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 1633 --- 明星CEO因何從險峰跌落?

(2008-12-17 21:17:23) 下一個
明星CEO因何從險峰跌落? (2008-12-18 09:41:20)

什麽是真正的影響力,什麽是影響力的反麵教訓?我們從6張年度榜單,共計58人150次入榜的數字中尋找答案 

文/金錯刀  曾蘭

對於那些站在最高處的商業大佬而言,2008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險峰。正如金融大鱷索羅斯說過的,“我什麽也不害怕,也不害怕丟錢,但我害怕不確定性。”巨大的不確定性在金融危機、地震災害等挾裹下撲麵而來,史無前例,黑暗來襲。

一張榜單,一份記錄,一種精神。《中國企業家》連續6年編製的“年度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榜單,不僅在持續尋找商業明星、企業家精神,更在尋找一個未來趨勢、大企業責任、新商業文明,發現“企業家改變中國”的真正力量以及他們的教訓。

今年,這些最具影響力的領導者在衰退中逆勢前行,甚至再攀高峰。而那些從影響力頂峰下跌的領導人呢?為什麽這麽多聰明過人、經驗老到的領導者會從頂峰跌落?

我們一次編製了一份“影響力人物跌出榜”(見圖1),僅從數字上看,2008年就有7位影響力人物從榜單上跌出,是曆年之最。

什麽是真正的影響力,什麽是影響力的反麵教訓?我們試圖從6張年度榜單,共計58人150次入榜的數字中尋找答案。

圖1   2008年影響力人物跌出榜

衰退中前行:最考驗均衡力

這是2008年榜單的7位跌出者:

陳天橋,互聯網業,2004年以本榜史上最年輕的企業領袖身份入榜,間斷入榜3次,本年度排名30,相信還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再次登榜。

牛根生,乳業,5次入榜,2007年排名第4,2008年排名33,下榜。三聚氰胺事件牛根生及蒙牛的品牌及影響力大大受挫。

江南春,新傳媒業,2次入榜,本年度不敵劉長樂,下榜。並購好耶後的分眾還有待考驗。

蔣潔敏,中石油回歸A股之後狂跌不止,加上原油價格的不斷下滑,身為能源行業掌門的影響力下滑顯然正常。

施正榮,這個以陽光製造財富的人連續兩年進入我們榜單,今年腳步暫緩。

尹同躍,2008年把名字中的“耀”更改為“躍”,也躍出了榜單。

李家祥,離職國航,出任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

 

一個明顯的特征是,他們中的很多人不善於在衰退中逆勢前行。其中,牛根生最具典型意義。如果沒有三聚氰胺,或許牛根生能夠保持連續6年入榜的記錄,2007年,牛根生在25人榜單上已經位居第4,但在2008年,他下滑了近30位名次,排名33。另一個乳業大佬潘剛也抵不住狂滑的趨勢,從2007年排名38直接降到2008年的第93名。

另一個下跌者是李彥宏,這個一直處於影響力上升期的互聯網英雄,2007年排名第7,今年則下跌至第15名。這源於央視報道百度競價排名黑幕,業績強悍的李彥宏遭遇巨大的社會責任挑戰,反倒讓穩健前行的馬化騰後來居上。

我們的研究發現,影響力是生意的靈魂,它不僅意味著商業層麵的成功——他們的國際化影響力、創新力、產業影響力、資本市場影響力,更意味著他們對新商業文明的理解和把握——責任、公眾影響、誠信、透明等。這是一種均衡的力量,就像“木桶效應”,盛水的多少更多取決於最短的木板。

那些影響力常青樹,首先是均衡高手。從2003年到2008年,6年時間裏能夠持續入榜且進入了就堅決不退出的人非常稀少,隻有4個。如此特例,怎不好好研究:

馬雲,44歲,浙江杭州人,互聯網人士;馬蔚華,60歲,遼寧錦州人,金融業人士;楊元慶,44歲,安徽合肥人,IT人士;寧高寧,50歲,山東濱州人,新國企人士。所在籍貫無一相同,所在行業也無類似,他們唯一相似的就是他們擁有一種均衡發展的力量。從數據上看,這四位領導者的評委得分都相當的均衡,8項指標的單項排名幾乎都在所有候選人排序中的前25位之內,計算出來的波幅都不超過10,相對來說波動很小,而其餘上榜人員所有的單項排名距離這個標準都相差較遠,每一位至少都有兩項跌出25。(見圖2)

“當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能看清楚到底誰沒有穿遊泳褲。”危機重重的2008年展現的就是這樣一個場景,繁榮時期拚的是冒險和貪婪,衰退時期才是對領導者的真正考驗:均衡發展者製勝。

 

小心“贏家通吃”陷阱

在中國,“贏家通吃”——冠軍才能生存,亞軍毫無出路——是那些誌向最遠大、競爭力最強悍的領導者最常見的風格,當然,這種風格也有副作用,那就是厭惡穩健、均衡的作風。

一直研究CEO失敗的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羅德裏克.克雷默就發現,“贏家通吃”心理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對遊戲規則的極度藐視,他們認為,遊戲規則約束的隻是他人,而自己可以不受約束。不幸的是,對遊戲規則的藐視把那些喜歡冒險的領導者送上了危險的陷阱。

這是在描述黃光裕嗎?2006年25人中排名第4的黃光裕,今年11月陷入被公安局調查的漩渦。消息稱,黃光裕曾因為行賄商務部官員,為使國美申請在香港上市時,能繞開商務部的規管。近幾年,黃光裕心目中的遊戲規則已大大變化,他個人關注重心已不是國美的運營,而是資本運作、並購、房地產等方麵的事務。與此對應的是,強調“社會、企業、員工價值利益共享”的張近東異軍突起。

中國企業家獲得影響力一大源頭就在於他們擅長打破遊戲規則,但是,他們也因藐視遊戲規則而導致失敗。我們的相關調研發現,“贏家通吃”心理是非常危險的。

看看這些影響力人物對什麽最為輕視?綜合統計所有上榜領袖的單項指標,我們發現社會責任感一項最弱,25位上榜企業領袖的平均得分隻有3.822分,得分在4分以上的隻有6位企業家,分別是袁隆平、李寧、寧高寧、劉長樂、楊元慶、馬蔚華,足足有19位企業家僅得分3分。與此相對的是,產業影響力最強,25位上榜企業領袖的平均得分4.251,比社會責任感的平均得分高出了0.393分,多達20位企業家的得分超過4分,隻有5位企業家得分低於4。

2008年,很多企業家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行業沉浮

曆數六屆上榜企業領袖,粗略計算來自15個行業:互聯網最具優勢,有8人25次入榜,IT業有8人22次入榜;其次是汽車業,7人18次入榜;接下來是家電業、能源、金融業等。優勢明顯的行業也是競爭最激烈的行業,稍不留神,就有被替代的危險。比如互聯網,前幾年是張朝陽、丁磊、陳天橋等的時代,而最近幾年的風雲人物則換成了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史玉柱等。再看看家電業,2003年是倪潤峰、陶建幸、李東生群雄爭霸,近兩年則是何享健、周厚健笑看風雲。

2008年也有新的行業變化:乳業大幅下跌,而服裝業是第一次登上我們的榜單。中國一直是紡織類大國,但25人榜單上卻遲遲不曾出現過這一行業的影響力人物,這跟紡織行業一直以來的低成本競爭模式有關,更重要的是紡織業長期處於代工階段,沒有自己的品牌、核心競爭力,最近幾年產業升級,狀況明顯有所改變。2007年,百麗集團香港上市,一舉成為港交所的內地零售業市值王。2008年,“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上市,周成建一舉成為內地服裝首富。所以,在今年的候選名單中我們看到了鄧耀(34名)、周成建(53名)、李如成(56名)等.特別是李寧,攜帶著奧運光環強勢進入排行榜前十的位置(排名第7)。同時,更以4.583的高分,獲得公眾影響力單項冠軍。

年齡、地域背後的秘密

曆屆上榜的25人中,最年輕的有網易的陳天橋,曾在2004年以31歲入榜;最年長的有袁隆平,在本年度以78歲的高齡入榜。但統計每年上榜成員的平均年齡時,我們發現這是一組相當趨同的數字:47、48、49、50。接近50可以看做是一個企業領袖的平均年齡。

時間是個稀缺資源,企業家才能同樣是稀缺資源。企業家價值在於他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但這種創造的價值卻是隨時間的延續來實現的。要想成長為一個真正的企業領袖,漫長的時間積累的背後,更包含著商業智慧、價值觀、文化等“軟實力”的積累。

另外,要想成為真正影響力的企業領袖,似乎越來越難。入榜企業領袖的最高年齡和最低年齡都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尤其最近兩年,盡管富豪榜上年輕的富豪越來越多,年輕的企業領袖似乎越來越稀少。

地域也是影響力的一個關鍵因素。一個地方出了多少優秀企業和企業家,可以看出這個地方的活力,而一個地方曾出生過多少企業家,則可以看出這個地方的文化。數據顯示,北京是領袖企業的總部基地;浙江則是產生企業領袖的搖籃。

曆數6年榜單,促成企業成長最終產生企業領袖的地方分別是北京、廣東、上海。其中,北京共計24人57次上榜;廣東9人28次上榜;上海6人17次上榜。而出生這些企業領袖的地方卻完全不同,前三甲分別是浙江、江蘇、山東。其中,浙江10人32次入榜,江蘇8人18次入榜,山東,7人18次入榜。

北京因為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天然優勢,占據榜首理所應當,廣東由於率先的經濟開發培養出大量的企業領袖也無可厚非,而上海盡管排名前三,但產生企業家領袖的數量卻隻有北京的1/4。若單獨隻論經濟,上海似乎更勝北京一籌,2007年上海GDP逾1.2萬億,北京GDP逾9000億。究其原因,這或許跟一個企業領袖構成的多元有關,要成為有影響力的企業領袖,需要企業家的均衡發展——領導力、前瞻性、社會責任感、公眾影響、國際化、創新力、產業影響力、資本市場影響力等,這是多種“商業基因”綜合。

(詳細文章參見中國企業家第23期雜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