田放棄了ETN伊頓,但新的合作對象依然是美國公司ALLISON。
儲能行業未來的大發展目前吸引了無數風投進入,有關數據顯示最近美國主要的風投都開始轉向此行業。技術進步層出不窮。比如就有報道EEStor這間公司的超級電容技術。http://en.wikipedia.org/wiki/EEStor。這是EEStor的維基百科簡介。有專家認為該公司是騙子。但洛克希德馬丁的合作卻讓大家又必須重視它。這類技術就有可能是太陽能行業的FSLR。
最後我說說碳酸鋰。必須明確的是,全球50%的鋰資源在南美洲,而且開發成本非常低。SQM和FMC的礦都在南美。目前SQM隻開發了十分之一的鹽湖,其擴產也非常容易,基本沒有製約因素。玻利維亞這個流氓國家是最大的潛在碳酸鋰提供者,有報道說其總統已經明確了開發的意向。指望碳酸鋰價格暴漲,從遠期來看,有些不夠現實。
概括來看,一些重要的參與者,包括但不限於A123(待IPO)、VLNC、ETN、JCI,值得持續跟蹤研究。
Reg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