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 1454 --- 中國製造的半壁江山搖搖欲墜

(2008-11-01 23:09:42) 下一個
金融海嘯陰影下 "中國製造"的半壁江山正搖搖欲墜 21世紀經濟報道

10月29日,出口占到總銷售量95%的小家電上市公司德豪潤達(002005.SZ)交出了一份讓投資人還比較滿意的答卷——2008年第三季度他們取得了每股0.10元的收益,這個數據雖然比去年下降了9.09%,但是前三季度的業績還是比去年增長了50%。

  盡管如此,麵對得來不易的業績,德豪潤達董秘鄧飛還是高興不起來。“現在這個大環境真是沒辦法去判斷,盡管從企業本身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和措施,但是就是有再多的辦法,也經不起這種環境的消耗。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很顯然,鄧飛所指的“大環境”就是金融海嘯及其引發的實體經濟危機。

  麵對金融海嘯來襲,占據著中國出口半壁江山的機電產品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直接衝擊。目前已經出現部分海外訂單延遲或取消的現象,加上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增加、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影響,機電產品出口的形勢如履薄冰,麵臨著嚴峻的挑戰。

  台州樣本

  “彼德”又換了主人。2004年來到浙江後,它被轉賣好幾次了。

  這匹伊犁改良馬的第一個主人,是台州精誠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強。2004年,他花費兩萬餘元從新疆買回“彼德”,用於閑暇消遣。到2007年底由於小五金同質競爭激烈,周強放棄鈑金業務轉做銑床加工,將這匹馬轉給一位證券公司經理。如今在全球金融風暴影響下,它被直接轉賣至當地的馬術俱樂部。

  “活命比玩馬要緊!”周強說,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4%的利潤蒸發,財務費用增加減少了1.5%的利潤,勞動力成本增加而減少1%利潤,管理成本、運輸成本減少2%的利潤,累計減少利潤約為8.5%。因為追加投入1200萬元做新產品研發,他的資金鏈有點吃緊。

  對於當前的嚴峻形勢,浙東閥門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秀仁也有同感。前7個月,該公司實現出口總額800多萬美元,與去年同比略有增長,但利潤空間縮小。2007年他銷售1200萬美元的閥門產品,利潤能達到1000萬元人民幣,而今年要銷售1500萬美元才能持平。

  “賺不到錢當然沒辦法做,前幾天有家企業還拒絕了上海通用的訂單。”台州玉環汽摩配行業協會秘書長胡士亮說,下遊汽車、化工等行業不景氣傳導至配件企業,並將進一步影響上遊的各類機床銷量。

  據台州市經委主任張銳敏介紹,前三季度模具行業同比增長15.9%,汽摩及配件行業同比增長25.9%,目前數控機床等新興產業已成為台州重點培育的支柱產業。

  機床業是裝備製造業的工作母機,台州市現已形成有2000多家企業的機床產業集群,其中玉環數控機床產量占全國市場的30%,溫嶺工量具更達六成以上。2007年,台州各種機床總產量4萬台,年產值15億元,加上機床附件產業和刀量具產業,年產值達30億元。

  同時,一些與之配套的工具相關配套產品,如磨具磨料、硬質合金、液壓元器件等生產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周強預計,這類生產企業在台州也有100多家,年產值近2億元左右。

  周強認為,消費類中小企業的不景氣,終將傳導到更基礎的裝備製造企業。而製造低檔中小機床需要大量的重型銑床、鏜床等高檔設備,其生產周期大多超過1年,因此,未來台州機床行業可能受到較大影響。

  當地業內人士稱,目前部分機床龍頭企業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30%-40%,個別企業甚至超過 50%。而受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揚、生產成本提高、市場前景不明朗、資金周轉困難等影響,台州機床業產值年內還將下滑10%以上。

  風浪中的德豪潤達

  盡管向投資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三季報,作為德豪潤達的董秘,鄧飛還是再三地婉拒記者的采訪。“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三季度業績好,但是全年會怎樣?明年又會怎樣?心裏真沒底,我們也很矛盾,因為這個沒底不是因為企業自身的原因,而是目前大環境決定的。”

  在德豪潤達身上,或許能看到近幾年中國家電業出口的縮影。

  作為深交所中小企業板“新八股”之一的德豪潤達,在國內或許並不為人所熟悉,但在國際小家電行業,卻是赫赫有名。這家成立於1996年、當時僅300人的公司,以OEM/ODM(代工)方式起家,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小家電製造企業,主導產品全自動電腦控製麵包機、烤箱、電炸鍋等在美國、加拿大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0%,年出口額達到2.5億美元。德豪潤達目前在珠海、中山、深圳設有三大生產基地,員工總數近2萬人。

  2004年以前德豪潤達的銷售淨利潤率甚至高達10%以上。但是2005、2006年卻進入一個低穀期。鋼、銅、塑料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人民幣升值了,勞動力及各種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再加上2004年元旦起出口退稅率從17%下調至13%,使小家電出口的綜合成本上升了50%,這些都給小家電行業以致命打擊,導致小家電業幾乎全行業虧損。去年,德豪潤達的主營收入達到17.7億元,但是盈利水平並不理想。

  “OEM企業不控製銷售渠道,也控製不了上遊資源,所以較難轉移成本增加的壓力,而且還會由於海外訂單的遊移而令業務產生波動。”資深家電業人士韓進華認為,如果單純出口美國,受美元持續貶值影響,出口導向型企業始終擺脫不了虧損的命運。

  “我們在歐洲市場傾盡全力。”德豪潤達副總經理王冬明去年接受采訪時認為,未來如果能實現北美30%、歐洲30%、亞洲40%的市場分布,德豪潤達的區域市場風險將可以有效規避。

  實際上,前幾年的出口困境也加劇了行業洗牌。以沃爾瑪的小家電供應商大會為例,2006年有100家企業,2007年隻有11家企業,OEM正從過去“壓榨式”供應向“基地式”供應轉變。

  “2007年我們跟沃爾瑪等客戶談生意,較為順利。”王冬明說,供應商減少了,沃爾瑪等批零企業也意識到再不漲價,將導致供應鏈崩潰,去年就發生多起斷貨事件。為了消化成本上升的壓力,德豪潤達等都不約而同地向客戶提出了漲價的要求。

  德豪潤達的業績還較令人滿意,以前他們預計今年1-9月淨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小於30%。但是10月15日他們修正了業績,“由於銷售收入大增及第三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相對穩定,公司預計1-9月淨利潤同比增長50%-80%。”

  然而提起鬧得正歡的金融海嘯,他們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成績當然令人鼓舞,但不應掉以輕心。我們應看到2008年還有相當大的困難與挑戰,包括全球整體經濟麵的惡化、通脹帶來的消費萎縮、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ACA北美電器總經理塗偉文指出。

  而鄧飛則說,“麵對全球這種局麵,企業有再多的辦法,也經不起這種環境的消耗,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影響肯定會有,但是到底有多大,現在還是未知數。”

  據德豪潤達海外營銷中心負責人陳麟介紹,金融海嘯出現後,已經出現部分海外訂單延遲或取消的現象,但更“重磅”的衝擊來自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增加、人民幣升值等因素。“金融海嘯過後,會有一批小企業被淘汰,經過洗牌後,訂單會更集中在有品質、有實力的企業手上,從這一點來說,給我們醞釀了新的商機。”

  據了解,下一步德豪潤達計劃將重心放在自有品牌的開發上,為以後轉戰國內市場打好基礎。

  廣交會陰影

  雖然德豪潤達在剛結束的本屆廣交會上拿到了一筆不錯的訂單,但是廣交會上珠海分團的情況卻並不樂觀。

  據了解,在本屆廣交會上機電產品的出口成交占到了珠海分團總成交的94.8%,但卻比上屆同期減少了3.1%。

  來自珠海安宇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的周先生對記者表示,“今年客流量比往年少了很多”,安宇數碼的主打產品是等離子電視,但金融海嘯造成消費力整體下降,高檔消費品的訂購意願也受影響。周先生剛從香港電子展回來,那邊的情況也不太理想。

  來自珠海市外經貿局的調查顯示,珠海的外經貿企業承受著來自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消費欲望下降、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疊加效應影響,以及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等壓力,珠海的外經貿企業逐步出現“無利可圖”、“難以為繼”的困境。據該局預計,估計年底和明年珠海市進出口將麵臨嚴峻的考驗。

  廣交會官方提供的數據同樣並不讓人樂觀。

  本屆廣交會第一期到會境外采購商共87305人,出口累計成交164.5億美元,其中機電產品139.2億美元,占總成交額的84.6%。而今年4月舉行的第103屆廣交會一期到會境外采購商為128155人,出口成交額達254.3億美元,其中機電產品成交160億美元。

  “現在最大的壓力已經轉為國際金融危機的逐漸深入。”他說,此前參展商可能靠提價來稍微消化壓力,但現在的問題是采購商根本沒有錢訂貨。“我們現在接訂單時不但會評估采購商的資金鏈問題,連其所在國家的經濟風險都要考慮進去。”康佳集團國際營銷事業部副總裁何小華表示。

  海爾家電冰洗產品本部海外部部長李洪明很直接地表示,中國家電出口困難已經出現,他負責的海爾冰洗產品部,前三季度產品出口已大幅下滑一成,出口實績則首現虧損,這是中國家電產品海外熱銷多年後首次錄得虧損。雖然本屆廣交會才剛開始,但成交受到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是肯定的。

  李洪明說,近幾個月來,海爾開始主動放棄一些可能虧損的訂單,像冰箱出口。青島海爾(600690.SH)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境外銷售約3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64%,次貸危機和海外其他經濟體消費放緩是公司境外銷售減緩的一個重要原因。

  珠三角眾多家電巨頭,像格力、TCL、美的等海外貿易部負責人,都對今年第四季度出口業績不抱樂觀,他們認為隨著中國機電產品出口下滑,今年前三季中國對外出口增長下滑局麵將加速。

  根據官方消息,成交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有五家,分別是海爾集團3.7億美元,廣東格蘭仕集團成交3.6億美元,青島海信1.4億美元,科龍電器1.4億美元,美的集團1.26億美元。

  “家電雖然僅是中國一萬多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的一部分,卻是中國出口強項機電產品類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電巨頭感受的寒意代表著家電行業出口貿易所麵臨的危機。從加工貿易的困難向一般貿易蔓延,將會嚴重影響中國今年的外貿出口,間接對國內經濟帶來滯後影響。”韓進華說。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劉美崑在廣交會上表示,一些家電企業利潤由之前3%~5%下滑到1.5%。

  未來仍不樂觀

  而來自海關統計數據顯示,機電產品出口增速出現了一定的下降。今年1-9月,中國出口增速為22.3%,同期機電出口占全國出口總值的57.4%,出口增速為24%,已較去年同期放緩了4個百分點。

  10月17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常務副會長劉美崑公開表示,預計全年機電產品出口增速能維持在20%,但四季度出口增速會低於預期,2009年形勢更不容樂觀。“現在無論賣家買家都持著很謹慎的態度。不確定性才是我們現在最大的隱患。”

  “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已經不是影響不影響的問題了,而是影響有多大的問題。”劉美崑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前9個月的出口情況與我們的預判基本相符,後麵三個月就難說。不過我現在還沒有打算修正之前的預判,四季度是機電出口的傳統旺季,我想即使出口增速低於預期,也不會低得太多,畢竟外部環境對訂單的影響有幾個月的滯後期。但明年的形勢不容樂觀。本屆機電產品成交額比上年秋交會僅增長 1.2%,是多年來罕見的低速增長,這一定程度反映了國際需求放緩,企業出口壓力增大。

  從廣交會目前的情況來看,歐盟、中東和美國是機電產品成交的重點市場,分別占成交額的26.9%、17.6%和11.8%。從增長幅度來看,對東盟、巴西、南非成交增長顯著,分別增長38.4%、96.3%和29.2%。

  “對於歐美市場,說實在,這部分市場我們預計將出現萎縮,而企業必然要有這種承擔市場變化的心理準備。而新興經濟體市場潛力很大,特別是中東國家這些有石油作支撐的經濟體,他們對市場的變化還不是那麽敏感,至少會有一個滯後期。”劉美崑認為。

  為了及時應對機電產品出口麵臨的困難並為日後出口政策調整提供依據,商務部在本屆廣交會上的首項調研鎖定機電產品製造商。據中國機電商會負責人透露,商務部已與家電巨頭在廣交會上首次開會,了解家電行業出口困難。

  如果說加工貿易困難有部分原因源於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調整和長期經濟健康發展的考慮,以機電產品為代表的一般貿易出現困難顯然不容商務部忽視,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信息谘詢中心的張慧玲透露,機電產品作為中國出口的領頭羊現在麵臨的困難的確已經引起商務部及機電商會的高度關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